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西二旗中年程序猿:要么拼 要么滚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996.ICU”以始料未及的速度火了。


  3月26日,一位名为996icu的用户在GitHub上发起了一个名为“996.ICU”的项目,意为“工作996(早9点上班晚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生病ICU(重症监护室)”。发起者表示,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在此更新实行“996”制度公司的名单并上传证据,而对于那些上了“黑名单”的公司,将不让其使用参与项目的用户上传的开源代码和软件,以此抗议996的加班制度。

  这个活动迅速得到了大量用户的回应,很短时间就获得了超过18万人的“加星”(类似点赞),几乎成为GitHub上加星速度最快的项目,而被爆出执行996甚至执行更“残忍”加班制度(比如9106和007,即早9点上班晚10点下班一周6天和一周七天24小时待命)的公司名单,也很快接近了100家。


  随后,关于996加班的话题也迅速“出圈”,不止程序员,也不止互联网公司,越来越多的行业企业牵涉其中,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开始在社交网络上大吐苦水。面对“要不要接受996?”这个灵魂拷问,很多人的答案都是:其实并没有选择,要么拼,要么滚。

  百家企业陷“996风波”

  国内知名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几乎无一幸免于这场“996风波”:华为、阿里、蚂蚁金服、京东、百度、小米、58同城、苏宁、途家网、有赞、字节跳动、拼多多、大疆、用友、网易、便利蜂……看到中国程序员们如此艰辛,也有很多外国程序员前来“应援”。

  


  但很快,“996.ICU”项目的相关页面就被几大主流国产浏览器屏蔽了,显示为“出错”“恶意网站”“访问被非法劫持”……这也引得网友们感叹:程序员们昨天为反996项目加星,今天就要加班把抗议页面屏蔽掉。项目发起者也很快就关闭了“留言”(issues)功能,尽管在很短时间内,留言就超过了1万条。

  996为何会一下子成为爆点刷屏?自称“码农”的程序员王翔(化名)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可能积怨已深最近又愈演愈烈吧。”在接受采访前,王翔反复叮嘱记者,一定不要透露自己的身份和公司。“我们部门从去年年底就开始‘优化’了,已经裁掉了差不多15%,据说要减员30%,我还是打算继续干下去的,现在不是换工作的好时机。”王翔说。


  王翔就职于一家一线互联网公司的研发部门,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人员,王翔可是曾经的香饽饽,他是被高薪挖到现在这家公司的。但是,从去年开始经济大环境不好加上公司业绩下滑,裁员在所难免。“公司在压缩成本是肯定的,但活儿还是要干,所以加班也就越来越夸张,一个人干两个人甚至三个人的活儿,但只需要付一个半人的工资,这样是最划算的。”他说。

  根据滴滴出行此前发布的全国加班大数据报告显示,加班程度Top5的行业分布是互联网、金融市场、文化传媒、房地产教育行业;北京高居全国加班时长榜首,传说中的后厂村(中关村软件园,聚集了200多家IT互联网公司)是全国加班最严重的区域。

  李师傅是常年在京东总部趴活的网约车司机,他对京东的加班也颇有微词。“以前是加班到9点可以打车报销,后来变成9点半,4月份开始要10点了。我也只能跟着晚回家。”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有一个广为流传的笑话:一家中国互联网公司招聘了一位来自日本的研发主管,日本主管上班第一天对部门同事说:“我在日本是有名的工作狂,希望大家能跟上我的节奏。”一个月后,这位日本主管辞职了,临走留下一句话:“你们这样加班是不人道的。”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24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