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习近平动态: 持续高压 习近平对日本绝不能松手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日本日前发布新版《防卫白皮书》后,引起中国方面的强烈反弹。中国国防部、外交部以及主流媒体都在斥责日本方面颠倒黑白,充斥着对中国军队的恶意满满。而日本最终极的目的就是通过渲染“中国威胁论”,企图向海外扩军,并推动其修宪之路。中国的反击行动在8月6日迎来高潮,6艘海警船以及230艘渔船在钓鱼岛附近活动。


  

  习近平安倍晋三会晤(图源:Reuters/VCG)


  的确,中国的怒火无不道理,在2016版的《防卫白皮书》中,就中国部分的分析比2015年版整整多了6页,而南海问题也被单独、花大篇幅的罗列出来。但细看可以发现,2016版不过是之前的升级版,可以说是“换汤不换药”,对于中国的“军事”分析,就是不断的“码数据”(国防预算的增长,日本钓鱼岛附近拦截中国军机的次数等),以彰显“中国威胁”。除了这些,白皮书中还注意到了中国的反腐、国际社会存在感、人口老龄化和民主主义上升等问题,通篇阅读后会发现日本对于中国的研究可以说是详尽的、有一定了解的。

  把中国放在手术台解刨的日本

  回顾日本历史,就可以发现这是一个坚韧、执着、认真但又偏执的国家,这样的一个国家从骨子里就从来没有放弃过“军事帝国”的复苏。而对于中国的研究,日本也一直没有停止过,在整一份白皮书中,日本对于中国的掌握程度可以说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在军事研究上,日本军事专家经常会发表一些类似于《攻击长江铁路桥将中国南北分割》、《打造日本海上反介入态势,赢得对华战争》,这样非常具体化的、具有实际战时意义的文章。日本中国的研究是非常细化的,虽然通常直接拿中国作为“假想敌”,但正是这种“随时准备着与中国开战”的心态才更需要我们认真的去对待。


  相反,中国对于日本的研究程度并不高,更多的想法还停留在上个世纪。戴季陶先生在70多年前说过:“日本已经把中国放在手术台进行解剖,中国人对于日本,只是一味地排斥反对,再不肯做研究的工夫。”而在70年后,这段话仍不过时。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比较文学研究室研究员程麻就曾表示,中国绝对人口数十倍于日本,但在历史的任何时期,研究日本的人数始终没有超过日本研究中国的人数。就算在今天,日本有上万人在研究中国,而中国肯定没有这么多人。


  在此次日本《防卫白皮书》中,关于中国的部分一共30页,其中关于海洋问题的占有8页,而其余的除了国防军费等主流内容,甚至还包括国防教育、国防工业等。在全篇的防卫报告中并不是一味的否定中国,对于中国的反腐还有国际责任感和国际社会存在感都提出了正面的支持。

  反观中国中国《国防白皮书》在近年甚至变成了《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其所包含的范围也越来越小,通篇都在描述中国的战略意图和目标。中国的白皮书总长度甚至还不如日本白皮书一个副标题中内容的长度,并且地区安全问题上,也都采用的是区域性描述,几乎不涉及到单个国家。

  此外,日本除了《防卫白皮书》外,日本防卫省防卫研究所每年还会出版《中国安全战略报告》。但中国目前主要研究日本的机构只有中国社科院的日本研究所,其每年都会出版《日本蓝皮书》,不过日本方面整体对于该蓝皮书的出版可以说是反映较为冷淡。中国社科院的日本研究所是一个针对日本综合性研究的中国最高机构,虽然近年来的研究也在不断的精进,但相比日本这种细化的研究中国明显还是不足的。

  中国社科院的程麻就曾表示,中国人谈论日本的书不是满足于蜻蜓点水的印象,就是耽于历史情结,缺乏理性的思考,大都未能真正触及日本文化传统的要害与真谛。为此,如何抛弃民族主义情绪所主导的仇恨心理,公正客观而又清醒的认识日本,对于中国的未来而言是重要的一课。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58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0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