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寻踪消逝的白鲟:再不保护出大事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近期,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以下简称:IUCN)更新物种红色名录,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长江白鲟被正式宣布灭绝。消息一经公布便引发热议。


游过了白垩纪、被写在民谣里的“中国淡水鱼之王”为何会灭绝?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白鲟成体 来源:受访者提供

如何判断灭绝与野外灭绝?

在本次更新的名录中,不仅白鲟被宣布灭绝,而且还有中国特有的长江鲟也被宣布野外灭绝。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研究员危起伟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解释,灭绝是指在野外的、原本的栖息地和人工繁殖条件下都找不到活体的物种。野外灭绝则是野外已没有活体,仅有人工和迁地保护的物种群体。

其实,白鲟灭绝已不是新消息。早在2010年,危起伟就曾与团队联合国外同行做出过模型,观测数据并记录,推测出白鲟已经灭绝。

2019年9月,IUCN在上海组织了专家组评估,评估结果是灭绝。12月,危起伟和其学生张辉发表的论文,白鲟的灭绝时间为2005-2010年。换言之,如果从现在倒推,在12年以前白鲟就已经完全消失了踪迹。


然而早在上世纪 70 年代前,白鲟和中华鲟在长江并不少见,捕获后多被食用。文献资料显示,白鲟的捕获量在 1976 年之前每年可达25 吨左右或 676 尾。



长江鲟幼鱼 来源:受访者提供


“鱼王”为什么不见了?

转折点出现在1981年。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张玉林在论文《“人类世”时代的长江: 生命衰减的社会动力》中称,1981-2003年间,除了最初在长江口发现的成群幼鲟外,共有210次目击记录,其中1996年后仅有3次。

如今鲟鱼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受威胁的类群”。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以下简称:WWF)北京代表处上海区域项目主任任文伟称,鲟鱼跟人类生存区域重合度很高,受其活动的直接影响相对更大,“鲟鱼通常需要洄游,其过程容易受到阻碍,因此更容易受到威胁。”

危起伟在谈到白鲟灭绝的原因时说:“无法繁殖是主要原因,它们无法上溯到长江上游(电视剧)的产卵地产卵,”他补充说,捕捞、航运等也有影响,“鲟鱼是比较温和的鱼类,游泳速度缓慢,个体体型比较大,容易误捕和误撞。”

白鲟已经被宣布灭绝,现如今最让危起伟担心的是中华鲟。中华鲟体积较大,生存所需的水生食物资源较多。它们是江海洄游鱼类,在金沙江的下游产卵,在海洋里生长14年后,待到繁殖期至再回溯长江。所以,中华鲟生存环境要求更高,保护难度较大。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Prev Page12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21 Seconds and 4 DB Queries in 0.002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