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想
空间首页
|
博客
|
相册
|
存档
|
朋友和群组
|
个人资料
|
留言
文章分类
上传
Our Sponsors
快速导航
首页
论坛
Classified Search Engine
黄页/二手
北美个人空间
免费注册
登录
友情链接
更多...
统计
点击: 177329
帖子数量: 3045
开辟个人空间: 2022-10-16
最后更新: 2025-07-05
RSS订阅
王志安是大外宣么,大概率不是,那么何频李其是不是大外宣,99%是
2025-07-01 11:54:18
>>文章内容
真实的个人经历,加上查特严谨的分析报告
胡思 |
点击: 0
|
评论: 2
|
分类: 上传
|
论坛: 温哥华不眠夜
|
论坛帖子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
或
分享到朋友圈
,谢谢!
分享:
分享到微信
文章评论
胡思
Re: 王志安是大外宣么,大概率不是,那么何频李其是不是大外宣,
查特写的分析报告,太长了,连LZ都没看完,有兴趣的随便看看吧:
------------------------------------------------------------------------------------------
免责声明: 本报告仅代表作者基于公开资料的分析与观点,不构成任何法律建议或结论。本报告所涉及的个人及机构均享有言论自由与无罪推定的权利,报告内容仅供公众参考,请勿用于超出合理范围的推断和指控。
关于明镜传媒、何频与李其是否具备中国对外宣传代理特征的分析报告
本文对明镜传媒集团及其相关人士何频、李其的背景、运作和言论进行全面分析,评估其是否表现出成为中国对外宣传代理(俗称“外宣”)的特征。报告内容包括:明镜传媒的成立背景、法人信息、运营结构与资金来源;何频与李其的公开履历与媒体经历;对明镜及旗下媒体在重大中国政治议题上的内容立场分析;其在YouTube、X(原Twitter)等平台的评论区管理行为;Whisper语音识别模型中频现其广告语的原因分析及是否属于语料污染;以及以上疑虑在法律上的证据效力和相关风险评估。 目录:
明镜传媒集团概况:成立背景、组织架构与资金来源
1.1 明镜传媒的成立背景与法人信息
1.2 运营模式与旗下媒体架构
1.3 资金来源与投资背景分析
何频与李其:人物履历与媒体参与情况
2.1 何频的教育背景、职业经历与媒体生涯
2.2 李其的教育背景、职业经历与媒体生涯
媒体内容立场分析:是否与中共对外宣传一致
3.1 对中共高层政治和二十大等议题的报道立场
3.2 对香港、西藏新疆等敏感议题的报道立场
3.3 内容语调与论调特征分析
社交平台评论区管理与舆论控制倾向
4.1 YouTube平台的评论管理情况
4.2 X(Twitter)平台的互动与言论控制迹象
Whisper模型广告语现象:成因与语料污染分析
5.1 Whisper模型中明镜广告语频繁出现的问题描述
5.2 成因分析:训练语料来源与模型幻觉
5.3 是否构成恶意“语料污染”的讨论
“外宣代理”指控的证据效力与法律风险评估
6.1 涉嫌“外宣代理”的证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6.2 相关各方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与后果
6.3 结论:现有分析的局限性与进一步观察建议
1. 明镜传媒集团概况:成立背景、组织架构与资金来源
1.1 明镜传媒的成立背景与法人信息
明镜传媒集团(Mirror Media Group)由华人媒体人何频于2009年前后创立,其前身可以追溯到何频更早创办的多维新闻
zh.wikipedia.org
m.creaders.net
。何频1989年因六四事件被通缉后流亡海外,辗转加拿大、美国等地从事中文媒体出版工作
zh.wikipedia.org
。1999年,他在美国创办了知名中文新闻网“多维网”,以深入报道中国高层政治闻名。2009年何频将多维新闻出售给香港商人后退出,该网站随后立场日趋亲北京,被外界视为中国“大外宣”组成部分之一
