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刘海影谈股论经: 中国必须积极行动起来,迎战经济萧条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2008年9月以来, 全球股市惊恐万状的崩溃姿态,间接暗示了全球经济陷入严重萧条的可能性。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中国经济将会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之策,应予深入探讨。


全球流动性紧缩

从1992年开始,美国贸易逆差开始累积并放大。贸易逆差的另一个说法,是美国储蓄率降低为负数,以至于是源源不断的外国资金在资助美国消费来自全球的产品。 许多评论人士没有认识到的一点是,在美元币值低估、全球贸易加速扩张的经济形势中,美国储蓄率降为负数,在经济上是合理与必然的发展。这个过程中,美国成为全球经济体中唯一的贸易逆差国;与此同时,美国成为资本流入国与全球资本配置中心。这两个事实是同一枚分币的正反两面。


美国的贸易逆差从1992年以来的快速扩张,与中国、印度等发展中经济融入全球经济紧密相关,也构成了全球有史以来最大经济繁荣的核心链条:发展中国家出口导向政策受到鼓励,全球贸易飞速成长,带动发展中国家经济跳跃式发展。赤字美元大量外流,结合全球通货膨胀降低,在全球经济中注入充沛流动性,放大了投资、资产价格膨胀以及经济繁荣。这个过程中,以美国金融体系为核心的全球资本市场有效行使了资本配置功能,是1992年以来全球经济繁荣不可或缺的保证。

而从今年夏天开始,1992年以来的循环逆转,全球流动性将从扩张转为收缩。

两大因素将继续驱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性紧缩:金融业全面紧缩以及美国贸易逆差的减少。在几乎遭遇灭顶之灾之后,各家幸存的金融机构毫无疑问都会致力于降低金融杠杆率,并严格控制放贷。与此同时,全球金融业获得的各类注资很可能无法完全弥补坏账减计损失,其资本金将会下滑。这将导致万亿美元计的流动性收缩。另一方面,美国外贸逆差与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成正比,随着全球经济减速,美国贸易逆差也将逐步减少,从另一个源头降低了全球流动性。

根据我们的宏观模型,在去年年底,我们曾经指出美国经济在今年将会遭遇严厉挑战,华尔街经济学家们的乐观预期将会落空,下半年经济可能比上半年更加艰难。现在来看,现实比我们的悲观看法更黯淡。

不过,仔细分析目前的经济格局,对于美国而言,主要的挑战仍然在于金融层面,而不是实体经济层面。换句话说,2008成为另一个1929的可能性很低。预计美国经济将在今年第三、第四季度陷入衰退,但程度可能不是如此严厉:失业率有机会上扬到7.3%,工业生产维持数月2%~4%的年度负增长。

而全球其他经济体、尤其是严重充沛流动性以及出口的国家,将会面临严厉得多的挑战。

中国面临最大挑战

相对来说,我对中国经济前景十分悲观。我十分理解中国经济的结构化优势。这些优势中的大部分仍然存在,但重大的变化已经发生,以至于中国不再能够对全球经济放缓免疫。经济减速的潜在威胁在于:

• 无限供应的剩余劳动力在沿海工业化地区接近枯竭

• 出口——中国经济起飞的最大与最终动力——在未来12个月可能从25%的增长速度降低为个位数,不排除负增长的可能性

• 缺乏了出口作为最终消化渠道,投资——中国经济增长的放大因素——在未来12个月的增长速度可能从25%降低到个位数,不排除负增长的可能性

• 资产泡沫——包括股市、房地产与其他类别资产——的崩溃很难避免。股市的崩溃已经在发生中,房地产将会紧跟其后

• 在投资与出口萎缩、企业倒闭数量飙升、资产泡沫崩溃的宏观环境中,有理由怀疑国营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在中国出现传统银行危机的可能性不容低估

中国经济奇迹的根源在于高速融入全球经济链条,并以此带动快速的、超大规模的工业化与城市化。2001年年底中国加入世贸,2001年出口规模2435亿美元;2008年,中国出口规模有望达到24000亿美元,在短短7年时间中增加了差不多9倍。7年前,中国仍然较小,世界经济可以容纳它按照三年翻番的速度增长;而现在,中国出口规模已经变得太巨大,无法再按照20%或者30%的速度扩张。

更加令人不安的是,前些年出口的快速增长,受到美国贸易逆差与全球流动性急速放大的支撑。这些条件均在2008年逆转。

按照德意志银行的一项研究,美欧经济增长速度每下滑一个百分点,中国出口增长速度将降低7个百分点。最新数据已经揭示了中国出口的黯淡前景。美国进出口在近期双双下滑,贸易逆差也告下降。中国对美国出口虽然仍然保持增长,但已经降低到个位数。对欧元区出口还额外受到人民币兑欧元急剧升值20%的负面影响。我们估计,中国出口增长速度有机会在未来12个月降低为零或者负数。

另外一个将会出现急剧收缩的,是投资。理由如次:

第一, 房地产。实体经济的放缓可能成为资产泡沫崩溃的催化剂,并形成互相推低的恶行循环。根据房地产销售数据,已经可以预言2009年中国房地产投资增速将会出现巨幅下滑。

第二, 工业投资。工业投资以前的两位数快速增长的主要需求来源,是出口产业不断的产业升级换代、城市化推进的工业兴旺以及与房地产相关的需求。这些因素有效地推动中国经济进入快速重工业化的进程中,并在低资源价格的帮助之下,令企业界坐享丰厚利润。中国投资来源主要源于自有资金,丰厚利润构成投资快速增长的前提。而这些条件均将逆转。

