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在我們所有人的頭頂上,都有一塊混凝土板"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1996至1997年的冬天,貝爾格萊德街頭如同今年冬天一樣寒冷刺骨。然而,就像28年前一樣,塞爾維亞首都的學生們再次走上街頭,要求正義與法治。Ta們將大學校園作為根據地,在每天上午11點52分准時出門,占據塞爾維亞各地街道15分鍾,以悼念2024年11月1日Novi Sad火車站頂棚坍塌事故中不幸遇難的15人。每周一次的大規模集會則在政府機構前和主要城市廣場上舉行,學生們與普通市民攜手,將抗議的聲音推向高潮,迫使當局正視ta們的訴求。

這並非學生第一次站在社會變革與正義斗爭的最前線。早在1968年6月,新左派領導的全球青年運動便席卷了貝爾格萊德六天。20世紀90年代,學生領導的抗議運動再次興起,塞爾維亞各城鎮頻頻爆發反戰與反政權示威。其中,持續時間最長、最堅決的抗議活動爆發於1996年11月,這場抗議的導火索正是選舉舞弊。長達三個月的時間裡,成千上萬的學生占領貝爾格萊德及其他塞爾維亞城市的街道,要求實現民主化——當時,南歐及東歐國家紛紛邁入民主轉型,而塞爾維亞仍然停滯不前。盡管自共產黨政權倒台後,塞爾維亞乃至當時的南斯拉夫的選舉仍在繼續,但由於國家機構被掌控、媒體遭到操縱,這些選舉與真正的民主相去甚遠。自1991年以來,塞爾維亞的政治反對派——不論意識形態立場如何——都聯合起來,和學生、市民一道公開表達對米洛舍維奇政策的不滿。Ta們渴望向世界表明:塞爾維亞人民並未一致支持該政權的政治議程,尤其是在克羅地亞和波斯尼亞戰爭(1991—1995)期間,這一點尤為關鍵。

在1996至1997年的抗議中,學生們游行至政府機構、各大部委、法院,以及主要的親政府媒體總部辦公室前,發起各種示威活動,要求當局回應其侵犯基本公民權利的行徑。然而,國家電視台卻抹黑抗議活動,聲稱僅有“幾百人”參與,並刻意渲染ta們給城市日常生活帶來的所謂“混亂”。電視台播放反對示威者的市民采訪,譴責所謂的“街頭暴力”,重復官方宣傳口徑。同時,晚間新聞還專門播放農民辛勤勞作的畫面,以此對比“懶惰”的學生,並指責ta們不務正業,應該把政治事務留給政治家。面對親政府媒體的信息操控,學生與反對派通過占領街頭來打破信息封鎖。而28年後,相似的場景再次上演。盡管作為歷史學者,我們無法斷言歷史在簡單重復,但今日的塞爾維亞學生依舊要為父輩們曾經抗爭過的目標而奮斗,這無疑表明,塞爾維亞社會並未真正吸取歷史的教訓。在1990年代,現任總統武契奇曾是塞爾維亞激進黨(the Serbian Radical Party,激進民族主義政黨)的高級成員,而該黨由戰犯Vojislav ?e?elj領導。1998至2000年間,武契奇更是擔任信息部長。如今,當年那股讓塞爾維亞在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陷入孤立的政治勢力再次掌權。這並不會抹殺20世紀90年代學生抗爭的意義——在ta們所處的歷史環境中,這些抗議本身就是一種勝利。但這一現實仍讓人不禁感到苦澀,仿佛整個社會陷入了無休止的惡性循環,不斷地重復同樣或者至少是類似的斗爭。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16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