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万圣节: 大叔痛斥万圣节女孩 极品人设对冲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万圣节前夕,在青岛的地铁上出现一些打扮怪异的乘客,一个中年大叔看不惯便“破口大骂”:“人不人,鬼不鬼”。与此同时,女孩则反驳“要你管,你闭嘴”。对于这样的事情,社交媒体上也是各种争论。但从整体舆论趋向来看,却比较倾向大叔一方。只是这种倾向的层面,却不能一概而论。

  通常来看,西方的“万圣节”和东方的“鬼节”好像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事实上,差距却很大。西方的“万圣节”偏重生者的欢乐,东方的“鬼节”趋向死者的慰藉。所以,出现文化上的异见自然是很正常的。但是,从具体的事情来看,又不完全是文化对冲,也存在情境涉入的问题。


  坦白讲,对于这种引进式的文化,本来行为方式就较为怪异,所以,在表现的时候,适当的环境属于最基本的要素。而作为一些年轻人,在公序良俗较为保守的环境下“扮鬼”,自然会遭遇各种“诟病”。但是,诟病归诟病,大叔的破口大骂着实还是有些过激。

  所以,从更全面的维度上看问题,似乎大叔痛斥万圣节“惊悚妆”女孩,终归还是“极品人设”之间的对冲。就现代社会而言,已经越来越趋向文化全球化,无论是西方的,还是东方的,都属于世界的。当然,文化的渐入必定是缓慢的,同样的文化体系,可能融入的过程也会有所不同。

  就万圣节来讲,在东方社会的接纳程度,很明显比圣诞节要差一些。甚至,就文化节庆的引入,也都会进行一定的改良。过去十多年,每到圣诞节,人们都会争议“过不过的问题”,但是随着全球化的大趋势,现在已经变成“怎么过的问题”。不得不说,文化的交融是无声的,也是突变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万圣节在不久的将来,也可能会逐步被接纳,成为丰富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就大叔痛斥万圣节“惊悚妆”女孩的事情,也不要陷入偏见洪流,让文化“交融”变成文化“排斥”。很多事情,不能仅靠眼前的光景判断优劣,尤其关于观念突破的问题,至少需要十年之长,才能有所见地。

  之所以这样宏大的讲,是因为文化的渐入是缓慢的。甚至,基于世俗成见层面的冲突,需要几代人的观念净化才能有所突破。举个简单的例子,同样是葬礼的风俗,父辈的观念和子女的观念就会有所不同,甚至城市的观念和乡村的观念也会不同,讲的更大一些地域之间也有差异。


  如若以好坏之分论高下,似乎永远没有结果。但是,作为风俗的融合,有时候真的也很微妙。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无神论者和有神论者,也没有很严格的界限。而这种模糊感实际上就是一种融合。虽然不完全认同彼此的存在,但是却能共同的完成基本的仪式,这个真的不简单。

  但是,人们往往却忽略这种融合,却在显而易见的问题上进行各种争端。事实上,文化的传承本就是一种异化的过程。没有什么文化,可以恒久不变。所有的变化都是在探索生命本身。就比如“西方的万圣节”和“东方的鬼节”而言,都是在对生死进行异化的演绎,本质上是一样的,只不过强调的形式不同而已。

  所以就“大叔痛斥万圣节惊悚妆女孩”争议,主要缘于人们对于“极品人设”过分悲观。事实上,对于很多人来讲,即便不喜欢过多引入异域文化,只要大的层面上不影响自己的正常活动,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作为破口大骂的大叔来讲,显然有失体面。

  不喜欢可以不看,或者绕道而行,没必要非的上纲上线,进行道德层面的激化性讨伐。这种较为苛责的,单向的,粗鲁的的评价方式,非但不会让文化融合,反而可能走向文化对抗。这不仅是个体之间的一种尴尬,也是文化之间的一种冲突。从长远来看,对个体和社会都是一定的阻碍力量。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69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0 秒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103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