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橫店: 短劇、團播質量飛躍式提升,橫店紅利發力了?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互聯網大廠全都開始買股短劇了?


最近,騰訊、京東、小米、百度、小紅書等知名大廠都在瞄准做一件事:短劇。

騰訊悄然上線一款名為“短劇”的微信小程序,主打全網口碑好劇免費看;京東集團掛出百萬年薪,高調招募短劇運營人才;小米旗下Redmi品牌宣布其首部精品短劇《時空合伙人》定檔,品牌總經理王騰不僅在劇中特別出演,還親自出現在預熱海報中。




信息流起家的平台同樣不甘示弱。百度上線首個免費短劇APP“好看免費短劇”,對標抖音的紅果免費短劇APP,還撤掉了短劇在播放過程中的插播廣告;小紅書聯合知名電影節服務平台FIRST發起“紅鏡短劇計劃”,進一步發掘短劇人才。

頭部大廠的一連串動作給本就熱鬧的短劇江湖再添一把火,讓業內外人士更加清晰地感受到,短劇行業正迎來新的變革。

與短劇熱火朝天的狀態不同,本該在暑期檔的助力下熱鬧起來的影視綜卻略顯萎靡。

《以法之名》在萬眾期待下陷入爛尾爭議、《醬園弄》這樣有著豪華陣容的大制作上映25天票房僅3.74億元,甚至暑期檔十幾部影片只有《長安的荔枝》票房有望突破10億,數據慘淡到令人扼腕。

傳統文娛形式持續低迷、生產規模不斷收縮已成定局,在電影、大劇熱綜進入創新瓶頸後,對口人才的積極性曾在一段時間內得不到有效反饋,大量人才出走轉型、在文娛行業尋找全新發展增量。

有趣的是,這一看似無奈的選擇卻成為短劇、團播等新興行業異軍突起的核心驅動力,在全新的文娛業態中,從業者與行業完成了一場精准的雙向奔赴。


01

影視綜光環漸褪,新業態蓬勃生長

步入“陣痛期”是當下電影市場不爭的事實。國家電影局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電影總票房為425.02億元、同比下降22.7%,到了2025年,除了《哪吒2》引領的春節檔成績大放異彩外,清明、五一等重點檔期紛紛折戟,票房呈現疲軟趨勢。

而在電視劇領域,“集數向短”成為行業共識與生存必需。


今年2月起,優酷就曾傳出自制劇和定制劇刪到12集以內的傳聞,九派新聞報道愛奇藝與騰訊也有著相似的策略調整。從年初的《沙塵暴》到《在人間》,集數不超過20集的迷你劇在市場上的聲量逐步擴大,有力證明了行業轉向的大趨勢。

綜藝領域則呈現出依賴N代和同樣轉向輕量的趨勢。雲合數據顯示,2025Q1季播綜藝共上新60部(不含衍生、晚會),其中綜N代占比達47檔,且全網網絡綜藝有效播放量TOP20中,只有《一路繁花》《團建不能停》兩部新綜藝。

與此同時,制作成本更低、體量更小、排播更靈活的輕量綜藝扎堆上線,優酷的《友間合租屋》、芒果TV的《姜姜好》,以及騰訊視頻的《導演請留步》等節目,均以較小的體量撬動了超出預期的市場熱度。

這種供需關系的調整背後,是傳統文娛“笨重”的生產鏈條與當下市場對“輕盈”需求的根本沖突——舊有生產模式導致作品生產呈現長周期、高成本、低容錯,與當下觀眾碎片化、互動化、新鮮感的需求脫節。

一部傳統劇集的制作周期通常在14個月左右,如《藏海傳》等S+大制作自開拍至上線則耗時更久,這一流程中市場受眾喜好不斷變更,投資回報的風險也隨之攀升。電影的制作流程更需精細修整,投資規模超過3億元的《醬園弄》制作周期就長達七年。

制作時長漫長,傳統制作流程的“剛性成本”也幾乎沒有彈性空間,傳統影視的演員陣容、服化道預算一旦敲定,就算風格過時,出於預算等原因只能硬著頭皮用。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2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