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外销欧洲有多风光,内销中国就有多惨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两年一度的慕尼黑德国国际车展“IAA”于14日落幕,展览结合城市地标,旧城区的巴伐利亚国立歌剧院前广场展示BMW全新的iX3电动休旅车,Mercedes-Benz升级版纯电休旅车GLC则在慕尼黑王宫的品牌展区亮相。


不过在郊区的主要展区慕尼黑展览中心,中国的新兴品牌锋头却压过德国老牌车厂,以创新、价格相对低廉的电动车吸引全场瞩目,比亚迪(BYD)、小鹏汽车、长安汽车、东风汽车等厂牌纷纷宣布要欧洲是主要出口对象。然而中国车厂在欧洲的亮眼表现,与中国国内的惨淡形成鲜明对比,产能过剩造成价格战愈演愈烈。

中国电动车蓬勃发展,根源在于中国政府在背后大力推动,将其推向全球汽车产业的前沿。《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分析,15年前中国政府意识到国内厂牌无法与外国燃油车竞争,转而以大量补助、研发支持等政策培植电动车产业,结果投资大幅增加,数十家新厂牌站稳脚跟,今年中国电动车的销售量上看全球60%。


目前中国约130家自动车厂牌互相竞争,不过生产量都不高;如果产线火力全开,他们生产的自动车数量会是实际消费者的两倍。产能过剩的结果就是严酷的价格战,日本野村证券统计,过去两年间,平均新车售价跌幅约19%,来到2.3万美元左右,某些车款甚至一次调降35%售价。尽管汽车销量仍在成长(今年预估成长7%,约2400台),车厂获益却在减少,甚至愈亏愈多。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2025年前五个月,中国汽车产业(包括外国厂牌)的净利比去年同期减少12%至1780亿人民币。就连中国最成功的车厂也感受到压力,今年上半年,占中国市场约十分之一的吉利汽车净利减少14%,而中国最大车厂比亚迪在9月1日公布第二季度营收成长14%,净利却锐减30%,上游供应商也受到价格战波及,有些厂商因为车厂延迟付款长达六个月而宣告倒闭。

外国车厂过去曾主导中国市场,中国厂牌快速崛起后的创新速度令他们难以招架,近年销售状况更是不尽人意。2020年中国车厂在本土市场的市占率为34%,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5年前四个月这个数值大幅成长至69%。削价战使外国车厂的竞争力下降得更快,瑞银(UBS)分析师胡梅尔(Patrick Hummel)就指出,外国车厂“无法在价格战之中与本土厂牌抗衡”。




2024年10月11日,北京电动车充电站。(美联社)


龙头车厂主动大幅调低售价 中国当局试图遏止降价潮

中国政府大力支持的汽车产业,如今产业遭遇瓶颈,令当局深感担忧。今年五月比亚迪降价引发新一轮的竞相削价,引发官媒与产业组织对于“内卷”的抱怨,到了六月,北京当局召集车厂代表,试图遏止降价潮,并催促他们付款给供应商,数家大型厂牌承诺在60天内付款。

然而削价竞争似乎看不到尽头,即便政府部门与产业组织呼吁中国车厂节制减价,但各厂牌仍采取免费保险、零利率贷款、免费充电等间接方式继续削价竞争,比亚迪执行副总裁李柯(Stella Li)指出中国车厂“太多了”,在她看来,近百家厂牌需要“排除”,而就算中国只剩下20间车厂,可能也还是太多了。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51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3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