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刘海影谈股论经: 刘海影:中国经济几点断想 面临结构性挑战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挑战,不仅是周期性的,而且是结构性的。


最具有长线意义的变化,在于沿海工业区劳动力成本的上扬趋势。在以极高速的度持续城市化之后,中国绝对意义上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正在接近消失的临界点。30年高速增长,令数亿农村劳动力不断被城市吸收;相应地,只需要付给生理存活需要的工资就可以无限量雇用工人的时代,正在转身留给我们背影。而正是依靠这样在全球范围内没有竞争对手的低成本优势,中国沿海工业区可以与极低的创新含量以及与此相伴随的低利润率环境共存,并在快速的、令人窒息的升级换代速度之中,始终掌握出口竞争优势。

国内政治环境不给予劳工阶层任何议价权力,也令以上经济逻辑落实为现实。如此压力之下,比城市民工处于更高阶层的其他劳动阶层,也均不得不接受低廉薪水待遇。


尽力压低成本与快速复制别人的产品与模式,成为中国企业成功的不二法门。

而现在,同样的经济逻辑可能开始伤害中国企业、尤其是沿海企业的竞争与生存能力。随着边际剩余劳动力的消失,中国企业劳动力成本必然出现上升趋势。

这一变化的经济影响,将极为深远。

首先,当然是通货膨胀。我相信,在2007年体现出来的通货膨胀,最主要的因素来自于劳动成本的上扬。鉴于劳动成本在最终产品中占据大部分份额,劳动力成本的上扬必将体现为通货膨胀压力。能源与食品价格的上扬只是显性因素。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才是根本性的、长期性的因素。

近期出台的新就业法规对此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二个重大影响,在于中国出口竞争力的降低。这可能导致中国出口连续多年按照25%~30%的速度递增的能力受到伤害。最新数据称,2008年2月,中国出口增长速度仅有6%。如果这种骤降不能完全用季节性因素解释,可能对中国未来发展产生严厉影响。

从2005年开始的人民币升值,对此同样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如果中国出口竞争力开始降低,投入中国的外资构成可能开始出现短期化:更多的驱动力在于人民币升值提供的资本利得,而不是制造业比较优势。

第三,金融业隐忧骤升。多年来,中国的金融投资体系无力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出口的杰出表现,因居民收入在GDP中占据超低份额而导致全社会的强制积累,进而导致中国经济全球史无前例的超高比例投资。但中国政府对重大资源的垄断与金融业的滞后相辅相成,令过剩资源未能有效流入最有效率领域,更令中国投资回报率持续低企。这反过来造成中国经济投机盛行,剩余资产在不能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之余,横行房地产与股市,在一个本来有充裕发展机会足以消化这些资金的社会中,催生庞大资产泡沫。

此资产泡沫一旦破裂,最大的买单者,非国营银行与金融机构莫属。


绝对不应该轻视中国金融业潜在危机。恶劣的风险管理会被兴旺市道暂时掩盖,但不会就此消失;而一旦潮流流转,被掩盖的、被毫无畏惧发放出去的巨额贷款将会瞬间令银行呆滞帐飙升。

中国股市体现出来的潜在风险,仅是以上宏观风险的一个微观缩影。只需要例举两点,就可以让我们窥见这种风险的可怕程度:第一,中国股市市盈率高达50倍;第二,对于这种高市盈率的典型辩护,是上市公司超过50%的利润增长速度。然而,投资收益占据上市公司盈利30%左右份额。这部分收益毫无疑问直接取决于中国股市走势。一旦股市走势逆转,投资收益将变成投资亏损。即使主营收入仍然可以按照15%的速度增长,如果投资录得去去年同期利润同样规模的损失,数学告诉我们,总体利润将会呈现50%崩落。

与以上长期结构性挑战并存的,是周期性挑战。 中国经济有如三级火箭,最强有力、最根本性的动力,是出口;建立在出口杰出表现之上并未中国经济提供全局性动力的是投资;消费只是被动的、适应性地跟随经济增长而增长,是增长动力中最不足道的一个。随着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很快,中国出口将会、很可能已经感受寒流。

如果中国经济快速失速,许多风险将会集中爆发。

可惜,在前些年中国经济形势良好的时候,政府、尤其是与各级政府有密切关系的强势集团漠视、搁置对中国经济长期增长事关重大、不能不做的重大改革举措,集中全力做大蛋糕以及分配其中最大的部分给自己。到今天,很可能已经错过了进行重大改革的最佳时机。

随后的两三年,预料中国经济将会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注:
  • 本文由专栏作者供 "加西网" 专用,未经作者与网站同意,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文章仅代表专栏作者本人意见,与网站无关, 本站对内容不负任何责任.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65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5 秒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103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