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汪精衛老婆 如何栽在鄉下女人手裡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1937年,陶希聖與兒子恒生(中)、晉生攝於故宮太和殿。


  

  “高陶事件”驚心動魄的逃亡之旅


  “高陶事件”是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一個重要歷史事件。其主要人物高宗武、陶希聖在抗戰初期追隨汪精衛鼓吹“和平”運動,並於1938年隨汪精衛出逃河內,其後又參與了籌組汪偽政權,以及與日本人的所謂“和平”談判。在談判過程中,高、陶二人逐漸認識到日本人的最終目的是企圖滅亡中國、汪精衛的所謂“和平”運動就是徹底的投降與賣國。於是,在 1940年1月3日,高、陶二人逃離上海,抵達香港,並以二人名義在香港《大公報》揭露汪日密約《日支新關系調整要綱》及其附件,給還留在抗戰陣營中的那些悲觀動搖分子以深刻的警示:求和之路,就是死路!

  本書作者陶恒生系陶希聖之子。他在書中把文獻資料、口述歷史與自己的親身見聞結合起來,將整個“高陶事件”的來龍去脈盡可能清晰地展現出來,並通過自己少年時代的親身經歷,為我們描繪了抗戰時期作者一家人的顛沛流離與悲歡離合。

  1939年8月,日本扶持汪精衛在上海召開所謂“國民黨六大”。重慶方面隨即發布通緝令,而陶希聖的名字卻被蔣介石從通緝令中親自勾掉,致使汪精衛及日本人對他大為猜疑。同時,在所謂的“和平”談判過程中,高宗武、陶希聖的抵制態度,更把自身置於危險境地。

  10月20日,陶希聖在寫給女兒琴薰的家信中表示:“我自投到山窮水盡的境地,又不肯作山窮水盡的想頭。”陶妻萬冰如從信中判斷,陶希聖已有脫離上海的打算。11月25日,她果斷決定,帶著5個兒女前往上海。用陶琴薰在《我家脫險的前後》一文中的話說,“我們便決定將全家大小6口性命搬到上海換父親出來。”

  萬冰如抵達上海後,立即在法租界環龍路租下一幢房子,為住在愚園路汪公館裡形同軟禁的陶希聖提供了搬出汪公館的合理借口。12月26日,談判結束,雙方決定於30日正式簽字。陶希聖當晚回到家裡,萬冰如警告說:“我把全家的生命帶來住在上海替你,你走。如果走不出去,我們夫婦一同死在這裡。如果你簽字,我就打死你。”已經接近精神崩潰的陶希聖稱病不起,躲過了簽字儀式。

  1940年1月3日,高宗武、陶希聖在杜月笙、萬墨林的秘密安排下逃離上海,兩天後抵達香港。1月12日,已經購買13日船票准備帶領5名子女冒險離開的萬冰如,得知自己和家人已經失去行動自由,只好請求與汪精衛、陳璧君夫婦見面。關於這次會見,萬冰如在晚年自述中是這樣介紹的:


  汪問:“你自己去,能勸希聖回來嗎?”

  我答:“他可以回來,但有幾件事要說明白。”

  汪問:“什麼條件,我都可以答應。只要他回來。”


  我說道:“事不宜遲,我自己去勸他回上海。若是遲一兩天,他在香港說一句話出來,就收不回,我去也無用。”

  汪說:“我派你去香港。”他返身上樓,拿2000元送給我。

  汪夫人問:“你怎樣去法?”

  我答:“帶兩個小孩一同去。3個大孩子,還在這裡上學。另外帶一個學生去。”

  這一下子陳璧君也放心,她說道:“你的大孩子,我照應他們。你放心去,趕快同希聖一道回上海。”我起身告辭,汪氏夫婦送我到大門口。

  1月13日,萬冰如帶著晉生、范生,由高宗武的學生曾資生陪同,到碼頭搭船,留下來充當人質的3個大孩子琴薰、泰來、恒生到碼頭相送。18歲的琴薰站在碼頭大哭,萬冰如在船上扶著欄杆對哭。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4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