第三, 外国投资。在中国经济快重工业化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双重推动下,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的投资增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根据最新资料,外国协议投资金额出现了近20年来的首次下降。这预示了外国对中国直接投资的缩减。

在出口、投资与消费——GDP的三项构成要素——中,唯一可以被期待的,是消费增长。但如同下文将要论述的,实际上,如果不实施基本性的制度建设,中国的消费不太可能大幅增长。

如此,在这样的严酷环境中,中国2009年经济增长速度有可能降低到6%或以下。而如果中国政府在政策应对上举止失措,中国经济放缓有可能演变为严厉的、长时间的萧条。


积极行动

可以预期,中国政府将会执行宽松财政与货币政策等传统的扩大内需政策。我预计,中国2009年财政赤字有可能突破5000亿元。除此之外,应该考虑如下措施:

第一, 大幅放缓人民币升值步伐,也不排除人民币重新贬值的可能性。事实上,今年下半年以来,沿海一带已经出现了出口企业倒闭浪潮。那个时候,金融危机的影响甚至尚未呈现。可以断言,在目前环境中,继续令人民币大幅升值无异于经济自杀。

当然,人民币(以及出口)能否保持稳定,需要与美国、欧洲等贸易伙伴举行艰难的磋商。尤其在美国新当选总统有可能对中国出口执行更严厉政策,以及欧洲在经济衰退期间回归保护主义传统的环境之中,能否为中国企业争取到更加友善的国际贸易环境,将是对中国政府能力的重大考验。必要的让步是必然的。

第二, 关注中国银行业健康状况,提高监控水平,并随时准备在危机时刻维护整体金融市场的稳定。虽然长期而言,缺乏自由化是中国经济的主要痼疾之一,但目前不是实施相关激进改革的时刻。相反,有必要加强对整体金融业的管理,防范风险于未然。

第三, 重新审议新《就业法》,或者出台更加合理的实施细则。《就业法》初衷是保护劳动者,但把本来应该有政府承担的义务转嫁给了企业,极大地限制了劳动力市场的自由运行,增加了企业经营的难度,降低了中国企业、尤其是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长远前景有负面影响。在中国切实保护劳动者权益有许多制度性建设 要做,赋予劳动者自由结社、平等谈判的权力,改革不合理的户口制度,给予数量庞大的城市农民工国民待遇,等等,都是政府份内应该做的工作。《就业法》只是规定了企业对员工的义务,而间接地降低了企业扩大就业的动力,对于整体劳工阶层来说,损失远大于所得。

第四, 除了传统的扩大基础建设等积极财政政策之外,扩大内需最重要的工作,是还富于民。这里有几点需要讨论:

• 多年来,政府收入增长速度远大于GDP与居民所得,是造成中国经济畸形依赖投资的重要原因,也是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迟迟无法得到转变的首要原因。

• 中国民间消费的低速增长以及庞大的剩余储蓄,与政府垄断性占有社会资源有重大关联,也与中国居高不下的吉尼系数相关。削减政府对社会财富的占有、降低财富与权力结合的紧密度,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必要条件。

• 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的欠账,是中国民间消费不足的直接原因。应对经济硬着陆的风险,财政赤字势必扩大;而与其耗费巨资修建更多的楼堂馆所、大而无当的面子工程,不如还富于民,踏实用心地建设好社会保障制度,让尽可能多的劳动者都得到保障。对劳动者失业提供保障、以及对城市贫困人口提供基本生活资料,不仅是政府应尽的义务,也是保证居民消费维持快速增长的最重要因素。同时,面对沿海地区必然出现的大规模失业潮,这样的政策举措也是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 房地产价格下滑是在经济萧条环境中,价格泡沫破裂的必然现象。各种救市措施无法对此提供根本性的治疗。我判断,中国房地产大幅调整将难以避免。对于中央政府而言,政策思考重点应该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如何化解由此带来的银行呆滞帐以及传统银行危机的风险;第二,鉴于地方政府财力不足并严重依赖于房地产市场相关的收入,如何化解地方政府破产风险。对后一点,正确的应对之策应该是思考:1)重新拟定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关系,令地方财政具有可维持性;2)开放地方政府发行政府债券;3)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金以及房地产市场的依赖度;4)增强民间或者地方力量对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的监控能力。

总之,2008年是转折性的一年。即使没有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冲击,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也已经到了必须转换的时刻。而全球经济同时坠入衰退更加大了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能否成功应对挑战,关系十分重大。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已经有 2 人参与评论了, 我也来说几句吧
注:
  • 本文由专栏作者供 "加西网" 专用,未经作者与网站同意,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文章仅代表专栏作者本人意见,与网站无关, 本站对内容不负任何责任.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共有 2 人参与评论    (其它新闻评论)
    #39090 游客 [背.昔.迨.王] 2008-11-13 00:04
    一直爱看刘海影先生的评论,平实客观,受益匪浅,谢谢! 楼上有不同观点尽可道来,观者自会评定。让人“ 不看为好” ,害怕不同的声音。在自由的加拿大,你能“导向 ”吗?
    #38958 游客 [膻.龄.继.记] 2008-11-10 12:04
    作者的分析与评论太牵强,太主观,与经济现实差距很大. 忘记了经济活动是亿万个小民和N多个机构投资者(包括政府)在即有法律制度下互动搏奕的结果. 这类专家评测,不看为好.
    上一页1下一页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417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8 秒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103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