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韩傻日笑 揭穿日本搞乱东北亚阴招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韩国的自我矮化换来四面楚歌。接纳萨德这笔买卖,韩国无疑将赔个精光。而在客观上,还让多年的老冤家日本成为最大的获益者。这一点也许是韩国人当初并不曾料到的。


  

  第一军情评论员:天中狼哥


  萨德在韩部署已经实质展开,韩国也彻底把自己绑在了美国遏制中俄的战车上。韩国入了美国的毂,当然要出东北亚的局。东北亚安全格局与地缘政治格局开始重新洗牌,韩国从此最多只能算是东北亚棋局中,美国旁边的一个死心踏地的小马仔了。

  韩国自我矮化换来四面楚歌。这笔买卖韩国无疑将赔个精光,吊诡的是,韩国的一意孤行,竟然在客观上让它多年的老冤家日本成为了最大的获益者。

  乱局中获益的为何是日本


  这要从日本新世纪面临的战略环境变化说起。上个世纪末至今,日本经历了一段漫长的低增长甚至负增长时期。与此同时,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整个东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整体实力迅速提升。中国经济2010年对日本超越,并不断拉大距离,日本试图凭借经济实力重新主导亚洲的梦想受到严重冲击,陷入战略性焦虑却回天乏术,首相频繁更迭也找不到前进方向。这期间,韩国的表现也十分抢眼,加之在产业结构上与日本存在同质化竞争关系,前者甚至在前几年还提出了超越日本的目标。

  不甘沦为亚洲二流国家的日本自己日子不好过,显然也不想让他国好过。于是日本人便打起了歪主意,这就是日本政治加速右倾化的背景,也是日本不断在历史问题、领土问题、海洋权益争端中挑衅邻国的原因。日本的所作所为无疑陷入了恶性循环,扮演了“麻烦的制造者”也使得它更加难以融入地区发展潮流。在这种情况下,日本迫切需要别的国家跳出来充当搅局者的角色,自己好趁机浑水摸鱼。所以,每当朝核危机进入阶段性爆发时刻,日本总是叫得最响、跳得最高:一方面彻底抹黑朝鲜、制造一个比自己更加可恶的“伏地魔”,另一方面把东北亚之水一再搅浑,企图改变战略环境不利的局面。


  其实,半岛曾在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迎来过缓和的机会,但这显然不符合美国、更不符合日本的战略意图。美日需要的是一个分裂且敌对的半岛,让其成为各方的负担,而不是要帮助半岛把问题给解决掉,否则,它们便失去一个制约各方的重要抓手。因此,“六方会谈”中,美日总是节外生枝,完全不履行各方所达成的协议。另外,推动美日、美韩双边军事同盟走向多边军事同盟,打造“亚洲版北约”,是美国在世界地缘政治重心和权力重心转移背景下控制亚太的“大棋局”,东北亚正处于“棋眼”的位置,韩国就是那枚棋子。怎样把韩国拉下水,成为美日共同的目标。

  

  韩国就这样饮下了美日酿的毒酒!

  日本人清楚,随着中日实力的反转,日本妄图独自主导亚洲的梦想大势已去。因此,抱紧美国大腿,借美国力量遏制中国,联手美国摆平与自己形成竞争的韩国,与美国一起主导亚太,成为日本新的战略企图。美国想着打造美日韩多边同盟,但韩国日本的抵制根深蒂固,美国只好玩起了“拉?O配”,日本则半推半就地向韩国伸出了手:签署日韩情报保护协定、在韩国人敏感的慰安妇问题上“和解”、与美国联合搞军事演习等一系列动作早就是日本蓄谋已久的计谋。然而,不知深浅的韩国却在温水煮青蛙的效应下,不知不觉上了日本人的贼船。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Prev Page12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24 Seconds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