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忆杨白冰: 退休九年仍遭对手打压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杨白冰走了以后,从外部表征到精神内涵,符合传统意义“儒将”称谓的军官在军营里再难见到。不是官将们不崇尚儒,一个时代结束了,产生“儒将文化”的时代不复存在了,只剩下了官。本文选自三剑客,作者


  金乃凡,原题为《我和杨白冰》。

  写在前面


  好友田林和内弟胡小刚正积极筹划出版一本叫《北较场风雨轶事》的书。

  北较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司令部、政治部机关所在地。因前清是成都城北的一座练兵习武的较场而得名。抗日战争时期,南京沦陷,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前身是黄埔军校)迁此。现在是统领云,贵,川,藏四省区的西南战区指挥中心。

  为书撰稿的,全部是在北较场出生或生活过的军区司、政机关干部子女。以他们的视角和记忆,为这座大西南军事重镇的厚重历史,勾勒出一幅幅别开生面的鲜活插图和生动注脚。

  这是口述历史的一部份,是正史的必要补充,意义匪浅。

  编委会知道我曾与杨白冰有过一些“特殊”交往经历,提议我写篇关于杨白冰的文章,我没有答应。首先我不属于北较场圈内角色,更主要杨是个有争议的人物,尤其是成都军区对他多有微词。而我对他印象甚好。再则,他大部分工作时间,乃至声名显赫、飞黄腾达都是调离成都军区之后。之前我和他的点滴“私交”微不足道。

  去年的一次编委会上使我改变了初衷。原成都军区副司令员、总参副总长何正文将军之子何凡的一番话触动了我。他说:

  “杨白冰是土生土长成都军区的干部,是从北较场走出去,在全军任职最高影响最大、可在军史留名的人物。仅此一点,他就有资格位列该书”。

  是的,北较场再也不会产生象他那样大起大落、有声有色、权倾朝野、叱咤风云的军界领袖了。

  我决定写了。


  于是,我把记了半个多世纪的日记,一本本翻找出来查阅、摘录。不禁感到沧海桑田人去也,往事烟云入梦来。

  1.战旗文工团学员队

  1961年8月25日,我考入成都军区政治部战旗文工团学员队,是一名舞蹈学员。那年我15岁,正上初中二年级。杨白冰是我顶头顶头的上司,时任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分管宣传文化。他酷爱文艺而且懂行,常到文工团视察,团址就是正通顺街98号、大文豪巴金的“家”。他到文工团,必来看望学员队,对他一手创建的“子弟兵”,很是关怀体贴。

  那时他不认识我,我对他也仅仅是偷偷窥视的直观印象,个子不高,大约四十出头,却气宇轩昂风度翩翩。从来黄呢军服穿着笔挺,将校皮靴一尘不染,头发后披修饰得油光水滑,戴一副金丝眼镜,说起话来抑扬顿挫、谈笑风生,很有亲和力。他说的是四川官话,爱说歇后语,什么公鸡屙屎头节硬,有理三扁担,无理扁担三,什么矮子过河淹了心……他爱抽烟,两指夹烟意态潇洒,有浓郁的四川文人气质和儒将风范。


  1960年,全军最高艺术学府----解放军艺术学院在京开办,舞蹈系在各系中一枝独秀。我们学员队和军艺舞蹈系同时成立,分明是唱对台戏。这种文工团自办学员队培养舞蹈演员的做法,在各大军区中成都是唯一的。

  一个军区文工团根本不具备办学条件。首先没有编制,我们都是“黑兵”,都是军区首长从全区部队中东拉西扯为我们筹措解决的粮饷和被装。最要命是没有够资格的师资队伍。专业课如基本功、毯子功、古典课、芭蕾课等都由舞蹈队老演员教授。他们不乏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更视我们为革命事业接班人,倾注了全部心血和热情给予传帮带。

  可他们没有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办学经验。

  鉴于我们年少辍学,为培养全方位合格的艺术人才,还开设了语文、历史、音乐、美术赏析等辅助课程。教语文的,是学员队队长,一个老实巴交不善言语的南下干部。教历史的,是团里的军医,也是位十六岁参军南下的老同志,他讲三国时,硬把汉献帝说成是董卓……

  这样的办学效果可想而知。

  回想1960年和1961年两年,学员队共招收了上百名学员,绝大部分被淘汰,下场黯淡。

  既然如此,成都军区为什么硬要知难而上呢?

  杨白冰有话在先:军艺舞蹈系优秀的毕业生不会分给我们成都。孬的,我们成都也不要。我们自己培养……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40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2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