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張學良侄子講述秘史 財富去向成謎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民間傳言張學良家族有著富可敵國的財富,但張學良侄子張閭實說,這完全是杜撰。“‘九一八’事變當晚,奶奶在天津度假,根據大伯張學良晚年口述,與他私交甚好的日本關東軍司令本莊繁,自掏腰包,將帥府裡的珍寶財物裝滿3列火車開到了北京。但是大伯拒收,還告訴本莊繁,‘要還的話,你應該把東北還給中國。’本莊繁只好命令火車返回沈陽。”


  

  張閭實稱張家人其實一直都想回大陸,但出於種種原因,張學良放棄了回沈陽的計劃


  在天津市和平區赤峰道78號,有一座紅頂白牆的三層洋樓,人稱“少帥府”。1925年至1931年,張學良曾在這裡居住,並與趙四小姐(趙一荻)結下了一世戀情。在經過多次轉賣後,“少帥府”被劃歸國有,現在經營湘菜

  2010年,這裡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張作霖之孫、張學良六弟張學浚之子張閭實。張閭實在台灣張學良相處了25年,此次來天津,就任歷史文化顧問,將張氏的生活情況帶回到“少帥府”。


  2011年一個清爽的夏日,環球人物雜志記者來到天津“少帥府”,和張閭實促膝而談。一件淺藍色襯衣,休閒牛仔褲,笑起來嘴角掛著兩個淺淺的酒窩,張閭實給人的印象儒雅而隨性。他一直是本刊的忠實讀者,經常看到他在微博中,對《環球人物》的報道進行點評。談起張氏後人,他顯得很自豪:“我們張家六房,沒有用過張學良的名字謀利,全都靠自己努力。”接下來的幾個小時,張閭實面對記者,追溯了爺爺張作霖和大伯張學良塵封多年的往事。

  從“土匪”到“東北王”


  “念書的時候,人家就說我是大土匪、大軍閥的孫子。上歷史課講到祖父時,老師就叫我到外面去不要聽,怕太刺激了……”張閭實說,小時候父親張學浚從沒告訴過他,爺爺就是張作霖。“上小學懂事後,從學校的課外讀物中,我才知道,原來客廳掛的老相片中的爺爺就是張作霖,每年過年時見的大伯便是張學良。”

  張作霖作為北洋軍閥奉系首領,“北洋政府”最後一個掌權者,是中國近代史上爭議最大的人物之一。他1875年出生於遼寧海城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從小聰明好學。但迫於家境,他賣過包子,做過貨郎,還曾跟著養父學習獸醫,醫術遠近聞名。談起他的出身,方家野史卻幾乎眾口一詞----“土匪”。對此,張作霖自己當然不承認:“都說我張作霖當過‘胡子’,我要是拿過誰一個掃帚疙瘩,死後也要入十八層地獄,變驢變馬去還人家。”可以想見,他是非常委屈和氣憤的。然而他沒有想到,自己此後的人生,跌宕起伏、撲朔迷離,留給後人無數的謎,也讓後代“長期生活在歷史的陰影下”。

  1895年,20歲的張作霖有了第一次婚姻,妻子趙氏比較端莊,但眼睛斜視,性格剛烈。1901年,她生下一個男嬰,就是張學良。張閭實告訴記者:“《馬關條約》簽訂後,東北社會秩序混亂,爺爺成立了保險隊,自己當頭,負責周圍七八個村子的治安,深受百姓稱贊。後來,他的隊伍發展到三四百人,成了遼西一代最強悍的武裝之一,這就是日後奉系軍閥的最初班底,也是爺爺後來發跡的資本。”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6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