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烏克蘭危機: 烏克蘭戰爭:坦克未來戰場上有用?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在烏克蘭戰爭中大量俄羅斯坦克被摧毀,令許多人對坦克在未來戰爭中的作用產生疑問。坦克還有未來嗎?或者如有些人預測的那樣,坦克的歸宿是廢舊金屬回收站?https://t.co/e3yiFlkjK5— BBC News 中文 (@bbcchinese) July 10, 2022


  這是被摧毀的俄羅斯坦克,底盤被打散,炮塔被打破,指向天空的炮管發黑被燒壞,這成了描繪烏克蘭戰爭的典型圖畫。

  因此令一些人產生疑問:是否因為有了現代反坦克武器,坦克在戰場上無用武之地了。


  英國多塞特郡博文頓的坦克博物館號稱收集了世界上數量最多的坦克。那裡的講解員大衛·威利(David Willey)說,“每次一輛坦克被擊毀時都會有類似的說法。因為坦克是某種戰斗力的象征,因此,它被摧毀的時候人們就會匆忙做結論說坦克時代結束了。”

  我們面前是一輛蘇聯時期設計的T72主戰坦克,發動機轟鳴著,駛向加油點,然後要參加閱兵演習。2月份從俄羅斯駛入烏克蘭而且被大量擊毀的就是同類型的坦克。裝備了無人機和標槍反坦克導彈和下一代輕型反坦克武器 (Nlaws)的烏克蘭步兵摧毀了許多俄羅斯坦克。

  美國退役中將霍吉斯(Ben Hodges)不久前是歐洲美國陸軍的指揮官。他說,“在過去幾個月中我們見證了許多,但是不要從中得出錯誤的教訓,這一點很重要。”

  “那些俄羅斯坦克沒有被很好地部署,沒有地面步兵的支援,沒有像美軍和英軍裡面那種士官團的協助。因此他們很容易成為烏克蘭軍隊的打擊目標。”

  退役英軍准將白利(Ben Barry)也同意這種觀點,他現在是國際戰略研究所的地面戰爭高級研究員。

  白利說,“在基輔挫敗俄羅斯的進攻凸顯了部隊坦克部署不好、不能進行協同兵種作戰(坦克,步兵,火炮和飛機)以及後勤補給不力會發生什麼。”

  “一個有能力的北約戰斗群會派出步兵防止坦克受到伏擊的情況發生。”

  坦克是現代戰爭的主要象征標志之一,有批評者,也有擁護者。在2020年發生的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戰爭中,亞美尼亞的坦克被阿塞拜疆使用土耳其制造的無人機摧毀。在利比亞,同樣的拜拉克塔爾-TB2無人機攻擊讓哈夫塔爾(Haftar)將軍的部隊蒙受了巨大的損失,而在敘利亞,政府軍的坦克也受到土耳其無人機的攻擊。


  在烏克蘭戰爭初期,英國美國和其它國家提供的現代反坦克導彈似乎成了決定戰情的因素,將基輔北部的俄羅斯坦克部隊打退。戰爭進行到第二階段,在頓巴斯,大量集結的大炮主宰了戰場,用摧毀性火力確保俄羅斯軍隊步步近逼。

  今年到現在為止,據料俄羅斯已經損失了700多輛坦克,有的被摧毀,有的被遺棄。圖片上的這些坦克都有反應式裝甲,即坦克外部像掛滿了長方盒。這種裝甲的作用是遇到導彈來襲的時候引爆,抵消導彈的威力。

  但是西方提供的無人機和反坦克導彈能夠繞開這些反應式裝甲,從上往下打擊坦克頂部,那是坦克裝甲最薄的地方。


  白利准將說,“在這場戰爭中無人機大顯神通。它說明防御需要無人機,這樣才能避免受到敵人無人機的攻擊。需要經典的低水平防空,包括激光和電子幹擾。”

  可能會加強坦克未來作用的一種裝備就是主動保護系統 (APS)。這是一種在來襲彈頭擊中坦克之前就能進行防御的手段。

  坦克博物館的的大衛·威利解釋說,“有兩種主動保護系統,軟殺傷和硬殺傷規避系統。”

  他在附近的T72坦克前停下,這是一輛來自波蘭軍隊的禮物。坦克排氣管噴出藍色煙霧,扭轉炮塔,125毫米口徑的主炮轉向我們這個方向。

  “軟殺傷意味著電子脈沖能夠幹擾來襲的導彈。硬殺傷意味著發射動能物體,諸如密集發射子彈。”

  以色列軍隊在這個領域進行了廣泛研究,特別是自2006年以來,當他們的坦克在黎巴嫩南部成為真主黨的爆炸裝置和巧妙部署的反坦克導彈攻擊目標後,他們就經常這樣做了。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520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1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