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班主任大实话 长大没本事的孩子家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人的一生就是不断付出和收获的过程,努力者终将成功,懒散者注定失败。


01

孩子并非不聪明,只是懒得学习


前几天,朋友来家里做客。

聊到孩子小升初的话题时,她说自己特别焦虑,虽然这段时间放暑假,自己却完全没有放松的状态,失眠、掉发,皆因儿子轩轩的学习令她心力交瘁。

原来,今年小升初,轩轩考试成绩不理想,三门主课语文60+,数学80+,英语60+。

在我的印象中,轩轩一直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这样的分数让我感到万分意外:“我记得轩轩语文和英语挺好的,怎么这次考试在及格线徘徊了?”

“懒,都是因为懒,单词、语法都要背,他一天学习耐不住性子,刚坐下学习10分钟就跑出去玩了,你说他一句,他回你三句,给我气的。”说罢朋友长叹一口气。

听完朋友的讲述,我脑海里出现了四个字:积懒成笨。

还记得一位教龄20多年的班主任曾感慨:

“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学习越来越不是一件只凭智商就可以搞定的事。

我见过一开始单凭聪明,学习还过得去,但因为长期懒散、没有毅力和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导致“积懒成笨”的孩子。

我也见过一开始成绩不够拔尖,但因为有毅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冲过瓶颈期,越学越有自信,最终成绩远远超出老师和父母预估的孩子。”

这种现象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常见,究其原因并不是因为孩子笨,而是懒。

大多数孩子的智力都处在同等水平,真正拉开人与人差距的,是刻苦和勤奋。

一个人若是懒得学习,懒得思考,懒得认真,懒得坚持,最终只能自食其苦,自毁前程。

新学期,家长一定要警惕孩子“积懒成笨”。

02

那些用“假勤奋”掩饰“真用功”的孩子,正在被“懒”拖垮

听过一句话:“初中刷懒,高中刷笨,积懒成笨活该被刷。”


真实且扎心。

懒惰是一种坏习惯,它会让孩子在学习上越来越吃力,最后慢慢拖垮孩子的意志,甚至放弃学业。

考完试,当家长问起孩子这道题为什么做错时,大多数孩子惯用的一个托辞就是:这题我会,我就是太粗心才做错了。

因为粗心,记错了公式,算错了答案;

因为粗心,审错题目,导致答非所问;

因为粗心,在草稿纸上算对了,但是抄写答案时写错了。


在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每天早出晚归,写作业,做习题,成绩却不见提高,这时候家长就要多想想,“平时都对,考试就错”的原因,是不是因为孩子在用“假勤奋”掩饰“真用功”,拿粗心当借口。

有一位14年教龄的老师总结出孩子懒惰的两种类型:

1、肢体懒惰:这类学生主要表现在上课不爱动笔,喜欢用眼睛,用脑子想,考试时常常眼高手低。

2、用脑懒惰:这类学生,只是机械地记笔记、刷题,而不“琢磨”,不“走心”,不“思考”。

正如迈克尔·桑德尔所说的那样:“学习的本质,不在于记住哪些知识,而在于它触发了你的思考。”

学习和思考统一起来,能避免孩子单思不学,避免所想变成空想和妄想。

低质量的勤奋不如高质量的用功,用心思考是记忆、消化知识的致胜法宝。

真用功的孩子,身上都有这几点特质——

温故知新:睡前会把当天的知识在脑子复习一遍;

拒绝拖延:每天定时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

注重积累:勤阅读,写日记,摘好词,背好句;

擅于提问:上课会听课,下课会提问,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学习从来没有捷径,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循序渐进登上顶峰。
1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Prev Page123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14 Seconds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