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溫哥華新聞: 溫哥華市考慮推動巷道屋獨立產權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加西網綜合)溫哥華市政府正積極研究將“巷道屋”(Laneway Homes)納入獨立產權體系的可行性。專家認為,此舉盡管面臨一定挑戰,但或將為該市住房市場帶來實質性的新增供應,並為居民帶來更多靈活性和經濟自由。




巷道屋是溫哥華獨特的居住形式,通常建於獨立住宅後院的小型住宅。當前,這些住房多數僅限作為出租用途,並無法單獨出售。然而,市議會在7月9日一致通過動議,指示市府工作人員研究允許將含巷道屋或附屬住宅(ADU)的地塊進行分割或物業登記(Stratification),使其具備獨立產權的可能性。


該動議指出,若巷道屋符合R1-1分區規范,並在形式和布局上等同於允許的多戶住宅分割標准,就應被納入產權改革的探索范圍。

家庭經濟新解法

推動巷道屋獨立產權,意味著家庭可更靈活地運用房產資產。


根據B.I.A.的報道,溫哥華本地建築公司Smallworks Ltd.創始人兼合伙人傑克·弗萊(Jake Fry)指出,他公司已建造約500套巷道屋,其中九成以上為家庭自用。他舉例道:“年輕夫妻若能在父母後院建巷道屋,將兩代人財務綁定的現狀可望獲得解放”。

弗萊強調,產權改革不僅適用於家庭,也為年輕人提供了獨立購房的新通道。他呼吁市府在改革過程中應同步推出標准化設計與快速審批機制,避免因觸發其他建築升級要求,反而令項目難以落地。


長者安居與代際共居的契機

市議員邁克·克拉森(Mike Klassen)指出,自2009年巷道屋政策落地以來,溫哥華已有超過6,000套巷道屋建成或在建。他表示:“這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住宅形式,幾乎沒有社區反對聲音,已經成為我們社區的一部分”。

克拉森認為,產權制度的放寬可幫助許多希望在家養老的長者釋放房產價值,同時為下一代創造購房機會。


根據市府報告,溫哥華近42%的獨立住宅由65歲以上、無按揭債務的居民持有,若能激活這部分資產,將成為“中間層”住房供應的重要資金來源。

專家:肯定潛力,但需防風險

城市規劃資深人士邁克爾·蓋勒(Michael Geller)表示,該政策有望在現有社區中增加更多面積較小、價格相對可負擔的住宅。此舉符合政府推動小型多戶住宅(SSMUH)與交通導向型密集開發的策略。

不過,他也提醒,停車空間的緊張與基礎設施升級成本仍是重大挑戰,“許多巷道屋原本取代了車庫結構,而供水與排污系統的改造費用也可能影響項目的可行性”。

西門菲莎大學城市項目主任安迪·閻(Andy Yan)則提出審慎觀點:“雖然這種模式可能滿足對地面住房的強烈需求,但也可能成為溫哥華房地產市場的新投機產品”。

他強調,物業產權的巷道屋未必能夠解決真正的“可負擔住房”問題,也需關注共管物業之間的潛在矛盾。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已經有 2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加西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或許可,嚴禁轉載或摘錄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共有 2 人參與評論    (其它新聞評論)
    評論2 游客 [有.甲.流.止] 2025-08-13 21:02
    溫哥華地值錢,比較新一點房評估才幾萬塊錢,賣後巷屋+加地=房主虧了
    評論1 游客 [子.曰.宇.弟] 2025-08-13 15:05
    又可多收房產稅了!
    上一頁1下一頁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14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0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