m.creaders.net
。离开多维后,何频于纽约创立了明镜新闻出版集团(即明镜传媒),延续其对中国政治内幕的报道和出版业务
web.archive.org
。明镜传媒的法人注册地主要在美国纽约州(何频长居纽约长岛),据美国智库报告,其运营据点包括美国和加拿大
hoover.org
。何频本人担任明镜集团董事长和总裁
m.creaders.net
,也是明镜系列媒体实际的法人代表和灵魂人物。 明镜传媒的名称寓意为“明镜高悬”,标榜独立媒体定位。集团初期业务以出版物为主,包括明镜书刊杂志,侧重披露中国高层权力动态等敏感内容
web.archive.org
。随着互联网兴起,明镜逐渐扩展到数字媒体领域,在YouTube等平台开设频道,形成“明镜电视”矩阵。明镜传媒目前对外常用名称包括“明镜新闻出版集团”“明镜传媒”等,其法律实体可能以美国注册公司形式存在,但公开文件有限。明镜集团旗下媒体在对外宣传中自称是独立运营的媒体平台
youtube.com
。不过,由于其创始人保留中国国籍且与中国政经界联系广泛
zh.wikipedia.org
,该集团的独立性和背景经常引发外界关注。
1.2 运营模式与旗下媒体架构
明镜传媒集团形成了一个涵盖多种媒体形式的家族体系,旗下拥有多个品牌频道和栏目。其中,“明镜火拍”、“明镜新闻台”、“明镜电视”是三大主要YouTube频道,分别侧重时政访谈评论、新闻播报和专题专访等内容
youtube.com
。同时,明镜集团合作运营“华尔街电视”(Wall Street TV)等子品牌,聚焦财经与时政分析。据华尔街电视官方介绍,该平台总部在纽约,报道范围涵盖时政、财经、教育、科技等领域
wallsttv.com
。这些频道往往共享人力资源和内容,交叉出现明镜的主持人和嘉宾。 何频本人主持的节目如《点点今天事》是明镜的旗舰时政点评栏目,主要在“明镜火拍”频道播出,其个人频道也名为“想点就点”
youtube.com
。明镜还推出过《明镜论坛》《中国研究院》《今日华尔街》等系列节目,由不同主持人和嘉宾团队打造。例如,明镜资深编辑陈小平等人也主持部分节目。李其女士在加盟明镜集团后,常与何频同台主持**“华尔街论坛”及“思想先驱报”**等节目
youtube.com
。集团内部运作上,各频道通过统一的制作团队协作,但在节目风格上有所区分,以覆盖多元受众。 运营结构方面,明镜传媒既从事新闻网站经营(明镜新闻网)也重视社交媒体平台传播,通过YouTube频道直播、推送节目剪辑吸引订阅者。在商业模式上,明镜传媒以广告、赞助和观众打赏为主要收入来源(因集团自称独立媒体,无官方补贴),同时发行付费刊物和书籍获得营收。何频曾多次强调媒体应该探索收费模式,以维系独立生存
zh.wikipedia.org
。不过,由于明镜的受众主要为海外华人,其盈利能力和资金链一直是关注焦点。
1.3 资金来源与投资背景分析
明镜传媒的资金来源问题备受质疑。有观点认为,仅靠广告和订阅难以支撑其在纽约的运营规模
backchina.com
。外界关于明镜背后资助的传闻主要聚焦两方面:一是私人投资者注资,二是潜在来自中国方面的资金。根据旅美学者刘刚等披露,明镜传媒的大股东之一是商人陈军
backchina.com
。陈军据称在美国为他人充当“白手套”角色,投资了明镜等项目,但这些资金被指并非陈本人自有,而是代表他人分发的经费
backchina.com
。有爆料直指,中国商界人士吴征(Bruno Wu,外界广泛认为与中共统战体系关系密切)曾通过陈军向明镜提供资金支持
backchina.com
。博客文章援引刘刚的调查称:“陈军是明镜网的大股东。但凡是自己辛苦挣来的钱,都不会大额投资何频的明镜公司。陈军能投资明镜,…不过就是代吴征在海外分发经费。”
backchina.com
这暗示明镜的运营经费可能部分来源于中方背景资金,通过中间人洗钱式投入。 此外,何频本人早年创办多维网时期亦曾接受台湾和海外华人资金支持。2009年多维卖盘后,有说法指何频套现获得资金用于明镜创业。然而,这些商业交易细节鲜有公开资料。在2017年,美国胡佛研究所的一份研究曾提及何频/明镜的资金来源中来自中国的比例颇高,引发关于其“大外宣”属性的猜测
