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應該重新認識"帝國主義在中國"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如何看待中國近代史,見仁見智。我們從小被灌輸的就是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互相勾結、聯手壓迫中國人民,這種深重的壓迫必然導致革命----光資產階級革命,還“不徹底”,必須再進行“無產階級革命”,而且更還要在“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繼續革命”!


  幾十年過去,造反者變成執政者。拜改革開放路線之賜,中國確實富強了,開始對外投資和開辟市場,從全世界賺錢。卻發現,過去抨擊揭露英、法等列強欺負中國的那些帽子,有朝一日也落到中國頭上,中國竟然會被許多中國投資對象國的民情輿論,指責為“經濟侵略”“新帝國主義”“新殖民主義”!

  中國人很不習慣被別人扣上“經濟侵略”“新帝國主義”“新殖民主義”。哭笑不得之余,促使我們回過頭來再來看中國近代史,再來反思我們一百多年來對外國資本,以及中國資本的許多抨擊,在理嗎?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員馬勇就認為:中國自己在當代的遭遇,啟示了我們重新審視中國近代史,發現外國資本和中國資產階級,並不是過去所批判的那樣邪惡。外國資本為中國發展作出過巨大貢獻,他們只是拿走了他們應得到的(或許比應得的多!)剩余價值或利潤;至於中國資產階級,他們在夾縫中成長,在艱難中引領中國社會前行,是中國社會的中堅力量,至少可以說是中堅之一。

  馬勇的這一系列觀點,從根上顛覆了中國革命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勢必成為一個高度爭議性的話題。轉載他的文章如下,供各位參考。

  最近許多網友在我推薦的文章之下跟帖評論,我非常感謝。但是其中有些人,斗爭哲學學得好,批判旗幟舉得高,根本沒看我推薦的文章說的是什麼,就立即“拿起筆做刀槍”。例如……算了,我不舉例了。任何文章都是可以批判的,沒有思想禁區,但是拜托各位,批判之前,看看你批判的對象是怎麼說的、瞄准靶子如何?我想起一位學者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講清末有些軍隊其實武器裝備並不差,槍不錯,子彈也足,但是遇到外敵,卻還是一敗塗地。原來,他們不是瞄准射擊,而是在對方攻來時,在戰壕裡對空放槍!槍聲震天,十分熱鬧,但是那子彈不知飛往何處了!

  重新認識近代中國兩大主題

  ----外國資本和中國資產階級


  馬勇,馬勇公眾號mayonghistory

  傳統史家認為,近代中國的外國資本是西方攜其炮艦之威進入的,嚴重束縛了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國資產階級因其本身受封建勢力和外國資本主義雙重壓迫,具有革命與妥協多重性格,由此也就沒有領導中國完成現代化的資格、能力。其實,如果放到現代化背景去考察,外國資本的資本之外的訴求,我們過去的估計或許過高;至於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如果從中國資本主義發生、發展的歷史看,他們或許不是政治上最合適的領導階級,但在近代中國現代化進程中,中國資產階級一直是中外溝通的橋梁和資本主義發展的引領者。

  一、近代中國的外國資本


  我們在討論近代中國歷史時,一直借用列寧對帝國主義的分析,以為資本主義發展到了帝國主義階段,就是資本輸出,就是用資本對後發展國家進行瘋狂掠奪。於是“帝國主義在中國”成為一個批判性最強的題目,只要探討這個問題,無不將注意力放在外國資本對中國的剝削和超額剩余價值榨取上。一部豐富多彩的近代中國變革史被簡約為侵略與反侵略的歷史。

  三十年前,近代史學者在進行這些探討時,無論如何想不到中國有朝一日也會被指責為“新帝國主義”“新殖民主義”。這是歷史的進步。表明中國在經歷了三十年超常規發展後,至少在經濟上已具備了資本輸出、用資本說話的能力。

  中國非洲或其他較中國更落後國家的資本輸出,按照我們一般理解,當然有利潤的沖動,有資本本身的運行規律,但中國資本絕對沒有去控制該國政治,或者壟斷該國經濟等“新殖民主義”或“新帝國主義”的政治訴求。中國對這些地區的投資,純粹是商業性的,有資源的因素,有利潤的沖動,但絕對沒有政治訴求,其效果追求是雙贏,是有助於該國經濟自主發展的。

  如果熟悉我們的近代中國歷史表達,不難發現這些對今天中國的指責,其實就在過去幾十年的中國歷史教材中。時過境遷,我們今天確實有必要重新認識“帝國主義在中國”這樣的問題,為中國的未來發展,為中國資本在全球經濟中健康增長提供一個合乎情理的理由。

  資本確實像馬克思《資本論》所分析的那樣具有榨取超額利潤的沖突,這是資本的本性;資本也確實具有列寧所分析的那些特點,一旦在國內經濟增長中過剩,必須向外輸出時,總是與一國政治、經濟、外交,甚至軍事行動相關聯。只是資本輸出給被輸出國所帶來的後果,在列寧的分析和我們過去幾十年的表述中可能太表層化,因為我們從來沒有過資本輸出的經歷,沒有對資本輸出需要保護的切身感受。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0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