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心理罪之教化场》:复仇的怜悯与可悲!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任何一种行为都会伴随着一些出乎意料的后果,就像南美洲的一只蝴蝶可能会在北美洲引起一场风暴。所谓的“恶有恶报”有时也不过是一种冠冕堂皇的借口,当我们反观恶人之所以为恶时,有时也不免令人唏嘘与反思。善和恶在世界上就像正和反一样无法分离,恶的根源就在那里,心怀不轨的人也就随之产生。雷米的《心理罪之教化场》中的那几个杀人犯所谓的心理治疗也不过是恶的延续,但他们的所作所为也不过是在更大的恶的诱惑下实施的。他们是恶的承受者,也是恶的制造者,同时也是恶的继承者。

  《教化场》主要讲述了一位心理学家为了证明着名心理学家斯诺金的理论,选择一些小孩作为试验品,等这些孩子长大后却把实验者报复性杀掉的一系列悬疑事件。书里每个人都志在通过某些手段从心理上救赎自己,到最后却发现根本没有所谓的救赎。教化场的人自以为完成了自我救赎,完成后心里空落落的感觉以及最后得知到他们都是被Z先生利用了的结果让人唏嘘不已;而周老师开办天使堂来完成对自己开创教化场计划的救赎最后却发现教化场计划一直在进行,以跳楼自杀而不知杀错人和天使堂的拆迁为结束;方木的救赎贯穿整系列,这一部更多体现的是一个廖雅凡,结局却也没有将她的心扉打开反而成为了方木又一心结。


  


  虽然每一个事件很普通,但能把这些毫无关联的案件紧密的联系起来,让读者在结束时恍然大悟,可见作者深厚的经历和文学素养。这部小说从细的来看,是有两条线的,两者相互交错,共同构成了一个悲剧的故事。其实这个故事没必要分两条线写,但之所以产生原因的叙述往往太过平淡,一般人很难带入,主线如果让人觉得太过玄乎,那就用支线来调动读者的情绪。主线是逆推回去,支线则是顺着过来,前者先讲杀人再讲述其原因,后者先讲述原因再讲杀人,到最后百川归海,所有的故事都那么不可思议,等到结局时一看,却又觉得是那么自然,其手法可谓精彩。


  

  结局是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的。连环杀人案的幕后操纵者——“道德沦丧,并犯下滔天罪行的利欲熏心的科学工作者”Z先生并没有被绳之以法捉拿归案,受到应有的审判,而是在“违背伦理道德进行科学实验以图名垂青史”的杨主任的策划下,被象征着“曾经迷失而又回归的心理学家的良知”的周老先生悲愤地错杀,而后,仍不明就里的周老先生也立刻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样的安排无疑是耐人寻味的。Z先生的死似乎揭示了这样一个无奈的现实:法律有时并不能审判和制裁一切罪恶;而在法律难以发挥作用的时候,代表着“良知”的悲剧性英雄再次出现,消弭了罪恶的同时也走上了死亡之路——无论是自我审判还是法律裁决。而杨主任在即将达到自己梦想中的名利场顶端、学术巅峰之时,死于长期被忽视、被简单粗暴对待的不满14周岁的儿子手里。这是多么讽刺又现实的一幕——一个着名的心理学家,一个极富争议的人类行为心理实验的实施者,却对自己的儿子的心理状态和日常行为一无所知。一切看起来那么可笑,却又那么合理,不容置疑。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46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036 秒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103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