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最新調查: 男性比女性更想要AI朋友
2025-09-07
近日,在一項針對2000名40歲以下美國成年人的調研中發現:約11%的年輕人願意擁有「AI朋友」,約25%的年輕人可以接受與AI談戀愛;在Character.AI上,模擬治療師Psychologist創建以來,已收到近億條用戶回復。朋友、愛人、治療師、導師……越來越多的AI角色滲入我們的生活,或將我們帶到一個包含人機共建親密關系的世界。
|
 |
高中3年,分班9次:縣中學生如何失去朋友?
2025-09-07
開學後的分班通知來得突然,但也不意外——這所位於東部的寄宿制縣中,在剛剛過去的一個學年,學生們已經分了三次班。校領導堅信,頻繁分班能夠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好學生,得去好班,配好老師。
|
 |
讀水碩的小鎮青年,賭一考公通行證
2025-09-07
在「宇宙的盡頭是編制」的集體認知裡,一群學歷不足本科的年輕人,拿著幾乎全家的積蓄,踏上了被稱為“水碩”的留學之路。
|
|
8月末已有消息稱"其家人已被限制出境"
2025-09-06
剛剛,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官網發布:證監會原主席易會滿正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
 |
我的藤校學霸朋友,中年隕落成"廢材"
2025-09-06
最近在小紅書上看到一個帖子,博主分享了朋友A的經歷。
|
|
多名家人和同學都被帶走調查 易會滿案牽連廣
2025-09-06
易會滿與家人一同被查 銀行學校多名同學先期落馬
|
|
心酸 加國8年求學換不來一份面試
2025-09-06
(加西網綜合)八年求學換不來一份面試:加拿大最有學歷的一代,也成了“無工可打”的一代。這是一位叫Sadra Yaganeh在《麥克萊恩雜志》分享自己的八年求學,零工作機會的心酸故事。即使Sadra Yaganeh擁有多年的經驗和兩個碩士學位,但申請了一百多份工作,卻一無所獲。
|
|
易會滿的五年,是股民散戶最受傷的5年
2025-09-06
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稱,前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被查,消息並指這名正部級官員因涉嫌腐敗被查。
|
 |
真的有代人吃盡了時代紅利,而另一代人被犧牲嗎?
2025-09-05
許多年之後,面對經濟蕭條,“團塊次代”將會回想起,父母帶他去見識摩天大樓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
|
一年狂賺786億 村長身家165億(圖
2025-09-05
2024年,浙江東陽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花園村,年營收竟然達到了786億,幾乎等於一個中等城市的財政收入。更讓人瞠目的是,這個村不僅“吞並”了周邊18個村莊,還把村長邵欽祥“捧”成了身家165億的企業家。
|
|
我,00後,美國藤校畢業生,剛被AI搶走offer
2025-09-05
近年來,AI技術呈爆發式發展,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AI迅速滲透至各行各業,引發全球范圍內對AI影響就業的熱烈討論。
|
 |
2025,移民潮下的加拿大,卷並快樂著?
2025-09-05
前陣子在美國待了過一段時間後,我與同行親友前往加拿大,前後十天時間。
|
 |
家族中的第一個名校生,正在和親人"斷聯"
2025-09-04
“小鎮做題家”會在人生不同階段,或多或少感受到原生家庭的“向下拖拽力”。作為家族中第一個獲得名校學歷、打破區域限制的年輕人,他們是一輩子生活在小地方的父母眼中最耀眼的“社交資本”。但在走向更大世界的過程中,這些年輕人逐漸意識到原生家庭帶來的認知局限,在與父輩傳統觀念的反復拉扯中,迎來親子關系的“冰封期”。
|
 |
如何評價戶晨風說"沒有山姆的城市年輕人不要待"?
2025-09-04
近期,知名視頻博主 @戶晨風 發微博建議“年輕人應該要待在這樣的城市”,並列舉了4個標准,其中包含“有山姆會員店”,該帖引發了網民熱議。有人認為戶晨風的觀點本質是在探討“城市宜居標准”,其潛台詞是經濟活力、開放程度、發展程度等,具有一定道理。但也有人批評戶晨風的說法是“暴論”,過於偏頗過於粗糙,是有意制造爭議吸引流量。
|
 |
碩士移民夢破滅 真相:加拿大不需要你
2025-09-04
加拿大正在趕走留學生,哪怕你英語流利,有碩士學歷。這不是所謂的“人才流失”問題,而是這個國家根本不需要這麼多技術人才——它最需要的其實是廉價勞動力。
|
 |
"跑得最快的女護士"被罵過頭了 犯了什麼大忌?
2025-09-04
中國跑得“最快的女護士”,憑什麼不能成為“最快樂的女護士”?
|
|
那個借20萬留學的窮小子,回中國了
2025-09-03
我出身上海外來務工家庭,從小住在社區車棚旁的小屋。
|
|
記憶的煙硝:80年後兩岸歷史教育如何談二戰?
2025-09-03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80周年之際,中國官方重申“抗日與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史觀,台灣(专题)則上演一場“終戰”與“抗戰勝利”的用詞之爭。這些爭議不只停留在政治攻防,也擴及歷史教育。DW采訪兩岸的高中生和歷史教育工作者,探討戰爭記憶如何被形塑。
|
 |
縣城女孩在哈佛實驗室:優績游戲裡的遲到者
2025-09-03
早晨九點,陳學秋總會路過校園裡那座著名的John Harvard雕像。游客在雕塑前打卡拍照,她走向不遠處一棟不起眼的科研樓。
|
|
中共的"另類特供"超出你的想象(圖
2025-09-03
陳靜評論分析文章:在中國政壇,領導人的身體狀況一向是最機密卻也是最敏感的話題。近年來,有關習近平健康惡化的傳聞頻頻出現,特別是有消息指其在三中全會期間突發“腦中風”,權力導致旁落。雖然此類說法始終缺乏官方證實,但習近平健康已亮紅燈,成為對外觀察中共政局的一條“主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