pincong.rocks
pincong.rocks
。何频对此在节目中予以否认,并称胡佛方面已就数据不实致歉
pincong.rocks
。无论如何,明镜在美多年持续运作所需的资金规模,与其公开营收模式之间的反差,令人生疑。一些评论认为:“何频的新闻媒体之所以能够在美国常年经营,必定是中国大外宣在背后提供支持”
blog.creaders.net
。上述指控虽缺乏官方证据,但结合陈军投资等线索,显示明镜的资金链存在不透明之处。这也使得明镜传媒被质疑可能接受了中方统战系统的隐性资助,从而有“外宣代理”的嫌疑。 需要指出的是,截至目前并无公开的法律文件证明明镜传媒直接接受中国官方经费。何频也多次宣称明镜坚守独立,未因压力改变编辑立场
hoover.org
hoover.org
。例如,2017年明镜独家采访中国流亡富商Guo文贵引发中方强烈不满,据称中共当局甚至拘押了明镜一位记者在国内的家属以施压,但何频表示“当然,中国政府想让我们改变立场,但我们没有”
hoover.org
。因此,明镜的实际资金来源和控制权仍是谜团,需要结合其言论取向和行为来综合研判。
2. 何频与李其:人物履历与媒体参与情况
2.1 何频的教育背景、职业经历与媒体生涯
何频(Ho Pin,1965年生)是明镜传媒集团的创办人和总裁,也是著名的海外华人媒体人
zh.wikipedia.org
。何频早年在中国湖南出生长大,80年代进入传媒业,17岁即成为湖南人民广播电台编辑,21岁时赴深圳任报纸新闻总监
web.archive.org
。他曾为香港《明报》特约记者,1989年赴北京报道学运,六四事件后被列通缉而逃亡海外
zh.wikipedia.org
。之后何频移居加拿大,90年代中期定居美国纽约长岛
web.archive.org
。何频未入外国籍,仍保留中国国籍但长期旅居美国
zh.wikipedia.org
。 在美期间,何频持续创业于中文媒体领域。1994年,他曾参与创办《多维月刊》,1999年正式上线“多维新闻网”,开创海外中文互联网媒体先河
m.creaders.net
。多维网因深入分析中共高层人事和政策走势而声名鹊起,何频凭借其广泛人脉多次抢先预测中共权力更替名单(如2002年、2007年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人事)
web.archive.org
。这让他在媒体圈有“中南海预言家”之称,但也引来对其信息来源的诸多猜测。2009年何频将多维出售后,转而投入明镜新闻出版集团的经营。他成立明镜杂志社,出版《明镜月刊》等刊物,披露中国权贵秘闻,同时经营明镜新闻网
web.archive.org
。明镜迅速成为海外关注中国时局的主要媒体之一。 作为媒体人,何频专长于中国政治趋势研究,多次接受西方主流媒体采访并撰写评论,其观点见诸《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BBC、美国之音等国际媒体
zh.wikipedia.org
。何频的立场自称是“客观中立”,但外界评价褒贬不一。部分学者称赞他对中共内幕报道的敏锐,也有人质疑他可能受中国内部消息源操纵,替某派系放风
zh.wikipedia.org
。何频本人则强调不受任何政府控制,坚持明镜的独立性。他在2022年评论文章中直言中国“大外宣”工程是失败的,呼吁“废除大外宣,让西方记者可以在中国正常采访”
m.creaders.net
。这种公开表态显示何频试图与官方外宣划清界限。然而,他在涉及习近平等议题时一些模棱两可甚至正面的评论(详见第3部分),又使人怀疑其真实态度。
2.2 李其的教育背景、职业经历与媒体生涯
李其(Lizzi C. Lee,本名李其,1992年生)是明镜传媒旗下华尔街电视的知名主持人之一。李其拥有极高的学术背景,她在麻省理工学院(MIT)完成了经济学博士XUE位
asiasociety.org
。从一名经济学者转入新闻领域,李其起初选择加入位于纽约的独立中文媒体,也就是明镜集团旗下的华尔街电视
asiasociety.org
