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丑陋的日本人》怎麼說比中國差?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經常能看到批判中國人劣根性的文章。其實要說文化上的劣根性,中國肯定是有一些的。哪個文化都有一些特色,哪個國家都有一些讓人笑話的性格特色,就像一個段子裡說的:一個美好的世界,離不開英國人的開朗活潑、德國人的靈活幽默、意大利人的恪守紀律、美國人的謙虛低調、朝鮮人的自由視野、阿拉伯人的溫和開放、日本人的博大胸懷。裡頭沒說中國,你可以看著隨便加。


  

  日本是禮儀之邦?《丑陋的日本人》可不這麼認為(圖源:VCG)


  不過也有很多毛病,其實也算不得什麼劣根性,說白了就是窮鬧的。一個社會窮到一定程度,一定講究不起來,一定會爭搶資源,吃自助餐肯定往死裡吃。這不是他們有什麼劣根性,就是窮。社會沒發展到那個階段。過了那個階段大家還普遍那麼吃,那才叫劣根性。

  有一本《丑陋的日本人》,作者高橋敷,是日本的一個物理學教授。該書出版在1970年,當中的日本不太像大家現在心目中那個日本,倒有點像八九十年代的中國。而且看完了也有一點感慨,咱們的很多毛病真不是什麼劣根性,就是沒發展到某個階段。一旦超過了那個階段,這些毛病慢慢就會消失。

  日本以前也是臓亂差

  幾乎所有去過日本的人都感慨日本幹淨。就算是再討厭日本的國人,也很少會指責日本人不重視清潔的。但是在《丑陋日本人》裡,日本顯得相當臓。

  據作者說,當時的日本居民家裡都准備著一個大壺。好奇的外國人揭開壺蓋一看,裡面有黃有白,黃的是人中黃,白的是人中白,那個味道能把你前列腺都吐出來。原來這個壺是日本人存貯全家人大小便的東西,一個月清洗一次。作者還怕未來的讀者不相信,特意在旁邊加了一個注:“1970年時情形確實如此”。

  而且,“日本大街上到處都是垃圾,日本人在路上、在車裡隨便扔紙屑,朝窗戶外面扔盒飯,在公共廁所亂塗亂畫。”


  是不是不像咱們心目中的日本啊?

  咱們現在都抱怨大家不遵守交通規則。當時的日本好像也一個熊樣。據書裡說,當時汽車根本不講究禮讓行人,都很有優越感,橫沖直撞,看見擋路的行人,還要像在橫店一樣,威風凜凜地大喊一聲:“八嘎!”行人則自慚形穢,抱頭鼠竄。

  開輛車就這麼嘚瑟,是不是跟現在的日本人好像不是一個配方啊?


  日本人有多丑?

  那時候的日本人也沒見過什麼世面,“土鱉”的居多。城裡來個西洋人,大家都要圍觀。《丑陋的日本人》裡提到,當年在火車站台那兒,豆沙包子掉到地上都有幾百人撲上去圍觀。豆沙包子尚且如此,洋人焉能放過?當即就在洋夫妻周圍組成了一道日本人牆,大家都注視著這對洋人。女的看看手表,日本群眾哄堂大笑。小孩叫一聲媽媽,日本群眾也是一通吵嚷。

  碰到需要排隊的時候,也沒有什麼謙讓有禮的大好局面。

  1970年博覽會開場的時候,只聽嘩的一聲,地動山搖,好幾萬人奔跑而入,嚇得一位阿根廷的女工作人員顧不得維持秩序,拔腿就跑。後來回憶起當時的場面,這位女士還嚎啕大哭。老人和婦女都被沖到了一邊,跑到最前面,一水兒的是精壯男子,臉上洋溢著喜悅與憧憬,向著展廳沖去。

  中日兩國都得過“愛國病”

  1968年參加墨西哥運動會的時候,日本運動員也是一嘴正能量(不過好像倒沒有感謝領導):“保持日本民族的傳統”,“在這裡輸掉的話,將是日本的恥辱!”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5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2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