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辱华: 华尔街日报真辱华?人民网曾这么说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万维追击》 20200215)


  2020年2月3日,华尔街日报刊登了一篇题为《China Is the Real Sick Man of Asia》的文章,直译成中文就是“中国是一个真的亚州病夫”,作者是美国巴德学院的教授。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称之为辱华,说作者“应该为自己的言论、你的傲慢、偏见和无知感到羞愧。” 文章也引起了一些中国人的抗议。

  万维网友博主遍野对次发表了不同的看法,他在博文中说,根据idiom字典"the sick man of (something or somewhere)“指的是”Something or some place that is particularly unsound, untenable, or doomed to fail, especially among or in comparison to its peers."


  而根据Wikipeida 网站,"Sick man of Europe" is a label given to a European country experiencing a time of economic difficulty or impoverishment.

  所以,万维网友遍野认为,在西方语境中的sick man of...... , 并不是指身体上的虚弱,而是指某个地区, 或者某种状况的衰弱,大多时, 是用于形容经济力量的衰弱,2005年经济学人杂志上一篇题为“欧洲病夫”的文章就是指意大利和它的经济衰退。 2017年泰晤士报一篇文章题目也是“英国欧洲病夫”,而21世纪初的德国也有欧洲病夫的称号。当意大利英国德国被称为欧洲病夫时,没听说有人去抗议辱意、辱英、辱德。

  如果读过华尔街日报的文章,就知道文章主要论述中国目前正在经历的“国难”对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影响。文中说“中国的财政市场可能比它的野生动物市场更加危险”,指的是大量贷款和产能过剩等等。这个病夫是指财政上的,而非国民体质。中国外交部的发言人在斥责作者前, 是否了解上面说的背景,是否完整地读了那篇文章?

  这篇文章发表在华尔街日报,很自然是向所有关心经济的美国精英发出警告,中国经济可能有问题,让美国企业或者金融机构早作准备,其实质可能是要在经济上和中国脱钩。这是文章的主要意图。


  网友遍野认为,有些人对“东亚病夫”这个词很敏感,有一颗玻璃心。 有朋友说,这种心态是弱者心态。为什么中国人很多有这种弱者的玻璃心?弱者的心态来源于中国多少年的贫弱,中国几百年来的苦难文化。因为我们穷,我们弱,所以非常害怕别人看不起。别人的一个眼神,也会影响有些人的心态。弱者的玻璃心更重要的是来源于中国的多年来的“皇权文化”和等级社会。在皇权文化下,除了皇帝,人人都是奴才,都是弱者,都要仰仗某人的眼色,都多少会有些弱者的玻璃心。

  网友遍野的博文还说,当年克林顿还是总统时,到他所在的公司"视察"。公司主管介绍状况,说些开场白,克林顿几次认为自己该讲话了,要朝前走,都被介绍人摆摆手,那意思是让他等会儿,几次都搞得克林顿很尴尬。也许那个主管得想借机多说会儿,也许他认为他还没有说完,反正对克林顿很不尊重。在场的华人看了都对克林顿和主管着急。可是,美国人满不在乎。在中国这种情形,绝对不会发生,因为很多人会看着领导的眼色行事 ,因为他们都有着弱者的玻璃心。

  很多时候,中国的领导去视察,当地的官员都满怀着一颗玻璃心,战战兢兢的接待领导。领导视察完后的讲话则极为重要。看看领导满意不满意,有什么“批评”“指示”,至于平时老百姓怎么想,那则是另外一回事了。这时候的下属,才是精神上怀着玻璃心的“病夫”。


  说到“东亚病夫”这个词,我们来看看中共官媒人民网是如何看待的。 2012年3月7日,人民网发表题为《被误读的“东亚病夫”》评论文章,文章说:自近代已降,“东亚病夫”在中国就是一个很着名的词汇。很长一段时期内,它都被主流意识形态解读为一个由外国人强加给中国人的蔑称,专门用来讽刺中国人生理上的虚弱不堪。因之,当新中国的竞技体育运动获得了天翻地覆的进步,当我们中国的运动员在奥运会等重大国际比赛中站到了冠军的领奖台上之后,很多媒体流行的宣传口径就是“终于洗刷了百年来强压在中国人身上的‘东亚病夫’的耻辱”云云。

  人民网的文章认为,这其实是对“东亚病夫”的严重误读。

  首先,最早提出“东亚病夫”一词的并不是外国人,而恰恰是如假包换的中国人!此人就是晚清时期大名鼎鼎的改良派思想家、曾经担任过京师大学堂校长一职的严复。

  1895年,中国刚刚遭遇甲午惨败,全国上下反思中国文化的声音开始萌发。此时,严复在天津的《直报》上发表了题为《原强》的文章,这篇文章中写道:“盖一国之事,同于人身。今夫人身,逸则弱,劳则强者,固常理也。然使病夫焉,日从事于超距赢越之间,以是求强,则有速其死而已矣。今之中国,非犹是病夫耶?”严复以后,一大批觉醒的知识分子纷纷沿用了他的这个提法。1905年,小说家曾朴在写作《孽海花》一书时,用的笔名就是“东亚病夫”。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91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8 秒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103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