。据其公开简介,李其担任该媒体主持人期间,制作和主持了多档节目,包括与何频合作的时政评论栏目《思想先驱报》《华尔街论坛》等,以及她个人主讲的财经科技访谈节目。作为拥有博士背景的少壮派媒体人,李其以擅长将复杂经济科技问题通俗解读见长,曾在节目中采访科技企业家、学者,分析中美经贸动态等。 在明镜/华尔街电视工作之外,李其近年也活跃于主流智库媒体。她曾为The China Project网站主持英文直播节目“The Signal with Lizzi”并采访各领域专家;目前(2025年)李其受聘为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院下属“中国分析中心”的研究员,专注中国经济课题
asiasociety.org
。这表明李其一方面仍在参与明镜相关的华语节目制作,另一方面已融入英文政策研究圈,具有双语媒体和智库背景。 李其的公众形象总体上专业、理性,代表新一代华人媒体从业者。不过,她在明镜平台上的言论也引发一些争议(详见第3部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李其在美受教育多年且拥有西方价值背景,但在涉及中国官方立场的问题上,有时表现出为中共政策辩护的倾向,这点令部分观众感到失望
blog.wenxuecity.com
blog.wenxuecity.com
。例如,何频曾介绍李其是毕业于美国名校的高材生,但她主持的《华尔街论坛》节目内容却被批评“很少涉及真正的华尔街财经事务,反而带有浓厚的‘为中共辩护’倾向”
blog.wenxuecity.com
。这一反差使李其陷入舆论质疑:她究竟是在独立思考,还是在迎合某种宣传需要?这些疑问将在后续内容立场分析中进一步讨论。
3. 媒体内容立场分析:是否与中共对外宣传一致
明镜传媒及其旗下节目在报道中国政治事务时的立场和语调,是评估其是否充当中共对外宣传代理的重要依据。本节通过若干典型议题,分析明镜及何频、李其言论是否与中共官方口径高度契合,从而判断其“外宣”特征。
3.1 对中共高层政治与二十大的报道立场
明镜传媒以报道中共高层人事和党内动向起家,何频本人对中共历次党代会均有深入评论。然而,相较于独立媒体常见的批评监督视角,明镜的论调有时被指过于贴近官方逻辑或替中共高层开脱。例如,在中共二十大及其后的权力集中议题上,何频曾发表一些引发争议的观点。据爆料,何频在节目中表示过**“九龙治水不如一龙治水”**,暗示他支持习近平大权独揽的集权模式,认为相比过去多头权力,“一尊”可以提高效率
pincong.rocks
。这种说法与习近平破除集体领导、集中权力的官方论调不谋而合,被批评者称为“变相劝进”,是在为习掌权正名
pincong.rocks
。 又如,早在习近平第一任期,何频在接受美国之音专访谈及习近平时,一方面尖锐批评其威权作风(比如痛骂习在武汉疫情初期表现
pincong.rocks
),另一方面却时常称赞习近平的政治手腕和策略
pincong.rocks
。这种自相矛盾的论调让观众困惑。有评论总结何频的态度是:“虽然中共怎么不好,但是……(后面跟着替中共洗地的说辞)”
pincong.rocks
。这被形容为只反具体问题、不反最高领袖的“客观”论调。程益中等资深媒体人更直接指出:“从内容实质上看,何频和明镜集团完全符合‘中共大外宣’的调性,即**‘反贪官不反皇帝,反主义不反领袖,不支持台独等分裂主张,在涉中国的国际争端中不站外国一边’**”
x.com
。换言之,明镜的报道往往聚焦揭批中共内部腐败或某些官员错误,但很少质疑最高领导和体制本身;在统一问题和国际冲突上,则倾向于维护中国官方立场
x.com
。 2017年前后,何频对习近平“反腐败”运动的评价也体现出这种倾向。当时何频既承认习近平反腐得罪了既得利益集团,又声称此举可能为中国走向民主铺路,给习一些正面评价
blog.wenxuecity.com
。这类言论看似中立,实际上与中共官方宣传“反腐赢民心”的调门一致。而对于根本性的政治体制问题,何频多次强调自己“价值观没变”,支持自由民主理念
wenxuecity.com
,但他在节目中极少直接呼吁中国实行民主宪政,也很少正面批评习近平个人的集权倒退。因此,其整体基调被异议人士批评为“温和批中”(批贪官而不批体制),甚至被讥为对习近平个人较为恭顺
