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印度: 亲历:富士康怎样利用中国工程师优化印度制造力?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本文是对印度(专题)泰米尔纳德邦制造苹果手机的富士康工厂的新闻纪实报道。文章生动描绘了印度富士康工厂内中国赴印工程师、印度工人的生活、工作状况。除了增添了对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下制造业从业人员生存状况的人类学材料外,文中有几方面信息值得关注“印度承接中国制造业”的观察者注意。第一,所谓“承接制造业”绝非轻而易举之事,在满足制造业要求的效率方面,印度与东亚国家在配套企业、基础设施、政府效能、监管环境、市场对接、工作文化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在印度制造业发展条件最好的泰米尔纳德邦都如此,遑论印度其他邦。因此,在印度培育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必将是一个长期过程。第二,就本文所在泰米尔纳德邦,其当地无疑对发展制造业有很大决心。而且就实际效果来看,富士康在该地的工厂确实取得了显着进展。第三,本文从生产一线视角证明,印度如果真想“承接中国制造业”,那么与中国发展更紧密的经济联系是不可避免的。想让生产线顺利高效运作,中国工程师和工人亲临一线传达细节知识是必不可少的。更不用说要构建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在中间品进口、市场等方面对中国的依赖。南亚研究小组特此编译本文,供读者批评参考。




图源:《金融时报》


中国工程师李海(音译)离开寒风凛冽的中国北方,飞抵印度南部潮湿炎热的泰米尔纳德邦时,他对自己的未来非常迷茫。

那是2023年初。出发前几个月,李海所在的富士康苹果工厂的一位经理召集志愿者去印度执行一项临时任务。李海没有考虑太久。他从未出过远门,但他渴望出远门。李海对科技媒体《世界其他地区》说:“我只是想出去看看”。他使用的是化名,因为他没有得到接受媒体采访的授权。

李海言语温和、待人诚恳、不苟言笑。他在中国一个以钢铁工业闻名的农村地区长大,从未出过远门。但是,他用好奇心弥补了对更广阔外部世界的了解匮乏。

出差前,富士康组织了一次简短的文化敏感性培训。在培训期间,李海被告知不能提及宗教或政治,在与印度新同事交谈时要记得说“请”。他说:“中国人说话可能比较直率。但当我们与印度人交谈时,我们应该更加礼貌一些。”


李海最担心的是饮食问题。出发前夕,他在行李箱里装满了腹泻药、自制中式火锅汤底和筷子——因为他听说印度人用手抓着吃饭。

怀着紧张又兴奋的心情,李海带着他的第一本护照,第一次搭乘了出国旅行的航班。这次飞行充满了惊喜:飞机颠簸、中途停留的新加坡机场里形形色色的人群、用英语对他讲话的机舱乘务员。


他的最终目的地是金奈郊区的工业中心桑谷村(Sunguvarchatram)。这个小镇目前正处在全球电子制造业转移的中心。

与许多竞争对手一样,多年来苹果公司一直依赖中国工厂组装产品。但政治和经济因素迫使该公司(以及更大范围的科技行业)重新评估对华依赖,转而在整个亚洲寻找替代性合作伙伴。

富士康(又称鸿海精密工业)一直在对其位于桑谷村的苹果手机工厂进行巨额投资。但据熟知内情的人士透露,由于该工厂的材料损耗和次品率较高,富士康印度复制其闻名遐迩的高效运作模式较为艰难。因此,富士康在桑谷村生产的苹果手机利润一直低于中国生产的苹果手机。对此,富士康没有回应置评请求。

2023年年初,为提高产量,以及为苹果公司即将推出的旗舰产品苹果15做好生产准备,富士康向桑谷村派出了更多中国工人,像李海这样的工程师则负责推动印度工厂的生产速度比肩中国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4...7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87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0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