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難民: 敘利亞難民:眼淚能否戰勝時間?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敘利亞難民:眼淚能否戰勝時間?


  加拿大被譽為“全球對難民最友善國家之一”,更被許多人視作民間最熱心慈善、普通人最樂善好施的國家,9月2日被淹死並陳屍於土耳其伯頓海灘、年僅3歲的敘利亞小難民艾蘭.庫爾迪(Aylan Kurdi)照片頃刻間傳遍全世界,並引發山呼海嘯般沖擊波,加拿大這個“難民天堂”自然不可能例外——何況追根溯源,艾蘭的死,加拿大也真的脫不開幹系。

  被G5拒之門外 上小船曲線求援


  艾蘭.庫爾迪一家是敘利亞庫爾德人,原本居住在敘利亞庫爾德城鎮——阿勒頗省艾因阿拉伯市。敘利亞內戰爆發後,艾因阿拉伯作成為ISIS和敘利亞庫爾德武裝間反復爭奪的要地,城市控制權多次易手,大批無辜平民受到殃及,原本是小康之家的庫爾迪家族也不得不背井離鄉,逃到鄰國土耳其境內避難。

  作為敘利亞庫爾德人,他們在土耳其庇護地的難民生涯並不那麼安全和愉快,因此和成千上萬出身中產階級或以上的敘利亞難民一樣,他們僅僅將土耳其的難民營當作一個中轉站,心目中理想的庇護目的地是發達、安定的工業化國家,具體到庫爾迪一家,則正是“難民天堂”加拿大。在他們看來,家族裡有一位合法移民加拿大已逾20載、在溫哥華當美發師、收入穩定的直系親屬、艾蘭的親姑姑蒂瑪(Teema),想去加拿大應該並非僅僅是空想。

  然而事實並非那麼簡單。

  加拿大對難民的“寬”其實是“半寬半嚴”:對已進入加拿大境內的難民庇護申請者,加拿大是寬容的,評估通過率很高,即便被拒也會有漫長的法律程序和一次又一次翻盤的機會,不但評估通過後會得到無微不至的照顧,即便等待評估期間也能享受連本國公民都羨慕的優厚福利;但對於尚在境外就提出申請的難民,加拿大卻比大多數其它工業化國家苛刻的多,提出了所謂G5原則,即每一名庇護申請者至少需要5名加拿大公民/持楓葉卡的永久居民提供擔保,並承諾為該申請人提供“情感和財政支持”。蒂瑪使勁渾身解數,也未能湊齊1名堂兄弟所需的“G5”,而庫爾迪一家的願景,卻是全家十幾口人在加拿大“大團營”,很顯然,理想和現實間,存在巨大的鴻溝。

  今年6月,唯一的擔保申請也被駁回,他們沒有護照,而土耳其當局也拒絕給他們提供出境簽證,這讓他們無法被聯合國正式承認為難民,也無法循任何合法渠道前往心目中的最終目的地加拿大,這下庫爾迪一家只能轉而求助於蛇頭,加入“地中海難民”的大軍進行偷渡。相對於大多數“地中海難民”的漫漫征途,他們的旅途看上去似乎安全得多:從土耳其安納托利亞海岸出發,漂流區區4公裡就抵達希臘在愛琴海上的小島科斯,進入那裡就算進入了歐盟,然後再設法輾轉進入加拿大,以“入境難民庇護申請者”的身份去圓自己的夢。即便實在不成,已經進入歐盟的難民,命運也會遠比在土耳其好得多。


  但偏偏這段看似風平浪靜的4公裡航程發生了悲劇:船翻了,庫爾迪一家的13名成員(包括艾蘭及他的媽媽雷罕Rehan、哥哥居力浦Gulip)葬身魚腹,只有父親阿卜杜拉(Abdullah Kurdi)等少數人幸免於難。

  事後接受媒體采訪的阿卜杜拉和蒂瑪對逝去親屬的偷渡動機閃爍其詞,甚至“去法國看牙”之類遁詞也一度脫口而出,鑒於他們的處境和心情,這不難理解——但理解並不意味著全盤相信。


  眼淚並民意齊飛 選情共蒼天一色

  艾蘭的慘死、尤其這一慘死還多少與加拿大有關,讓一向感情豐富的本地社會一下為之動容。

  據民調公司Mainstreet Research電話民調顯示,48%受訪者認為政府應接收更多敘利亞難民來加拿大定居,並相信政府在這方面做得不夠,持相反觀點的僅占38%;48%受訪者認為加拿大可接納3萬敘利亞難民,13%認為2-3萬,11%認為1-2萬,認為只能接納1萬人以下的僅占13%。按省份計,最不滿意聯邦政府在此問題上表現的是魁省(不滿意率53%,其次是安省和大西洋各省(都是49%);就黨派而言,26%受訪者認為聯邦新民主黨將最有能力應對敘利亞難民問題,24%認為是聯邦自由黨,只有21%認為是執政的聯邦保守黨

  而根據另一家民調機構Angus Reid Institute的民調,認為加拿大在敘利亞難民問題上應做得更多者比例高達70%,認為應派遣軍隊或醫護人員協助難民者高達76%,認為本國個人、教會或民間組織應提供更多G5擔保者占63%,認為政府應接納更多難民者占54%,認為應多提供經濟援助的占44%,認為什麼都不用做更多的,則僅占23%。

  由於聯邦立法選舉10月19日投票,此刻正是選戰方酣之際,各大政黨及其黨領自不會放過這個“劫材”。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74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0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