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2007央视春节晚会: 冯巩春晚相声"抄袭"了三个经典小品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每年春晚的语言类节目总是受到观众们的注意,而第一个节目无疑又是最让人期待的,但今年的相声《咱村里的事》却让人有些失望,不仅是因为冯巩的老搭档由牛群换成了李志强,在表演上有所“做作”,更是因为这个相声让人“似曾相识”。


《咱村里的事》讲的是在外打工多年的冯巩,听说自己村里要拍电视剧,就回来想在里面露个脸,结果闹出了一堆笑料。早在春晚开始之前,一些媒体在披露春晚的节目单的时候,就表示,这个节目一下子就让人想起多年前冯巩和牛群的一个小品《拉车》,这个相声多少有“克隆”之嫌。看过了这个节目之后,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拉车》的“影子”,陈佩斯和朱时茂《拍电影》、《主角与配角》中的一些经典“包袱”也可以看到:冯巩一碗又一碗地喝水,就像当年《拍电影》中陈佩斯被朱时茂折磨得一碗接一碗地吃面条;冯巩一人演三角,八路军战士、老村长和志愿者,与当年《主角与配角》中,陈佩斯更换不同的角色似乎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为语言类节目来说,话不在“多”在“精”,音不在“高”在“顺”。近几年的小品语言逐渐暴露出的一个严重缺陷就是“包袱”少,“嗓门”高。《咱村里的事》中的“包袱”就不怎么让人提起精神。

语言类节目讲究的语言艺术,演员自始至终都在“喊”,他们的声音传递的是一种不自信,一种渴望于成功的焦急。只有贴近生活,平静、自然、顺畅的流露加上艺术渲染的点缀,才能使观众真正产生发自心底的笑,无论是早年的陈佩斯、朱老茂,还是后来黄宏、赵丽蓉,包括后来宋丹丹、赵本山等等,只要想起这些人,就能想起经典的小品。

从观众的反映来看,《咱村里的事》并不算一个成功的语言类节目,这也显示出如果只是简单的“抄袭”经典“包袱”,并不能使其成功一个经典的节目。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61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5 秒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103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