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朱镕基的兒子朱雲來敲響警鍾(圖)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周四,前中金公司總裁朱雲來現身“2015博鰲亞洲論壇”,他並未如業內猜測的那樣,去互聯網金融領域創業,而是變身清華經管學院教授。在他參加的“互聯網金融:自律與監管”的分論壇上,主辦方稱呼他為“金融專業人士”。

  雖然在嘉賓討論發言過程中,朱雲來笑稱,他對互聯網只是研究,但是從他的話裡行間,以及與陸金所CEO計葵生的“友好辯論”中,不難讓身在現場的人們感到,他對該領域並不僅是研究這麼簡單。更多流露出的,是他對這一領域、尤其是P2P行業風險的擔憂。


  他認為,P2P行業雖然單筆借貸金額較小,但正因為規模小才難以判斷、甚至有可能低估其中存在的風險,尤其是該平台貸款利率普遍都在10%以上,如此高的風險溢價,成為他“發難”計葵生的依據——如果不能准確判斷信息又怎能做好風險控制?在風險未知的情況下,投資者很容易顆粒無收。


  他上述擔憂並非沒有道理。在過去一年中,P2P行業規模發展迅速的同時,其帶來的風險同樣惹人注目。根據零一財經統計數據,截至到2014年10月31日,中國出現問題的P2P平台共254家,接近總家數的20%;其中僅10月份,就出現38家問題平台(提現困難、詐騙、跑路、倒閉等)。

  雖然這些平台的倒閉,看似符合市場優勝劣汰規律,且還不足以動搖P2P行業的基礎和未來,但卻關乎這些平台投資者的資金和回報,而這些投資者恰恰是P2P行業的“衣食父母”,生存支柱。對他們而言,真正的風險不一定在明處,這些風險主要是來自於行業、政策監管以及投資者本身三方面。


  首先,行業風險。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業內對周期性風險的忽視,或者說P2P平台缺乏應對周期性風險的措施。中國的互聯網金融領域很少關注周期性風險,當行業處於快速發展期的時候,規模的快速擴張、賺錢效應提升,很容易讓從業者產生一種幻覺,即他們可以避開經濟周期性。暫且不說互聯網金融是否具有避免金融危機或解決危機的能力,至少P2P行業內的資產,大都來自傳統金融機構或者是新機構用傳統的方式生產出來的金融資產,它們依然在經濟周期中。這意味著它們仍然無法避免經濟周期性的興衰。二是,P2P創業者過分追逐熱點效應,追求規模,而忽略公司本身質量,抱著“賺一票就撤”(如做大估值後上市退出)的心理,使得行業潛在風險大大增加。

  其次,政策監管風險。從改革開放以來,對於新事物,中國一直秉著“摸著石頭過河”的原則,先創新,做大規模,後監管。互聯網金融處於創新高速軌道上,而金融監管改革又是一個長期不懈的過程,它們節奏上的不匹配,表面上很容易讓人理解,但是更深一步講,這其實是一種監管風險。當前P2P跑路頻繁,業內呼吁加強監管聲音四起,但是行政手段過分介入,又與“讓市場起決定性作用”相悖,況且該領域監管辦法始終猶抱琵琶半遮面。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06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