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日本文学不宜多看,越看人越小(图)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林少华老师曾半开玩笑地对学生说:“日本文学不宜多看,越看人越小,容易内缩进“自我”的壳子里出不来。相比之下,俄国文学则越看人越大,越外向,越有使命感。”

几年后对这句话深以为然。


日本近现代文学不争的代表:夏目簌石,森鸥外和芥川龙之介;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和太宰治。

六个人中有四个自我终结:芥川龙之介35岁服安眠药自杀,太宰治39岁投水自尽,三岛由纪夫45岁剖腹自绝,川端康成74岁含煤气而死。

为什么如此?以下可看出端倪。

他们作品的笔触,总是深入到人物敏感,怀疑,悲观甚至虚无的一面;阅读过程像是陷入情绪化,矛盾,不明所以,却又无法挣脱。

表面上写的是书中的人物,实则写的同时代下的日本人,包括作者自己。


这在最近再读的《雪国》中不证自明。在川端笔下,自我构成的封闭空间注定与世隔绝,唯有死是救赎,凄美但自由。

村上的作品也继承了这种内在虚无感,例如《挪威的森林》。人物行走在崩溃边缘,悲伤寂静贯穿全书,却又克制到不着痕迹。


带上这种有色眼镜,再去看东野圭吾,江户川乱步,宫部美雪等侦探作家,也能嗅出这种味道。

相比之下,俄国文学有一种蓬勃的生命力,对人与社会、环境的刻画,人性之矛盾与多样的探索,宏大却又具体,直抵人心。

也就不难理解文学为什么是特定历史,环境,政治意识的产物,日本文学让人“陷进去”,俄国文学让人“走出来”。

可以看,但不宜多看,特别是青少年。

以上随笔写于一年前,小红书和知乎收获了一百多万次阅读,很不可思议!过去这一年看了很多俄国文学大部头,虽少了很多锋芒,却愈加坚定以上想法。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已经有 2 人参与评论了, 我也来说几句吧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共有 2 人参与评论    (其它新闻评论)
    评论2 游客 [制.于.注.继] 2024-05-15 22:31
    俄国老毛子打起仗可野了,自杀式冲锋一个接着一个上,结果日俄战争遇上日本佬,被干的找不着北。记着,日本人是战败了才破腹自杀,战胜了可不是。
    评论1 空山 2024-05-15 19:37
    瞎扯。俄国巨著比如静静的顿河,战争与和平,死魂灵,套中人,哪本不压抑?作者难道只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类的打鸡血的?
    上一页1下一页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449 秒 and 9 DB Queries in 0.0066 秒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103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