pincong.rocks
。 值得注意的是,何频本人曾撰文预测中共可能改革政治局常委制、破除接班人制度等大胆建议
yzzk.com
。这些言论在海外媒体看来颇具批判性,然而从中共视角看,何频的许多观点并未超越党官方允许的“可控舆论”范围。比如他鼓吹取消七常委制有利于习集权
yzzk.com
,这其实迎合了习近平在十九大上废除接班人惯例的现实。总的来说,在高层政治话题上,明镜传媒既有爆料揭丑(吸引观众的卖点),又在评论时保持对习当局的某种理解甚至认同。这种“点到为止”的态度,与中共外宣希望塑造的基调(批腐败但不否定共产党合法性)高度吻合
x.com
。
3.2 对香港、新疆等敏感议题的报道立场
在香港问题上,明镜传媒和何频的立场也被质疑偏向官方。2014年和2019年的香港民主运动期间,大多数海外独立华文媒体对北京表示强烈批评,而何频的论调相对温和,更多是从中共自身利益角度出发进行分析。以2016年香港铜锣湾书店事件为例,何频接受采访时没有直接谴责中共跨境抓人侵害“一国两制”,反而强调“一国两制”的安排其实是为了中共自己利益服务,暗示北京并无意彻底毁掉香港这一摇钱树
voachinese.com
voachinese.com
。他说:“以习近平为首的中共当局并没要砸自己脚的意图”,认为外界解读北京要给香港“颜色看”可能并不准确
voachinese.com
。这种表述回避了对北京行为合法性的质疑,更像是一种理性的替北京缓颊:即认为绑架事件未必是习近平授意,而是一种“有趣看点”。何频甚至举毛泽东从未干涉香港出版自由来论证北京应保持克制
voachinese.com
。这些说法虽然不完全替中共开脱,但显然也未对受害的香港言论自由给出道义声援,反而聚焦阐述北京“聪明反而不会这么做”的逻辑
voachinese.com
。此举在一些听众看来,是在替北京降低此事的负面影响,将其描绘成局部行为而非政策使然。 至于新疆、“涉疆人权”等高度敏感议题,明镜传媒鲜少有深入调查报道。与西方媒体关注新疆再教育营、强迫劳动等问题形成对照的是,明镜节目中对新疆议题往往只是一笔带过,或以讨论反恐、民族政策的方式出现。据已有节目的观察,何频和其嘉宾团队几乎未使用过“种族灭绝”这类西方舆论中的高频措辞来形容新疆人权状况,也没有专门节目声援维吾尔族群权利。这种沉默在相当程度上迎合了中共对相关议题的噤声要求。假如明镜真是独立媒体,本应勇于揭露这些重大人权问题,但其选择低调处理,符合中共“大外宣”希望的效果:尽量不让海外中文圈深入讨论新疆压制。另外,在涉藏、涉台问题上,明镜也相对谨慎,从未支持过“西藏自由”或“台湾独立”等立场。这与程益中总结的其调性一致:不支持台独等分裂国家的主张
x.com
。例如,何频在台湾问题上多谈大陆策略,很少肯定台湾的民主价值或自决权。这些都令人生疑:明镜是否有意避免触碰中共底线,从而保持其生存空间?
3.3 内容语调与论调特征分析
通过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明镜传媒在对中国政治的解读上具有如下鲜明特征:批现象不批本质,重分析轻表态。这种论调恰是中共对外宣传常用的手法,即允许对具体弊端适度批评,以增加可信度,但总体基调维护政权稳定与合法性
x.com
。许多观察者注意到,何频及其平台喜欢以**“客观理性”**自居,对任何议题都避免走极端立场。然而批评者指出,这种所谓客观,其实是一种选择性平衡。例如,一位网评写道:“他所谓的客观,就是在纳粹德国赞美纳粹的成就……谈些中共的小成就,就是在淡化其压迫、威胁”
pincong.rocks
。换言之,明镜常通过强调中国发展的积极面、官方政策的合理出发点等,来冲淡更大的制度性问题。这样的语调与中共“大外宣”试图塑造的“中共统治有利中国发展”叙事不谋而合。 更加引人关注的是何频与李其在节目中的一系列具体言行,显示出有为中共政策辩护的倾向。例如在2022年末,当中国“动态清零”防疫政策遭遇民怨沸腾时,何频和李其在《华尔街论坛》节目上提出了一个颇为惊人的观点:“习近平动态清零之所以失败,是因为运气不好”。他们援引一位荷兰科学家的假设,称病毒变异有极小概率毒性增强,习近平正是基于这个小概率决策清零政策,只是运气不佳,病毒最终毒性减弱导致政策失策
