|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讀《楊尚昆日記》看楊尚昆其人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楊尚昆日記》都可被視為去年(2001年)最重要的出版物之一,甚至可被視為是20世紀中國政治人物最重要的日記之一。


  

  中國人寫日記的傳統源遠流長,宋明以降,已漸成風氣,至晚清更蔚為大觀,文人學者,政宦顯要,多以日記記事述懷,其珍貴之處一為皆親聞親歷,二為私人書寫,較少虛飾,是故,這類日記往往可彌補官修正史的偏缺,而為後人了解歷史的多重面像提供珍貴的史料。及至今日,治近代史的學者,不僅需讀官編的《清史》,也要讀《翁文恭公日記》和《越漫堂日記》;而治中外關系史的學者,不能只看《籌辦夷務始末》,而放過《英軺日記》和《出使英法意比日記》,這對史學工作者來說,已是常識。


  進入民國以來,許多政界人物沿襲了寫日記的傳統,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近年出版了曾任北洋總統的徐世昌日記12本,起訖時間為1917-1948年。“中研院”近史所還出版了曾任國民黨政府外交部長的王世傑日記10本。蔣介石生前也有每日記事的習慣,其所寫日記現收藏於台北“國史館”蔣氏之“大溪檔案”中。


  相比於國民黨政治人物,中共高級領導人生前和生後都較少出版個人日記,80年代後,曾出版過一些曾擔任過負責工作的前領導同志的日記,如《謝覺哉日記》、《林伯渠日記》(片斷)、《周保中日記》,《賴傳珠日記》、《王恩茂日記》等。但這類日記所載內容均起訖於民主革命時期或革命戰爭年代,基本上不涉及建國後的內容。極個別者如《汪東興日記》也只是擷取作者在1965年的一段經歷,而非汪氏全面、系統、有連續性的完整日記。


  在擔任過黨和國家最高職務的領導同志中,楊尚昆是唯一在生後出版日記的。其日記是迄今出版的前領導人中地位最高、也是內容最為豐富、部頭最大的日記。這部日記共有上、下兩冊,全書110萬字,引人注目的是,該日記全是建國以後的內容。起訖時間為1949年1月1日-1965年12月10日,時間跨度為文革前的整整17年。在建國後的這17年間,楊尚昆位居黨和國家的領導崗位,他先後擔任過中共中央副秘書長、中央軍委副秘書長、中共中央委員和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中央辦公廳主任等職。因此,這部日記就格外引人注目。在這部日記中,作者不僅簡要記述了他的所見所聞,還敘述了他對某些問題的看法,堪稱是一部觀察當代中國史的珍貴記錄。

  中共是一個長期在農村進行艱苦革命戰爭的黨,1949年初,中國革命即將獲得全面勝利,黨中央也將從戰斗了幾十年的農村轉移到城市,對於黨的這個重大戰略轉移,中共中央和毛澤東都給予了高度的重視。毛甚至以“糖衣炮彈”來比喻中共將面臨的新的嚴峻考驗。楊尚昆當時任中央秘書長兼軍委副秘書長、中央辦公廳主任,其工作之一,就是負責中央機關向北京轉移的具體事宜。1949年3月23日,楊尚昆為中央打前站,先行從西柏坡出發,前往北京。在《日記》中,楊記述了個別機關在北京紀律松弛的事,他感歎道,才進城幾天,“似乎大家都變了”,“一進城市,大家對居住生活條件的要求就提高了,都愛從好的方面去布置,”楊寫道:“要能維持簡樸的作風,恐不容易,城市的引誘實在太大。”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3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