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又见砸窗,应急处置该如何应对"感觉闷热"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近日有媒体报道,青海西宁曹家堡机场一摆渡车20多分钟不开空调,到停机坪司机迟迟不开车门,导致一旅客缺氧晕倒,最后乘客怒砸车窗,大家才得以出去。事件引发众多关注。


7月13日,西部机场集团青海机场有限公司发布通报称,事发时该摆渡车内有旅客反映闷热要求开门,摆渡车司机确认空调处于打开状态,下车检查四周车窗处于开启状态,同时到车门处向旅客解释有航空器滑出,暂时不能开车门。




视频截图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前不久发生的“火车砸窗事件”。略有不同的是,火车案例中空调发生了故障;在这起案例中,按照机场的回应,设施似乎没有明显的问题:摆渡车已经开了空调和车窗,只是因为“有航空器滑出”,出于安全考虑,暂时不能开门。

从事件的发展看,旅客有不舒服的体感也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还有旅客晕倒。虽然摆渡车“开了空调和车窗”,但并没有提到当时车内的温度是多少,这可能囿于技术原因,无法完全还原了。这至少说明了一种可能——哪怕硬件设施没问题,但由于当时的户外高温天气、车辆拥挤程度等情况,依然可能造成种种意外。


类似情况下,面对乘客“感觉闷热”“要求开门”等诉求,应急机制该如何应对?

客观来看,“感觉闷热”是一种比较主观乃至因人而异的感觉,不像温度计,很难有一个可量化的数值。机场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提到,“西宁机场本来天气不热,很凉了”,似乎他并不觉得热。但是对于摆渡车里的乘客来说,感觉可能大相径庭。到底依据是“我觉得”还是“你觉得”,其实决定了应急机制的运转逻辑。


至少从最近一些案例看,“感觉闷热”这样的主观感受,恐怕不能被轻易忽视。在这起案例中有乘客晕厥,在此前的火车案例中,也有“50多岁女性旅客反映头晕”;此外,像热晕、中暑的案例,在夏季的新闻里也是层出不穷。

在全球变暖的当下,其实人们也需要一种新的健康常识:即高温、缺氧的环境,对身体的伤害是巨大的,也很有可能产生突发风险。对于这些情况,应急机制恐怕也需要做出相应调整,比如调低反应的阈值,建立“乘客不适预警机制”,在乘客提出不适的第一时间即予以充分重视,尤其更应该关注老弱等群体的感受。

此次西宁机场在通报中表示,“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及特殊事件应急能力,全力保障旅客出行体验”,这无疑是一种理性的反思和积极的改进态度。

无论如何,乘客自行砸窗肯定是一种较为极端的状况,不可能成为解决问题的常规办法。希望各种交通工具乃至公共场所,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不是只依赖“技术参数”,也要重视人的“主观感受”,开辟更多弹性处理的空间,这才是一种有温度的服务意识。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07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