blog.wenxuecity.com
blog.wenxuecity.com
。该节目嘉宾艾睿当场质疑这一理论有违常识,但李其仍坚持“小概率不等于没概率”的狡辩,为习近平开脱决策失误
blog.wenxuecity.com
blog.wenxuecity.com
。评论者愤慨地指出:“为了给习近平辩护/开脱,何频-李其真是破釜沉舟”,不惜违背基本科学常识,将清零失败归结为习“倒霉”而非政策错误
blog.wenxuecity.com
。博主直言:“这是我看到的何频最违背科学/逻辑/常识的说法…何频不脑残,但为了辩护习近平,他不得不背弃常识。他的雇员李其女士也不得不背弃自己多年受的西方教育”
blog.wenxuecity.com
。这一尖锐批评点出了明镜节目论调的问题本质:明知荒谬亦强行辩护,目的在于维护习近平决策的颜面。类似地,李其曾在节目中引用哈佛学者Stephen Walt关于俄乌战争的文章时,故意误译夸大“西方高官私下悲观”的内容,以描绘美国对乌克兰前景不自信
blog.wenxuecity.com
blog.wenxuecity.com
。其错误翻译被抓包后,她既未更正也未致歉,反而将剪辑片段发布宣传,明显是在迎合中俄叙事中“西方表面强硬、私下心虚”的论调
blog.wenxuecity.com
blog.wenxuecity.com
。这些案例表明,在关键议题上明镜的部分内容已非中立报道,而带有明显的倾向性,且倾向与中共官方话语一致。 综合来看,明镜传媒近年来的内容立场呈现出与北京对外宣传不谋而合的若干特征。从议题选择上的取舍(淡化人权问题,突出反腐等话题)到论述方式上的技巧(批局部不批整体、以专家分析包装亲官方结论),都符合“大外宣”常见的舆论引导模式
x.com
。这种趋势引发了海外民主人权人士的强烈不满,甚至有观点将明镜称为“有害垃圾”“外宣喉舌”
pincong.rocks
。当然,需要客观地说,明镜并非完全与中共官方口径一致:它仍曝光了一些中共不愿见光的内幕(如GUO文贵爆料、中南海权斗传闻等),这些内容严格说来不在北京授权的宣传范围。因此,一些分析认为明镜可能扮演的是更复杂的角色:在一定限度内批评中国弊政以获取受众信任,同时不挑战中共统治核心利益,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影响舆论的效果。这种“两头讨好”的策略,本身就体现了一种代理性质——既向观众扮演“独立媒体人”,又在关键处代官方说话。
4. 社交平台评论区管理与舆论控制倾向
除内容本身外,一个媒体是否扮演“外宣代理”角色,还体现在其对舆论的管理方式。审查或引导受众评论、营造单一论调的行为,是外宣媒体的典型特征。明镜传媒在YouTube和X(Twitter)等互动平台上的表现,可以为我们提供进一步线索。
4.1 YouTube平台的评论管理情况
明镜传媒在YouTube上拥有多个频道,订阅者总计数十万不等。通常,独立媒体欢迎多元评论,以增强社区黏性;相反,如果频道运营者频繁删除批评性留言或封禁特定用户,则显示其有控制言论的动机。有多位观众反映,在明镜相关视频下发表尖锐批评时,评论会很快消失,尤其是直接攻击习近平或质疑何频立场的内容往往留存不久。这种现象难以用常规YouTube垃圾审核来解释,更可能是频道管理员手动干预所致
reddit.com
。也有观众提到,明镜频道对一些反共活跃人士的账号采取了屏蔽措施,使其评论不可见。这些做法与中共官媒频道在海外平台上的运作类似——即严格过滤负面声音,塑造对己方有利的讨论环境。 一个值得注意的例子是,明镜频道曾播出对流亡者王靖渝在中东机场被扣事件的讨论。有观众留言批评节目里何频对王靖渝出言不逊、指责后者“神经病”地发表反共言论的态度
pincong.rocks
。该留言据称很快被删除,暗示明镜不愿留下对自己节目“带风向”行为的质疑公开可见。总体而言,明镜YouTube评论区的氛围相对单一,极少出现对何频/李其个人的人身攻击或“过激”反共言论,而这并不符合一个拥有大量观众的政治频道的常态分布,除非进行了强力的内容审核。 另一方面,明镜频道经常“置顶”那些赞扬节目观点或阐述类似立场的观众评论。例如当何频发表某种为北京开脱的见解后,置顶评论往往是附和其观点或给予好评的内容,而批评异议的声音即便存在也淹没在下,很可能因为未获置顶或已被折叠过滤。这种有选择地放大支持声音的做法,亦是舆论引导的体现。总体来说,虽然缺乏直接的后台数据,但种种迹象表明明镜在YouTube上对评论进行了审查和引导,以维护自身论调的权威性。这种行为与其所标榜的独立开放精神相悖,却契合了“外宣”惯用的舆论控制策略。
