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刀郎发新歌 网友为何骂那英杨坤?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文/凯斯


没想到,在2023年的热搜榜上,居然还能看到“刀郎”这两个字。

事情是这样的:


歌手刀郎最近发了新专辑《山歌寥哉》,其中有首歌名叫《罗刹海市》,在网上,大家纷纷狂热地对着这首歌词做阅读理解。

有人觉得,这首歌表面上说的是《聊斋志异》里的一个故事,但他真正要讥讽的,是社会上一些黑白颠倒的现象。

有人从这首歌里那句“西边的欧钢有老板,生儿维特根斯坦”出发,认为刀郎是在用《罗刹海市》讲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

还有比较离谱的,说这首歌反映了时下国际的大形势,刀郎完全是用国际大视野在做音乐。

但接受度最高的一种解读,还是将《罗刹海市》,视作是是刀郎对娱乐圈的复仇。

网友分析,说刀郎是借此歌来暗怼当年瞧不起他,甚至联合起来打压他的那些音乐圈大咖们,突出一个“骂人不带脏字”。

所以,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往事又为何能在二十年后再度泛起涟漪?

围攻光明顶

让我们把时间倒回到命运齿轮开始转动的2004年。

在那一年,一个名叫罗林的名不见经传的33岁四川歌手,以刀郎为艺名,发行了他的新专辑《2002年的第一场雪》。

而这张专辑在几乎零宣发的状况下,狂卖了270万张。

这个数据有多恐怖?

同样在2004年,蔡依林的《城堡》,全亚洲的总销量是150万张,而杨坤两张专辑加在一起(电视剧),也一共只卖了200万张。

并且,据当时一位给《2002》做发行的公司高管估算,如果把盗版都算上,那么这张专辑的总销量,很可能已经突破了1000万。

毫无疑问,仿佛在一夜之间,刀郎一下子就红得发紫:


他在2005年的福布斯名人榜里位居13名,年收入高达1200万元,各大唱片公司都抢着与他签约,连张艺谋都把他请到了电影《十面埋伏》首映式的现场献唱,一时间风头无两。

许多媒体都把刀郎的走红,称作为“刀郎现象”。

然而在2004年的华语音乐圈内,却并没有多少人认可刀郎。

当被媒体问及“如何看待今年爆火的新人刀郎”时,当时许多歌星的回应,可以被概括为以下四个字:

“刀郎,不行!”

这其中,有些歌星说得还算温和。

像朴树就说,自己虽“谈不上欣赏”,但觉得“应该允许有各种不同的音乐存在”。


刘欢则表示,“我并不愿意去评价别人,我想如果他(刀郎)的歌有人喜欢,那么他就有他存在的价值”。

而有些歌星,那就直接开怼了:“这哪是搞音乐,这是搞传销”。

汪峰认为,“刀郎的成功全是拜媒体所赐,如果没有恶炒,他根本不会有如今的虚假繁荣。”

而杨坤则说得更狠,“他(刀郎)有音乐吗?你认为他那是音乐吗?”

据坊间流传,这些歌手里和刀郎宿怨最深的人就是那英。

2010年评选“乐坛十年影响力歌手”时,评审团主席那英曾力阻刀郎入选。

因为她认为:“刀郎的歌不具备审美观点”。

〓关于那英到底还说了刀郎啥,网络上众说纷纭,大伙可以自行鉴别

“但说销量呢,我又闭嘴了,我们没有人能卖得过他,但我们不能只看销量。”

当时说这一席话的那英肯定没想到,二十年后她的评论区会因此被网友攻陷,冲了300多万条评论。

〓如今的那英社交媒体评论区

然而在当时,不只是歌星,几乎整个华语音乐圈,都相当不待见刀郎。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13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