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走进中国第57项世界遗产: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景观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9月17日,在沙特阿拉伯王国利雅得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世界遗产数量增至57项。“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为全球第一例茶主题的世界文化遗产。


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包括5片古茶林、9个古村寨、3片分隔防护林。世居民族创造性地采用适应自然、适度利用的“林下茶”种植方式,形成“林茶共生、人地和谐”的茶文化景观。




景迈山古茶林航拍。 贾翔摄

人在草木间:智慧生态的古茶林

人在草木间——中国古人在造字时传神地阐明了对“茶”的理解。

这是一片悠久的古茶林。


史学家在唐代《蛮书》和景迈山的寺庙经文上发现,公元10世纪以前,这里已经大规模种植茶园,迄今一千多年。约公元10到14世纪,布朗族和傣族先民迁徙到景迈山。传说布朗族先祖首领帕哎冷迁徙到景迈山时遭遇瘟疫,偶然被此处一片树叶所救,感上天恩赐,遂率部落在此定居。61岁的芒景村布朗族茶农南康说,布朗族人至今恪守先祖留下的遗训:留下金银财宝终有用完之时,留下牛马牲畜也终有死亡之时,唯有留下这茶园和茶树给你们,方可让子孙后代有吃有穿。“我们布朗族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茶树”。

这是一片智慧的古茶林。

先民采用的林下茶种植方式传承至今:在森林间有限度地片状开发茶林,茶林之间保留森林作为分隔防护,使茶林处于森林的保护之中。同时,人们选择性地砍伐对茶树生长不利的植物,保留遮阴乔木以提供茶树最喜爱的漫射光;在古茶林中多植桂花树、多依树、樟树,其特有的香味会传递给茶叶,使茶叶具有天然的香气,同时也会抑制某些病虫害。茶林最上层是高大的乔木,中间是以茶树为主的小乔木和灌木层,地面是草本植物。草本层和枯枝落叶一起养护着土壤,提供茶树所需的天然养分;生活在森林里的昆虫和鸟类,会帮助茶树免遭害虫啃噬。天然农法使古茶林得以维系生态平衡——这种林下茶种植方式,让茶树活力十足地生长在立体森林生态系统中。




景迈山云海。 邵鸿雁摄

这是一片生态的古茶林。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曾在这里对植物多样性进行了详细调查。长尾单室茱萸、篦齿苏铁、中华桫椤等14种中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茶树生长在同一片土地上。古茶林内共记录种子植物125科、489属、943种和变种,观赏昆虫16种,陆生脊椎动物187种,哺乳动物22种,鸟类134种,经济昆虫21种。良好的植物、动物多样性一方面使物种间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可有效抑制病虫害发生;上层乔木的落叶又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丰富有机养料,进而有效地维持了古茶林生态系统的稳定。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Prev Page1234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09 Seconds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