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照片:1971年,杨振宁和岳父岳母在北京
2025-10-18
这张照片拍摄于1971年夏天,记录了杨振宁与岳父杜聿明、岳母曹秀清在北京的合影。尽管杨振宁已是全球知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这次是他第一次见到岳父杜聿明,他依旧显得有些紧张。在照片中,杜聿明面带微笑,气宇轩昂,右手夹着香烟,表现出作为抗日名将的风范。而杨振宁则显得有些拘谨,手指轻扣,肢体语言流露出不安,似乎难以放松。
|
 |
着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因病逝世,享年103岁
2025-10-18
据清华大学微信公号10月18日消息,着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
|
杨振宁先生因病逝世,清华大学发布杨振宁先生生平
2025-10-18
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12时0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10月18日,清华大学发布杨振宁先生生平。
|
 |
科学巨擘的世纪回望,一文解读杨振宁的百年人生密码
2025-10-18
据新华社消息,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
|
杨振宁与清华缘分贯穿一生:81岁落叶归根回到清华
2025-10-18
据新华社消息,记者从清华大学获悉,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着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于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
 |
杨振宁:1971年回国,是我人生一个很大的转折点
2025-10-18
编者注: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12时0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
|
中国人口将降到6.33亿 成为全球最大挑战
2025-10-17
中国人口问题这些年闹得沸沸扬扬,联合国最近的报告又把这事儿推到风口浪尖上。2024年7月,联合国人口司发布了最新版世界人口展望,里面直截了当地说,中国人口从2024年的14.15亿开始下滑,到2050年可能只剩12.6亿,到2100年更狠,直接降到6.33亿。这降幅在全球来看,从占总人口的17%掉到6.1%,而且中国是唯一一个这么大幅缩减的人口大国。
|
|
《沉默的荣耀》原型:他是潜伏在台的"密使一号"
2025-10-16
·吴石早年于陆军大学时的照片。(央视网)
|
 |
林彪的选择:一失足成千古恨 万劫不复的下场
2025-10-14
1937年9月25日平型关大战后,林彪在率部转移途中身负重伤,被送回延安,住在二十里铺的八路军总医院。
|
|
华国锋被夺权 叶剑英之语透一真相
2025-10-13
随着中共党魁习近平权力被弱化的信号越来越多,外界都在关注其是否将会如传言那般,在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上辞去总书记、军委主席等职务,其未来是否还会保留某种职务,然后逐渐淡出。或许四十多年前时任中共中央主席的华国锋被迫辞职并逐渐淡出权力中心的过程,可供参考。
|
 |
历史剧的使命是搭建一座桥(人文茶座)
2025-10-11
近日,由我执导的电视剧《阵地》播出了。接手《阵地》这部作品,源于我对一段几乎被遗忘的历史的深切敬意。这部剧聚焦抗日战争时期以桂林为大本营的文化抗战运动,讲述周恩来、李克农等共产党人如何团结郭沫若、夏衍、茅盾等近200位文化名人,以笔为枪、以墨为弹,在硝烟之外构筑起一道精神长城的感人历程。他们未曾亲身冲锋陷阵,却以文章、戏剧、诗歌、美术为武器,在文化的战场上守护着一个民族的灵魂与尊严。
|
 |
今天是故宫博物院百岁生日,让我们回顾她的历史
2025-10-10
2025年10月10日,是故宫博物院百年诞辰的纪念日。
|
 |
那些过气的高干子弟的人生反转(图
2025-10-09
电话接通那一刻,刘伟钦的声音满溢着暧昧。嘘寒问暖之余,他忽然叹息一声,对电话那端的林豆豆说道,“太远了,思念也是白搭啊。我觉得我是你亲人,给你打电话我就想流眼泪。你保重吧!”
|
|
专题纪录片惊曝"周恩来大骂毛泽东"
2025-10-08
日本放送协会(NHK)在 2011 年播出的纪录片特辑《周恩来》,采访了多位与周恩来亲近的人,并声称许多内幕是在周恩来与毛泽东等人去世多年后,才“开金口”说出的记录。
|
|
德国学者:中国不怕特朗普 给世界上了一堂独立课
2025-10-08
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重阳金融研究院与全球领导力学院共同承办的「明德战略对话(2025)」将于10月13日至17日举行。会议前夕,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王文与德国资深媒体人、历史学家、克鲁斯曼传播与谘询公司创办人乌维.克鲁斯曼(Uwe Klu?mann)进行对话,就中欧关系、特朗普(专题)政策、欧美战略与未来世界格局等议题深入交流。
|
|
世纪之谜:宋庆龄为何拒绝与孙中山合葬?
2025-10-07
国父孙中山与宋庆龄的“忘年之恋”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传奇,然而在宋庆龄女士生命的尽头,她做出了震惊世人的决定:拒绝与丈夫孙中山合葬南京中山陵,反而选择与一位陪伴她长达53年的女性——贴身警卫员兼管家的李燕娥(又称李姐)同穴长眠于上海宋氏墓园。
|
|
党媒移除一选项,中南海气氛类似文革前
2025-10-07
近日,中国网友发现中共当局已悄然取消新版B站所有涉及习近平视频的“点踩”功能。外界认为,这反映出当局对负面反馈“零容忍”。但也有分析认为,党媒这么做不是在替习近平掩护,而是在暗示习已经丧失民心、党心和军心。
|
|
看《阵地》说桂林:桂林文化抗战故事从一张报纸说起
2025-10-06
《救亡日报》旧址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碑文。
|
|
又有新关税! BMO:关税或致GDP跌5%
2025-10-06
加西网编译和综合报道:特朗普并未停止征收各种关税的行为,上周,他宣布对境外拍摄的电影征收100%的关税,此外他还宣布对进口软木木材和板材征收 10% 的关税,同时对进口厨柜和盥洗台(包括零件和成品)以及其他软垫木制品征收 25% 的税。
|
|
709十周年:律师王全璋经历的抓捕,牢狱和他的临时生活
2025-10-04
2015年7月9日,中国政府开始在23个省份对人权律师和维权公民展开大规模抓捕,近300人遭带走、传唤、或失联,北京锋锐律师事务所的王全璋就是被捕律师之一。如今,709事件已整整十年,距他2020年4月刑满出狱也已过去五年,可王全璋的生活却远远没有恢复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