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為了更好的教育 媽媽們進縣城陪讀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2017年6月,安徽六安。陪讀家長們在毛坦廠鎮一廣場上跳舞健身。毛坦廠鎮幾乎沒有娛樂場所,跳廣場舞成了陪讀家長們晚間主要的娛樂方式。(圖/ 韓蘇原/中新社)

  陪讀媽媽們不一定明白為什麼好學校都在縣城,也不一定明白好學校好在哪兒,她們能做的只有盡可能做好孩子學習的後勤保障,為此她們不惜背井離鄉。


  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中考和高考堪稱兩大關卡,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各有一番掙扎。

  這一過程中,除了學生備受關注,那些為學生學習提供後勤保障的父母同樣為人所廣泛討論,其中尤以陪讀媽媽引人注目。

  中國社科院教育研究所調查發現,我國有36.8%的家庭存在父母陪讀現象,且城市家庭中的陪讀占比可能更高。

  對於陪讀的媽媽們而言,為了孩子能安心讀書,她們在優秀師資力量的吸引下,從鄉鎮遷到縣城,或從縣城遷到省會城市。

  陪伴孩子讀書的過程中,她們承受的壓力並不比學生小,額外的生活成本、獨自育兒的精神壓力、被迫拋棄的交際圈等成了她們必須面對又難以解決的問題,但更令人感到心酸的是,有時候她們即使努力了,也必須接受“失敗”的結果。

  

  為了更好的教育資源


  在鄉鎮學校裡,一個老生常談的現象正悄然在小學、初中,乃至高中上演:因為越來越多的優秀生源向縣域學校、市直學校、省屬學校靠攏,越來越多的鄉鎮學校正悄然迎來自己的垂暮之年。

  王艾對這一現象有所發覺時,村子裡的小學只剩下三個學生,三個教師輪流為這三個學生上課,她和女兒聊天時還曾調侃:“三個教師對三個學生,這比一對一家教還劃算。”

  結果調侃了沒多久,村裡的小學就關停了,原本在小學內就讀的三個學生被迫加入“遷徙大軍”,到鄰村小學就讀。


  從自己所在的村子到新學校要經過一條綿延的公路,每個周五的傍晚,這條路上就充滿了匆匆回家的學生。回家之前,他們中的多數人在學校附近的寄宿公寓生活。

  看著公路上回家的學生,王艾不免唏噓,曾經她家距離學校步行不過10分鍾,她的女兒就在村內的學校讀完了小學。

  王艾不明白,為什麼村裡的學校突然就難以為繼,竟走向了關停的結局。

  女兒向她解釋,學校因為一直招不到新生,所以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

  王艾在女兒的解釋下,有了新的困惑:為什麼村裡的人不再將孩子送到村裡的小學就讀,而要送到離家那麼遠的地方?

  這個問題如果讓在山東做陪讀媽媽的燕子回答,她一定會斬釘截鐵地告訴王艾:為了更好的教育資源。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88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6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