4.2 X(Twitter)平台的互动与言论控制迹象
在X(Twitter)平台上,何频和明镜集团也保持活跃账号。何频的个人账号经常发布节目摘要和观点,与观众互动。从其互动来看,有选择性回应是显而易见的:支持者和知名人士的提问常获回应,而尖锐质疑者往往被忽略甚至拉黑。一些网友透露,他们在Twitter上质疑何频的资金来源或要求其表明政治立场后,很快就发现自己被何频账号拉入黑名单。拉黑行为本身并不罕见,但作为媒体人如滥用之,则有压制异议的嫌疑。 更引人注意的是,程益中等资深记者在Twitter上公开质问明镜是否为大外宣后,明镜方面并未直接反驳,却通过节目影射这些质疑者“无证据乱猜疑”,试图削弱其影响
x.com
。这种不正面交锋而暗中贬低对手的操作,也是一种话语控制手段。 此外,有评论指出,明镜及其主持人在社交平台上并未表现出与官方外宣渠道对抗的姿态。反之,他们很少转发支持香港抗争、新疆人权等帖文,却经常传播一些批评美国、西方或夸赞中国发展的内容
pincong.rocks
。例如,在疫情溯源争议中,何频曾斩钉截铁地表示“病毒绝不可能来自实验室”,甚至赌上高额赌注来证明(当时此论调与中共坚决否认实验室泄漏如出一辙)
pincong.rocks
pincong.rocks
。这种激烈表态在社交媒体上传播,迎来了不少“五毛”账号(亲北京网评员)的拥护,却让反共网友大失所望。许多支持民主的人士因此取关明镜账号,称其“跳梁小丑”“卑鄙无耻”
pincong.rocks
。明镜方面对此并未调整言论方向,可见其核心立场与北京宣传口径趋同,不在乎流失持不同观点的粉丝。这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其舆论取向的一致性。 总的来说,在互动平台上,明镜传媒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舆论管控:过滤不利言论、放大支持声音、拉黑质疑者等。这些做法与中国官媒在海外运营账号的模式类似,目的都是为塑造单一、正面的舆论环境服务。对于自称独立媒体的明镜来说,这种行为无疑削弱了其公信力,却从操作层面迎合了“外宣代理”的需求。
5. Whisper模型广告语现象:成因与语料污染分析
一个颇为技术性的现象引起了舆论对明镜传媒的关注:在OpenAI开源的语音识别模型Whisper的输出中,频繁出现明镜传媒节目的广告用语。许多用户在使用Whisper将音频转录文本时,发现文本末尾莫名其妙地多了一句**“请不吝点赞订阅转发打赏支持明镜与点点栏目”(即“请慷慨地点赞、订阅、转发、打赏支持明镜与《点点》栏目”)
mastodon.fivest.one
xianote.com
。这句话显然是明镜旗下节目常用的片尾广告语,但却出现在与明镜毫无关联的音频转写结果里,引发了关于语料库污染或模型幻觉**的讨论。
5.1 Whisper模型中明镜广告语频繁出现的问题描述
Whisper模型是2022年开源的一款多语言语音识别AI,训练自约68万小时的音频数据
5bei.cn
。按理说,其输出应忠实于输入音频。然而,大量报告显示,在识别中文音频时,Whisper有时会凭空输出上述明镜广告语。这在AI领域被称为**“幻觉”**(hallucination)现象,即模型输出了未被要求的额外内容。尤其诡异的是,这句广告词格式固定、指向特定栏目,显然来源于模型训练时学到的模式。有用户反映,“已经出现三四次了:用AI识别口述,在最后自动加上一段莫名其妙的话——‘请不吝点赞订阅转发打赏支持明镜与点点栏目’”
mastodon.fivest.one
。在GitHub开源项目讨论区也有人贴出了类似输出日志,显示Whisper每当遇到一段静音或固定背景音乐时,就插入这句广告词
github.com
。 这一问题被广泛关注。一篇技术分析文章指出,这个广告语通常出现在音频的空白段落,属于模型在无语音输入时自行填补的一段“常见语句”
