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保險相關: 新能源車保費上漲背後:事故率高 保險連年虧損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據《財聯社》,隨著小米 SU7交付一周年的到來,這款備受矚目的新能源車型再次成為輿論焦點。但記者發現,個別車主反映續保費用過高,亦有車主遭遇了保險公司的“冷眼相對”。

事實上,不僅是小米SU7,新能源車由於各種原因,保費普遍比燃油車高出1.8倍,但保險公司的統計報告卻顯示,其針對新能源車的保險已連年虧損。


新能源車主遭投保“歧視”

《財聯社》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在“小米SU7續保”的話題下,多位車主曬出了自己的賬單,由於地區不同,其續保費用在4000-7000元不等,大多數用戶的續保費用較首期保費有所降低。

不過也有與上述車主不同的情況。一位蘇州的小米SU7車主曬出的保費賬單表明,除交強險外,該車主還被附加了400萬元第三者責任險以及司機和乘客的車上人員責任險,費用高達10240元。

事實上,中國銀保信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新能源車平均保費實際上比燃油車高出約21%,其中,純電車每年保費平均比燃油車多出1687元,大約相當於燃油車全年保費的1.8倍。

同時,報道中還提到,一位溫州小米SU7車主在社交媒體上發帖稱,“自己作為第一批車主,已經到續保日期,但沒有保險公司主動聯系自己,自己主動詢問,甚至被保司員工刪除好友。”

財聯社還采訪了一位汽車保險員。該名工作人員坦言,由於“車險定價的數據模型比較復雜,價格浮動也比較大。新能源汽車保費普遍偏高,出險率也相對較高,所以很多保險員並不願意接單。”

值得一提的事,小米的情況並非孤例。據《每日經濟新聞》,小鵬P7的車主在一整年都沒有出過險的情況下,續保時的價格卻“莫名”增加了1600元,保險客服人員對此的解釋是,“今年特斯拉、小鵬、蔚來的用戶都是這樣”。


《紅星新聞》的報道中也提到,一位特斯拉車主其原本的車輛保險是交強險、第三者責任險和車損險合計6000元。如今按6000元下的訂單,審核不過。業務員表示要買車上人員責任險(駕駛員和乘客),多加2000多元才通過。

該名車主的車由於一年行駛裡程達到3.7萬公裡,還一度被保險公司“拒保”。“換了幾家保險公司,投保審核都不過。”

中國新聞周刊》在去年也采訪了一位比亞迪秦車主王先生。他表示,由於車輛出過險且行駛裡程高,差點被保險公司拒保。


行業承保虧損高達67億元,背後有四類因素

一邊是消費者對於新能源車險的“抱怨”,另一邊,在保險行業人士看來,新能源車險目前並不是什麼賺錢的項目。

根據《界面新聞》的報道,2024年,我國保險行業承保新能源汽車3105萬輛,保費收入1409億元,提供風險保障金額106萬億元,承保虧損57億元,呈現連續虧損。

此前,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數據顯示,2023年新能源汽車車均保費達4395元,較燃油車高出63%,保險行業承保虧損高達67億元。

究其原因,精算師協會與中國銀保信相關人員在接受采訪時提到,新能源汽車呈現出維修成本較高、出險率較高、部分車險價格與車輛使用性質錯配和部分車險價格與車輛風險不匹配等情況。

在接受《界面新聞》的采訪時,中國精算師協會分析,新能源汽車高賠付的背後,主要有四類因素。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01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