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美食指南: 粽子甜鹹與我無關,卻只獨愛糯米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做枚快樂吃貨


  

  『這無數的不起眼的潔白小顆粒聚於一堂,就糅起了時令、地域和風物。』


  文/劉旭

  端午將至,不出意外的話,粽子的甜鹹口味之爭又會變成熱門話題。作為一個可鹽可甜的“隔岸觀火”者,我對粽子的甜鹹並不感冒,我更中意的是構成粽子的主賓——糯米。糯米的食用場景至為多元,要是從頭捋到尾,估計幾天幾夜都說不完。它就好像孫悟空,有七十二般變化,在不同的時節化身為不同的吃食,今天在粽子中扮演餡料,正月十五就跑到元宵上充當裹皮,清明節更是濃妝艷抹,搖身變成翠色的青團,叫人難辨其本色。

  節日的喧嚷一過,糯米又將重回凡塵,獻身於南北的小吃或正餐當中,貢獻其滋味。北方的,有甑糕,棗子蜜豆的加持下,它甜美溫潤,綿密可口。南方的,不勝枚舉,有武漢過早的明星產品——豆皮,鹹鮮,韌勁十足;“山城”的火鍋甜品伴侶,紅糖糍粑也由糯米制作而成,軟糯粘牙,樂趣橫生。風靡江南的粢飯團裡,糯米更是呼朋引伴,與鹹蛋黃、肉松、油條、榨菜等食材卷攏於一體,緊實豐富,營養與味道兼具。


  現今的糯米有著無數變式,吃出什麼花樣都算意料之中,但有心人要是把歷史往前回溯個上千年,就會發現,古人對待糯米,顯得簡單得多了。基本的飽腹之外,其還有生活上的功用,有的用處在當今聽來,甚至覺得荒誕不經。譬如,作為粘合用劑。這我是從展覽上得知的,首都博物館正有個展,講明代從南京遷都到北京的歷史。展的第一部分中,就講南京的城牆修葺,粘合的材料便是石灰糯米漿,如此塗抹出的城牆固若金湯,不漏水,不開裂,簡直是建築界的神話。此外,幾年前到訪湖南省博物館時,在馬王堆展區內,還發現了有用作祭祀的糯米,從中也不難窺見古人之於糯米的虔敬。

  


  圖 / 攝圖網

  作為糯米愛好者,我並不大在意它的其他功能,只在乎一點,那即是,好吃。糯米制品中,我個人最青睞的是道葷菜,糯米蒸排骨。這是肉食主義者的不二之選,也是糯米和動物油脂交融的代表之作。其制作門檻不高,但想弄得油潤而不膩,則難度不小。我曾試驗過幾次,成功失敗的案例都有。我只將做法說上一二,權當拋磚引玉。

  排骨需選薄些的肋排,目的極為明確,為了更加入味。買回後,將肋排剁成四四方方的小段兒,過水打焯,洗淨雜質,去除血水,備盤待用。另外的主角糯米要提前一晚浸泡好,入冷藏室過夜,雖工序上有些繁雜,但口味絕對會給予烹者以回報的。糯米瀝幹水分後,生抽入味,老抽上色,耗油提鮮,三管齊下後,淋些食用油,抓勻即可。排骨的料汁豐儉由人,不過切莫忘掉料酒與生姜,只有去過腥的排骨,才是糯米的好拍檔。調試完畢後,二者相混,以糯米包住排骨為佳,最後置入半幹的荷葉中,起鍋蒸制,急火猛轟一小時,便可大快朵頤。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8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0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