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一場圍繞醫生"眼睛"的5000億市場爭奪戰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

不知不覺之間,AI成了醫療中的“剛需”,它正在改寫5000億元醫療影像市場的底層邏輯。


“大家離不開它了,因為AI已經真真正正成為了我們的生產工具。”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副院長孫穎在2025聯影創新大會上這樣說。

“我們醫院是要求48小時出影像報告,有一天我說怎麼這個報告還沒出來?我一去問,他們說AI壞了,這個醫生也不寫報告了,他等著修好了以後再寫報告。”聽了這個故事,現場很多人都忍不住笑了。

在笑聲背後,AI通過影像設備早就與臨床工作密不可分了。科研信息分析公司愛思唯爾近期報告顯示,中國臨床醫護人員使用AI工具的比例超過三分之一,全球平均水平也達到了26%。

比如:在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放療的12個流程裡有9個加入了AI元素,剩下的3個實現了自動化。

醫療影像是醫生的“眼睛”。臨床70%的診斷需要醫療臨床影像檢查支持。這一領域也一直是“AI+”競爭的高地。

實際上,2016年以來,醫療影像AI產品在國內幾經沉浮,一度因商業化難以解決被唱衰,融資規模縮水超60%。此後的幾年,藉由疫情期間檢查需求量激增且需減少接觸等因素,這類產品反彈成為最成功的AI+醫療典范,不僅有望獲得醫保支持還在准入上占盡先機。

動脈智庫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僅中國,拿到藥監部門簽發的三類醫療器械證的AI產品就有160多個。其中,絕大多數都與影像檢查相關。


同時,大型醫療設備企業也在卷醫療影像AI產品。比如:聯影集團旗下的聯影智能,自2017年成立以來已經推出了100多款AI影像產品,覆蓋篩查、診斷、科研、手術規劃等多個場景,被3000多家醫院用到了臨床上。跨國巨頭GE醫療(通用電氣醫療系統)也在FDA拿到了81個相關產品的認證。

與前一階段,專注專科領域產品不同,如今醫療AI更注重生態,主流玩家都在致力於將原本分散的功能整合起來。這一趨勢,也有望進一步打破醫院內部、醫院之間的數據壁壘,推進醫療設備市場格局、臨床診療模式發生顛覆性的改變。

醫療影像圈不卷AI不行了


如果說,1895年,德國科學家倫琴無意間發現了X射線,是拉開了醫療影像市場的序幕,那AI的加入,無疑是將這個市場推向了新高。

“AI是聯影的機會。”就在聯影集團的創始人薛敏說這話的幾個月前(2017年10月),該集團剛剛注資3億元成立了人工智能子公司,也就是聯影智能。當時醫療影像AI剛從概念向臨床落地。

8年後,AI竟然真把看似堅不可摧的醫療設備市場撞出了一道不小的裂縫。

醫療影像設備,除了大眾熟知的CT機、超聲儀、MRI(核磁共振儀),還有包括DR(數字化X射線攝影)、DSA(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系統)等。

業界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醫療影像市場規模已超過500億美元,到2020年有望增至700億美元以上,也就是將成為一個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規模的市場。在中國,2019年至2023年,相關市場的年復合增長率超過10%,2024年可達1300億元以上。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5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2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