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研究發現:"20歲危機"正在取代"40歲危機"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西班牙《國家報》網站8月27日報道,“不幸福曲線”正在消失,但這並不是一個好消息。一直以來,人生滿意度呈“微笑曲線”分布:它在年輕時處於高位,在中年時陷入低谷,之後又逐步回升。這一低谷期被稱作“40歲危機”。相反,不幸福感則呈“駝峰曲線”或倒微笑曲線。然而,近日一項發表在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綜合》雜志的大規模研究結果顯示,“不幸福曲線”已逐漸弱化,近乎消失。這並非因為“40歲危機”已經緩解,而是一種可以被定義為“20歲危機”的新現象開始浮現。如今,不幸福感在人生早期便處於高位,並隨著年齡增長逐漸降低。




具有全球普遍性


該研究依托大量數據開展,包括1993至2024年間美國1000多萬成年人的反饋、英國4萬個家庭參與的縱向分析,以及覆蓋44個國家的“全球思維”項目的200萬份問卷調查結果。盡管數據量龐大、覆蓋國家眾多,結論卻清晰一致。倫敦大學經濟學家、該研究主要作者戴維·布蘭奇弗勞爾坦言,研究結果的全球一致性程度之高,令他感到意外。

研究人員並未詢問具體原因,但表示新冠疫情、住房危機,尤其是智能手機的普及可能是關鍵因素。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在背景迥異的地區,數據卻呈現出一致性。布蘭奇弗勞爾解釋稱,研究發現,在發展中國家,那些無法上網的人群的心理健康狀況並未如此糟糕。

他認為,問題並非源於手機本身,而是手機侵占空閒時間的方式,它不斷擠占時間,直至將其完全吞噬。手機取代了那些有益的活動。孩子們不再玩耍、不再交流……花太多時間上網,會讓人們遠離有意義的活動。

這項研究的重要性一方面在於其龐大的數據基礎,另一方面在於它將新一代人的焦慮置於更廣闊的背景下,與老一輩的主觀滿意度進行對比。研究結論極具沖擊力,卻並不出人意料。眾多科學研究表明,從2010年起,某種失衡便已開始顯現。青少年抑郁症和焦慮症發病率飆升50%,自殺率上升32%。1996年及以後出生的Z世代人群的焦慮、抑郁及其他心理健康問題發生率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


“微笑曲線”受質疑

“20歲危機”打破了原有的不幸福感曲線,但需要注意的是,這只是當前的情況。心理健康問題多於父輩的Z世代人群,終將步入40歲、50歲。目前尚無任何跡象表明到那時他們不會面臨與前幾代人相似的人生困境。與此同時,新的世代將不斷加入這一曲線,且沒有什麼能保證他們對手機的依賴會有所降低。換言之,“不幸福曲線”的消失只是暫時的。預計數年後它將再次出現,且程度會更為極端。


布蘭奇弗勞爾說:“我不知道情況會如何發展。2000年以後出生的群體,心理健康狀況似乎一直不佳。我希望我們能阻止這一趨勢。”但他也表示,這並非易事。年輕人因抑郁症住院的比例持續上升,自殺率、抗抑郁藥服用量也在增加。根據美國2022年發布的一份醫療報告,在2016至2019年間,美國17歲及以下人群中,因心理健康問題而前往急診就診的比例,從每10萬人中784.1人次升至每10萬人中869.3人次。

巴斯克大學心理評估與診斷學教授邁特·加賴戈多維爾對該研究的意義給予積極評價,認為其優勢在於龐大的數據基礎。她在接受英國科學媒介中心網站采訪時表示:“這項研究意義重大,因為它對一個曾被廣泛接受的經驗提出了質疑——即人生全程中存在‘微笑型幸福感曲線’和‘駝峰型不幸福感曲線’。”加賴戈多維爾認為,研究結果“打破了社會科學領域最常被提及的規律之一”。

同樣在該網站的采訪中,巴塞羅那大學精神病學教授愛德華·別塔認可了研究數據的質量,並認同其結論,但補充了另一種可能的原因——期望與現實的落差。研究涵蓋的大多數國家中,年輕一代接受的教育對他們太過保護,導致他們對挫折的容忍度較低。他認為這一因素對解釋他們的情緒焦慮同樣重要。

該研究最後指出,這一全球性趨勢亟需得到各國政府、研究者及社會高度關注,以扭轉年輕人幸福感下滑的局面。當被問及具體建議或措施時,布蘭奇弗勞爾提出,可考慮限制手機使用,但更重要的是提供替代方案——讓社交生活“反向遷移”,從屏幕回歸現實街頭,鼓勵游戲活動、社交聚會與戶外活動。他說:“要讓孩子們像孩子那樣生活。”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8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7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