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索罗斯的胜利 是世界经济的灾难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中国是个大国。不仅自然环境如此,万里长城和紫禁城这样的建筑也凭借压倒性的规模吸引了无数游客的视线。可以说大手笔,就是中国的风格。


  因此,如果中国出事,首先其规模和单位就是其他国家难以想象的。如果中国闯了祸,那就一定是大型事故。近来,中国经济的主要话题----资本出逃,就属于这样的事例----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资本正在从中国流向海外。

  中国的外汇储备从2014年6月的4万亿美元,下降到去年底的3万3000亿美元。1年半之间,有7000亿美元流向了海外。考虑到去年中国贸易顺差达6000亿美元,实际流出的资本规模应该超过1万亿美元。


  这种天文数字的资金流出,任何国家都不会无动于衷。除了在需要时可以随时开动印钞机的美国以外,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国家都会遭遇难以逾越的困难。如果中国还若无其事地在支撑,可以说是不正常的。

  无论中国的家底再厚实,如果资本照现在这种速度出逃,总有一天会见底。中国政府肯定会在发生这种情况之前采取特别措施。如果能好好利用预测到的中国经济危机和对应政策,就能抓住挣大钱的机会。

  带着这种想法的豺狼群正在涌向中国。这就是买空卖空人民币和港元、采取进攻态势的对冲基金。一般观察认为,被称为“对冲基金教父”的乔治?索罗斯是这股势力的领头人。

  如果用打棒球作比喻,索罗斯就是击球率高达四成的选手,就是说----他是空前绝后的传奇式人物。1969年创立“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以来的30年间,他创下了年均30%以上的收益率。美国职业棒球自1941年以后再没有出现过4成击球率的选手,而对冲基金行业也似乎永远不可能打破索罗斯的记录了。

  索罗斯1992年进攻英镑,让英国政府和英格兰银行臣服于他的魔爪之下,取得了辉煌战绩。1997年他投机泰国马来西亚货币,点燃了亚洲外汇危机的火种。对世界各国政府和央行而言,索罗斯无异于地狱使者。


  这次索罗斯出手,让中国政府也不禁露出紧张之色。中国动用了所有官方媒体,激烈批判索罗斯。新华社称:“有人相信中国经济会失败。”“他们的盲目投机和邪恶的买空卖空,必将付出巨大代价。”

  索罗斯的“魔法”并非每次都显灵。尤其是2000年以后,索罗斯未能再现出当年的雄风。2000年他投资技术股失败,基金资产一度从100亿美元缩水到40亿美元;2008年他买入雷曼兄弟股份,遭受打击;2011年还创下了亏损15%的凄惨业绩。


  因此,索罗斯这次的“豪赌”是否会成功,还很难说。中国仍拥有超过3万亿美元的巨型“弹药库”,尚未完全开放金融市场和股市,因此很多分析认为索罗斯的进攻可能不会奏效。但中国在保护人民币价值的过程中,可能会蒙受巨大损失。

  抛开这些逻辑和分析,我其实希望索罗斯的这次豪赌彻底惨败。这不是因为喜欢中国。就算对冲基金不捣乱,中国经济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也会经历体制改革和结构转型的阵痛。就像索罗斯说的一样,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不小。

  问题在于世界的任何一个国家都很难承受源自中国的经济危机的影响。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的比重,从1980年代的35%上升到现在的60%。加之发达国家们已经几乎耗尽了承受另一次危机打击的能力。索罗斯的胜利,可能演变成全世界经济灾难的前兆。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保罗?克鲁格曼在亚洲外汇危机后曾说过:“不择手段的投资者们不是预测到货币危机并加以利用,而是干脆制造货币危机来牟利。”尽管他没有指名道姓,但这句话就是针对索罗斯的批判。

  中国经济还存在诸多结构性问题,不得不走上一条艰难的道路。然而,我希望中国再艰难,也不要被对冲基金击倒。如果中国这样大国都无法冲破投机者的围攻,这世界也未免太过黑暗了。(朝鲜日报评论员金基天)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已经有 2 人参与评论了, 我也来说几句吧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共有 2 人参与评论    (其它新闻评论)
    评论1 fangpao 2016-02-11 23:30
    放屁。 索罗斯再牛B也不能干过整个世界吧。 好像这个人多坏似的,非把全世界搞坏。丫没这个能力好伐,丫只不过顺应规律,看把侬们吓的。。。
    上一页1下一页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46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