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中國"星鏈"常態化組網,就差突破火箭重復使用技術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衛星互聯網的大玩家,只剩下了中國美國美國SpaceX一家獨大,中國一眾商業航天企業迎來追趕的關鍵一年,多型可重復使用火箭將陸續亮相、實施首飛。


目前,SpaceX已經累計發射衛星超過7000顆,星鏈覆蓋120多個國家的500多萬用戶。而中國三大巨型衛星星座,規劃最終組網規模均超過萬顆,但目前發射入軌僅剛過100顆。其中的關鍵之一,是載荷更大、成本更低、頻次更高的發射能力。

今年2月,千帆星座發射服務項目兩次公開招標,要求“一年9次,每次一箭18星”,均因為“供應商報名數量不足三家”而失敗。中國商業航天需要加速進入新一輪太空競賽。目前,各地紛紛出台產業政策,為其提供“加速度”。


沒有一個國家不覺得衛星互聯網重要。但是,全球范圍內,除了中國美國,基本上都是聲浪很大,動作很小。自2015年的高峰過後,在2024年,全球只有7個新的衛星星座公司成立。事實上,至今,全球已宣布的411個衛星星座中,僅5%處於正常發射狀態,14%有過發射但進展緩慢,21%僅發射過原型驗證衛星,約30%處於開發階段,約29%正式取消或不再活躍。



自2015年底成功回收獵鷹9號後,至今沒有一家商業航天公司趕上SpaceX的進度。SpaceX幾乎已經壟斷了發射業務與衛星互聯網業務。每千克載荷的入軌成本,在獵鷹9號時代下降了90%,星艦有望繼續壓縮90%。去年,SpaceX發射次數占到了全球的50%,由其發射入軌的航天器占了全球的80%。


美國的Rocket Lab被視為SpaceX的挑戰者之一,去年完成了16次商業發射,今年將進行下一代可回收火箭的試射。而貝索斯的藍色起源的新格倫號火箭只發射過一次,拖累了亞馬遜“柯伊伯項目”組網進程。

歐盟是最受傷的經濟體之一。俄烏戰爭讓衛星互聯網的重要性提升到國安安全的高度,但回避與俄羅斯的合作,也影響了歐洲的發射能力。目前,歐洲自己的衛星互聯網OneWeb(由法國公司Eutelsat運營)在軌衛星約600顆,相比星鏈,價格更高,速度更慢;歐洲計劃打造的主權衛星星座IRIS2,最快也要等到2030年服役。




近十年來,中國的火箭發射次數持續突破新高,去年達到了68次,其中國家隊完成56次,民營商業航天完成12次(失敗2次)。但這仍然趕不上衛星互聯網組網的需求。

目前,中國籌劃中的巨型衛星星座共三個,包括中國星網的國網星座,垣信衛星的千帆星座,以及鴻擎科技的鴻鵠星座,預計最終組網規模均超過萬顆。前兩者都已經進入常態化發射組網階段。

千帆星座,是“地方隊”的代表,它的運營主體垣信衛星,股東既包括上海國有投資平台聯和投資,也包括中科院與上海共建的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以及東方明珠、上汽恒旭等當地龍頭企業的投資平台,至今已發射5批,共90顆。最近的一次就在今日凌晨,首次采用長征八號運載火箭,首次在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前者是首款國家立項的面向商業市場的運載火箭,後者是國內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47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4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