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解析2017年中國經濟,超級震撼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1月18日,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在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發表題為 “改革突圍、創新突圍——2017年的中國經濟”的演講。以下為文字實錄,未經作者審閱。


  

  1、中國現在面臨的國際形勢:外需萎縮,反全球化,以及為什麼


  首先怎麼理解中國經濟從之前的高速增長轉向6%~7%中高速的增長?要先理解全球的格局。

  假定有兩個經濟體,一個富有,一個貧窮。富國是10萬塊資本,300個人。窮國是10塊錢資本,3000個人。前者類比是歐美和日本,後者是上世紀80年代的中國。這兩個經濟中間之前有一道藍牆隔開,大家各過各的日子,窮就是沒資本,沒資本就沒有提高生產率的手段,很大程度靠人力、靠自然力,經濟進步就很慢。富國資本雄厚,可以轉化為生產力,所以貧富差距會拉大。

  現在把藍牆打通,就是改革開放,把這個壁壘打開。打開以後:兩個經濟體加到一起算,資本總量就變成10萬零10塊錢,人口總量是3300人。要素的相對比例都發生變化,用我們熟悉的話就是“競爭格局發生了變化”。

  第一,富國的資本總量只加了10塊錢,但是人口總量加了3000人來搶,原來300人用10萬塊錢,現在3300人用10萬零10塊錢,所以資本的稀缺程度提高了。為什麼全球化以後,華爾街可以賺到很多錢,道理就在這裡。

  第二,富國有科技,3300人來搶科技,科技的稀缺性也提高了。但是富國經濟的麻煩是,原來只是在300人現在要3300人一起競爭工作機會,勞動者的競爭加強了,這個過程中,富國的勞動者藍領、下層白領難受了,因為他要面臨3000個原來收入只有1塊錢的力量的沖擊,不會幹拉倒。所以發達國家失業率特別是年輕人的失業率,一直居高不下,道理也在這裡。


  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二戰後發達國家的橄欖型的社會結構被破壞,全球化以後兩極分化嚴重,基尼系數上升。華爾街、硅谷賺到了大錢,但中間有一個很大的人群很失落,制造業工人、中下層,在全球化過程中面臨的壓力要超過他們得到的好處。當然好處也有,就是中國的產品很便宜,美國享受到了穩定的物價,所以,窮人實際的生活水平降低得不會那麼嚴重。但是和華爾街、硅谷一比,相對收入的落差就出來了。

  發達國家都是這樣,二戰後高的基尼系數降下來,然後又回上去,然後就帶來了社會矛盾。因為很多美國的大媽大叔,夠不到金融、也夠不到高科技,人數上又是大頭,就會有憤怒感,所以在全球化高漲當中發生了“占領華爾街”。


  現在這個全球格局,發達國家、美國的平均水平是在下降的,但是中國在提高。我們的人均GDP從1978年的200美金,升到現在的8000美金,深圳是幾萬美金(25000)。而美國呢,從1978年的13500美金升到現在也就5萬美金。

  所以,特朗普也出現了,特朗普反映了一個趨勢:所有大的變化中,並不是每一個人、每一個集團、每一個板塊都同等可以獲得收益,有高有低,有得有失,所以社會矛盾就會起來。

  這裡還要談到一個術語:比較優勢。李嘉圖的理論,說的其實就是各國揚長避短,揀你生產率高的東西幹,這樣整個社會的總體產出就會高。但是薩繆爾森後來的研究結論說這不對,因為中國啥都搞,搞完襪子搞汽車,搞完汽車搞飛機,搞的大家優勢趨同了,逼得發達國家不知道幹啥了。老薩臨死前就問了一個問題:原來造自行車的現在開始造飛機的,原來造飛機的造什麼呢?他的結論就是:在共同的比較優勢下,一方可能永久損害另一方的利益。

  中國就是通過這樣,這些年賺了巨額的高額順差。而美國比較優勢沒了,經濟以外的規律就要發生作用了,貿易摩擦,制造壁壘,甚至國際緊張,都來了。金融危機也來了。

  從外部看,我們現在的經濟下行首先就是全球的外需收縮,全球外需如果你是一個主要靠內需發展的,對你影響就小。偏偏我們在高速增長當中,我們是高度依賴外需的,那當然影響更大。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07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