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馬姆達尼的驚人政治逆襲:七大看點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34歲的州議員佐蘭·馬姆達尼於周二當選紐約第111任市長,借助一股歷史性的熱情浪潮,全美最大城市迎來了世代更替與意識形態變革的時刻。


美聯社在投票結束僅35分鍾後即宣布了結果,這場自6月民主黨初選便埋下種子的政治逆襲終成定局。從初選到大選,馬姆達尼始終以壓倒性優勢擊敗了前州長、出身紐約政治世家的安德魯·科莫,以及他身後那些資金雄厚的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

周二的選舉結果充分表明,馬姆達尼通過團結年輕選民與皇後區的工薪階層移民社區,成功地建立起全新的支持者聯盟。與初選相比,他在工薪階層黑人與拉丁裔社區的支持率也顯著提升。


以下是選舉之夜的七大看點:

馬姆達尼獲得了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紐約市長選舉的最高票。

在全美投票率低迷的時代,周二的紐約市長選舉熱度空前,投票人數接近半個世紀以來的最高水平。

超過200萬紐約市民前去投票,這一數字幾乎是四年前市長選舉110萬投票人數的兩倍。在布魯克林、皇後區和曼哈頓的一些地區,投票率直逼總統大選規模。

馬姆達尼直接推動了這場投票熱潮——他成為自1969年約翰·林賽以來,首位在五個行政區獲得超百萬選票的市長候選人(盡管當年總投票數2,458,203人仍略高於本周二的票數)。



馬姆達尼的勝選得益於他成功地建立起全新的支持者聯盟,其中包括皇後區和布朗克斯的南亞裔工薪階層移民

馬姆達尼建立了他自己的民主黨人新聯盟。


數十年來,紐約市的民主黨人一直依靠相對固定的聯盟取勝:曼哈頓與布魯克林的白人自由派、黑人與拉丁裔選民、極端正統派猶太社區及少數其他移民群體。

初步計票結果顯示,馬姆達尼重新調整了這一聯盟的結構,他構建的新聯盟可能改變紐約未來數年的政治版圖。

他在布魯克林富裕的“褐石帶”贏得了40至50個百分點的巨大優勢,橫掃曼哈頓北部,並在布魯克林和布朗克斯歷來以黑人和拉丁裔為主的地區以較小優勢獲勝。

科莫則在正統派猶太人選區中遙遙領先,獲得接近80%的選票;同時,他還贏得了曼哈頓和布朗克斯河谷區大量更自由派的猶太選民的支持——這些選民通常都會支持民主黨候選人。


但即將成為紐約首位穆斯林和南亞裔市長的馬姆達尼通過贏得兩個長期被民主黨忽視的群體彌補了這些損失:布什維克與威廉斯堡等士紳化社區的年輕居民,以及皇後區與布朗克斯的出租車司機、小雜貨店老板等南亞工薪階層移民

科莫雖壓制了他的共和黨對手——但還不夠。

眼見選情告急,這位終身民主黨人發動了一場激烈的、有時甚至丑陋的競選攻勢,試圖從共和黨候選人柯蒂斯·斯利瓦那裡拉走支持者。

他在福克斯新聞和保守派電台上鋪天蓋地地投放廣告,甚至在一位喜歡發表極端言論的電台主持人聲稱馬姆達尼會為“類似9·11的恐怖襲擊”歡呼後,與對方一起大笑。他成功爭取到關鍵共和黨人的背書,更在選舉前夜獲得川普總統的公開支持。

科莫向右派選民傳遞的信息非常直白:“他贏不了。你要是打算投柯蒂斯的票,不如省點事,直接投馬姆達尼吧。”

這番操作成效顯著:科莫在史坦頓島與布魯克林南部的共和黨票倉輕松取勝。斯利瓦在周二夜晚僅獲得7%的選票。

然而這一切仍不足以扭轉科莫的敗局。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3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04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