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为什么人到中年,活得越寡越好?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清代学者颜元有一个著名的修身“三寡论”:


寡染以清身、寡言以清口、寡欲以清心。

古人认为,人生在世应当净化自我,做到寡身、寡言、寡心,从而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


深以为然。

人至中年,曲高和寡。唯有淡若清风,方能自在安宁,活得超然洒脱。

01

寡而不孤,是一种自由

几年前,一位在北京工作的朋友曾向我倾诉。

他总是感到烦恼焦虑,尤其是一个人的时候。不知道该去哪儿,也不知道该做什么。

于是只好呼朋唤友热闹一番,也算是一群孤独患者的狂欢了。

可是久而久之,他却发现:

即使身在人群中,这种孤独感依然像毒液般侵入内心,无法褪去。



朋友的经历,让我想起了书籍《独处的充实》中的一个理论:

如何判断一个人究竟有没有自我呢?就看他能不能独处。当他一个人待着时,是感到百无聊赖,难以忍受呢?还是感到一种宁静、充实和满足。

诚然,现代社会中的匆忙和喧闹,才恰恰暴露了人们内心的孤独与焦虑。

当我们学会不依靠外界的刺激和娱乐来麻痹自己,才真正解除灵魂的枷锁。

记得陈道明在《杨澜访谈录》里说过,自己一上酒桌应酬就感到煎熬。

除了不爱酒以外,更多还是因为他真的觉得没什么好说的,尤其和是那些醉到神志不清的人。


后来,无论什么人约他,他都干脆推掉不去。

即使闲来无事,他也更愿意一个人呆在家里,弹弹钢琴,读读书,享受独处的时光。

很喜欢余华在《在细雨中呼喊》中的一句话:

“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友人,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

人到中年,和而不群。我们喜欢独处,但并不孤独。

就像一百多年前,哲学家梭罗在瓦尔登湖边的小木屋里独居两年多一样。


朋友们认为他一定孤独吧,可梭罗却觉得怡然自得。

梭罗说:

“即使是与最优秀的人相处也会使人厌倦,而在独处时,我做回了自己。”

生命本就是一场孤独的旅行

无论你赶赴多少热闹,跻身多少繁华,终将要脱下伪装,学会与自己相伴。

不迎合,不迁就。真切地感受聆听内在的声音,这何尝不是一种自由?

02

沉默寡言,是一种修行

最近,在梁实秋的《浮生若梦》中看到一个有趣的记载。

北宋时期,文臣刘器做事很有一套,每每有人来探望,他都不开口,有时候整整一天都没有一句话。

来客倦怠了想辞去,刘器也不应允。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刘器却答:

“能终日矜持端庄地坐着,而不东倒西歪打哈欠,这样的人,一百个当中难觅一二。而能够做到的,必定是贵人。”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39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024 秒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103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