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温莎林专栏: 温莎林专栏: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仿佛已经看得到,十年之后,说起张爱玲,下一代的人也许会觉得她最好的作品是“色.戒”。


这个想法让我多少有些悲哀。

我非常喜欢李安,也非常喜欢张爱玲,相比之下,更喜欢后者。所以,我想说,我认为李导演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说的“故事写的其实是张爱玲自己的故事:“明写易先生,暗写胡兰成,她倾注了自己全部的感情”是不对的。


带胡兰成影子的是,是“十八春”(台湾皇冠版“半生缘”)里的沈世均,那个温润的男人,不是一个老奸巨猾的特务头子。胡兰成经常往返于上海南京,沈世均是 南京人。最清楚一个片段,是“十八春”里写到,世均向曼桢表白后,他们拉着手,他送她去做家教,然后在门外等她。文中说到,他觉得心情起伏,想啸歌,想和 人说话,难以平静,就走到旁边一家东欧酒吧里。(具体文字有出入,但大意如此)在胡兰成的“今生今世”里,他写到两人认识不久,一次从爱玲家里出来,去周 佛海家打牌,心情却久久难平,也是想啸歌,那是一模一样的心里体验。

胡兰成心里装着1234567七个女人,分手多年后,他在日本,知道张爱玲在美国经济困难,主动提出为她的书写序,被她拒绝;多少年后,他在书里苦口婆心 为汪精卫辩护。那是一个才华横溢而厚颜无耻的婆妈男人,日后靠张爱玲的钱养他,还在外面泡别的女人,怎会“无毒不丈夫”。

胡兰成张爱玲之间,认识的时候,是他被张爱玲镇住的。他第一次去张爱玲家,感想是房间的家具摆设不昂贵,但是有一股“兵气”。他回忆说自己夸夸其谈,爱玲淡淡几句话,气势上却能胜过他。

李导演这么说,因为他是导演,无论个人性格,导演是一个非常自私而又需要巨大ego支持的行业 -- 我导什么,什么就是最好的。假定他导演的是猫咪交配,那么,他或许会在影展上说,“猫咪交配,有一种人类社会中难以捕捉,浑然天成的灵性。” 隔天很多人赶着自己家里的猫咪去找人家的猫交配,一时叫春声不绝于耳,大家一起欣赏这种“人类社会中难以捕捉,浑然天成的灵性”,说“果然如此”。

开始读张爱玲,年纪还在个位数,看得是连环画版“金锁记”,读后感:这个阿姨写得太有教育意义了,将来嫁男人,身体一定要健康;不过,相比之下,可以很负责地说,还是“平原游击队”和“地道战”好看一点。

再读张爱玲,在大学里,大家都觉得读她的书很in。我以为,张爱玲最好的书是“金锁记”,最流行的是“倾城之恋”,最诡异的是“心经”,早期写香港的几篇 传奇性很重(”沉香屑“等,登载在鸳蝴派的”紫罗兰”上的),后来写上海的比较贴近生活,比如“琉璃瓦”,“花凋”,“洪鸾禧”等等。有很差劲的,像“殷 宝滟送花楼会”。我最喜欢的一篇,是“桂花蒸.阿小悲秋”,讲一个女佣人一天生活。

张爱玲假如遇到李安,我想他们一定很谈得来。因为,两个人都是会去认真取悦观众的。张爱玲的文字冷酷无情,但她这个人,却是我见过的最喜欢取悦读者的作家 之一。第一次在上海出书,她说书写的是香港,却是心里想着上海人写的,”我希望上海人喜欢我的书“,有一种真心诚意的狡猾,和李安导演异曲同工。抗战胜利 后,流行写”劳苦大众“,张爱玲也写了”小艾“,为了取悦劳苦大众,可惜并不成功。

张爱玲前期作品才华横溢,她自己却拒绝承认其真实性。反而到了后期,特别在美国,尤其出版”秧歌“时,一而再再而三强调”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般说, 小说作家出现这个转折,表示他/她对作品的自信减少。她年轻时候的梦想是”比林语堂还出风头“,然而她的作品从来没有在美国走红。

有人说,张爱玲在作品里把自己包裹得很紧,我以为,也是不对的,在小说里不多,但是散文里还是挺多的。她的散文里给我印象最深一句是”上海的边缘层峦叠嶂“,不知为什么,就是忘不了这句。


闻名于世的”原来你也在这里“,是真人真事,里面那个女子,在春天的桃树下错过一个男子,流落多年,变成一个浙江殷实人家孩子俏丽的干娘。她把这件事情告诉那个孩子,孩子长大后,告诉自己的女朋友,她就写了出来。

张爱玲由于少年时的不幸家庭经历,严重缺乏安全感。有一次,她写,做梦梦见回到读过书的香港大学,没有车,拎着皮包一直爬上山,很累,结果没人给她开门, 就躲在桥洞下,又冷又饿。第二天和姑姑吃早饭,说不知为什么眼睛就湿了。做梦,下意识做得那么可怜,说明她缺乏安全感,所以不由自主把世事想得很悲观。

另一篇小文,好像叫”小妇人”,说张爱玲在路上看到一个小女孩,用一小段毛线编制毛衣,毛线很少,只够一个袖子,所以她织到一个袖子就拆,然后再织,却一 直兴高采烈。张爱玲说,“我看着她,忍不住想流泪,觉得她像我自己“。当时,1942年,她已经有感觉,世道会变,在过去几年辛辛苦苦积累起的名气,很可 能会毁于一旦,又无奈又苍凉。她说,”我心里自己知道“。

到今天,媒体操纵人们思维的威力已经发挥到无微不至。十年之后,说起张爱玲,大家或许会觉得她最好的作品是“色.戒”,张爱玲像王佳芝,这么一想,我忍不住有一点悲哀。

或许,这就是那传说中的---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雨停了,风住了,末流,变成了风流。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注:
  • 本文由专栏作者供 "加西网" 专用,未经作者与网站同意,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文章仅代表专栏作者本人意见,与网站无关, 本站对内容不负任何责任.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63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2 秒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103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