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新冠疫情: 新冠疫情,到底造成了多少死亡?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作者:翟医师


  新冠疫情进入第 3 个年头,我们已经熟悉了新冠病毒可以感染人,可以让人得肺炎,是严重的健康威胁。截至今日,新冠病毒已经造成全球超过 5 亿人感染,620 万人死亡。

  但仅仅是感染或者死亡,并不是人类抗击新冠的全部「代价」。


  作为一个前所未有的全球事件,疫情完全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医疗挤兑等一系列问题,各国的经济和民生都受到了巨大影响。

  一个之前只出现在地震等重大灾害后的名词:次生灾害(secondary disaster),也逐渐出现在了新冠疫情的相关介绍中,用来描述因为新冠疫情、抗疫延伸而来的负面结果。

  一边是病毒感染造成的死亡,一边是延伸出现的次生灾害。一边是面临病毒威胁的父母老人,一边是可能失业失学的年轻人。对抗新冠病毒的过程,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对或错」的选择。

  紧急疾病救治不足

  这是最容易理解的新冠疫情影响。一个传染病,大规模流行的传染病,在极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病例,一定会挤压有限的医疗资源。

  首先体现出来的就是急性疾病可能没那么快被处理了。

  医护要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对有传染性的新冠患者救治上去,医疗场所也要按照严格的封控要求减小了有效使用,同时还有可能因为医护自身感染影响战斗力。

  据美国在德尔塔毒株流行期间的统计,用于其他疾病的急诊床位和医务人员最少时只有平时状态下的 26%。

  急诊室在疫情早期受影响更为显着。根据美国对 2020 年第一波疫情期间急诊室变化的统计,急诊室接诊比往年同期少了 42%。其中急性腹痛、腰背痛、外伤、胸痛等下降更为明显。

  例如,虽然心肌梗死的急诊就诊减少 1156 例,但实际上同期死于心肌梗死的人却提高了 2.71%。

  疫情大流行对亚紧急的外科手术,妇产科等专业的正常医疗秩序也造成了很大影响,手术无法预约或持续拖延,产检被迫中断、女性生孩子不能及时得到帮助。


  患者无法得到及时地有效救治,医护人员也被高度饱和的工作压得疲惫不堪。

  常规疾病的死亡也在增长

  如果说急诊的悲剧是显性的,那很多常见病的死亡,则是「不容易被看到的代价」。

  笔者一个朋友,四十多岁,在某地儿童福利院厨房工作。2020 年初疫情严重的时候,福利院为了保障儿童安全,封闭了 3 个月,工作人员不能离院。这个朋友一直胃痛,问我该怎么办。我告诉她先对症治疗,尽快去做个胃镜。但一直不能成行。等隔离结束,再做检查,胃癌已经晚期,没多久就去世了。

  因为疫情,很多该去筛查癌症的人们,由于疫情的耽误,没有及时去做,错过了早期诊断的机会。


  除了肿瘤,糖尿病、高血压、脑中风等一系列慢性疾病也未能获得足够的医疗资源。

  有时是因为隔离被限制就医,更多原因在于医疗资源大批向新冠倾斜,让「不那么急」的慢性疾病诊治被动拖延。

  意大利的一个研究表明:与 2019 年相比,2020 年乳腺癌、结直肠癌和宫颈癌,做筛查数量下降了 37.6%、45.5% 和 43.4%。在 2020 年,估计未及时诊断的病变数量分别为:3324 例乳腺癌,1299 例结直肠癌,7474 例进展期结直肠腺瘤和 2782 名宫颈病变。

  此外,慢性疾病患者随访受限,长期服用的药物不能及时获得,也很多见。

  最终体现出来的结果是,2020 年不止新冠的死亡人数在增长,世界各国的主要疾病死亡都出现了小高峰。

  以 2020 年的中国香港为例,排名前列的死亡病因,包括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肾病、糖尿病等,造成的死亡人数都是近 5 年来的最高峰或者起码是第二名。

  孩子们失去的健康教育

  新冠影响医疗,影响教育方式,孩子也成了受害者。

  2020 年初疫情刚暴发时,全世界各地的学校基本都停课了一段时间,一项与新冠相关的封校、停课对学生成绩的影响表明:停课对学生的学业都有很大影响,与中学相比,小学教育的学生往往受封校的影响更大。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59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