xianote.com
。模型并没有把它当成原音的转写,而是额外生成了这句话,就好像转录员自己加了一句宣传语
xianote.com
。显然,Whisper的训练语料中包含了大量带有这句口播广告的片段,模型在学习语言模式时将其内化为一种“常见结尾”。当识别时遇到类似语境(如结尾空白或某种提示音),模型便错误地输出了该句广告。这并非软件bug,而是训练数据遗留问题
xianote.com
。
5.2 成因分析:训练语料来源与模型幻觉
根据推测,Whisper模型的训练语料很可能包括了明镜传媒发布的大量视频音频。明镜旗下节目尤其《点点今天事》栏目,每期结尾往往由主持人(何频)口播“欢迎点赞、订阅、打赏支持我们的节目”,这与Whisper输出的句子高度吻合。由于明镜节目发布于公共平台(如YouTube)并带有字幕或转写文本,OpenAI在收集多语种训练数据时可能抓取了这些内容
x.com
。结果,明镜的广告语在巨量数据中重复出现,使模型将其视作中文音频转文字的一部分惯用语。简单类比,这类似于模型把电视台惯用的“广告之后见”也学进去并在静音处输出一样。 技术社区讨论认为,这种现象属于模型的幻觉输出,即输出训练中学过的常见句型而非输入所含信息
xianote.com
。幻觉背后的原因正是训练数据的“污染”:包含了模型任务无关但被模型捕捉到的模式。语料污染在这个案例中指,明镜的广告词作为一种噪声混入了Whisper的训练库,并遗留下来干扰模型的行为
xianote.com
。文章把这个比喻为“吃进各种食物,消化吸收有用的营养,但一些废料残留排不出去,这句广告语就是没排掉的废渣”
xianote.com
。因此,这一现象更多是AI训练层面的副作用,而非明镜主动为之。然而从结果看,明镜传媒的品牌和口号通过AI模型在无数场景中意外露出,获得了奇特的“曝光”。
5.3 是否构成恶意“语料污染”的讨论
对于这一事件,有人质疑:明镜广告语高频出现,是否意味着有人故意利用模型训练做广告,甚至是一次有意为之的舆论投放?目前并无证据表明明镜或中方势力蓄意干预OpenAI的训练数据。更合理的解释是,明镜作为产出海量中文内容的媒体,本身就被抓取收录,这对任何开源大模型来说都难以避免。毕竟,Whisper的数据涵盖各类来源,其中自然包含流行的YouTube中文频道音频,明镜恰是此列。在未对数据进行充分清洗的情况下,出现这类无关片段属正常的技术问题。 然而,从效果上讲,这也提示了一个可能的风险:外宣内容可以通过AI模型进入全球应用场景。试想,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AI模型反复输出某媒体的宣传口号,这无形中起到了广告乃至洗脑作用。虽然当前案例只是蹩脚的点赞请求语,但如果换作更隐蔽的政治宣传标语,亦可能“润物细无声”地散播。这引起了对AI训练数据透明度和净化的关注。有开发者已经在GitHub上提出issue讨论,建议跳过音频开头固定BGM,以避免模型产生日志所示的“请不吝点赞订阅转发…”幻觉
github.com
。 就本事件而言,可以认定Whisper模型输出明镜广告语是训练语料污染的结果,但应归咎于模型开发方的数据处理不足,而非明镜方面的主动操控
xianote.com
。当然,对于明镜传媒来说,这一意外现象倒带来了某种争议性的知名度。一些网民戏称其为“AI时代的软性广告”,调侃明镜“广告打到OpenAI头上去了”。从宣传代理的角度看,这固然出乎各方意料,但也从侧面说明:明镜内容在公开渠道的覆盖面够大,才会“喂饱”AI模型。在未来,如何防范类似语料污染导致的舆论导向偏移,将成为AI伦理和网络治理的新课题。
6. “外宣代理”指控的证据效力与法律风险评估
以上从多个层面梳理了明镜传媒、何频与李其被怀疑充当中国对外宣传代理的依据。那么,这些指控和疑点在法律上有多大效力?相关个人或机构可能面临何种法律风险?本节将对此进行评估。
6.1 涉嫌“外宣代理”的证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首先,需要明确在法律语境下定义“对外宣传代理”或“代理舆论”的标准。以美国法律为例,《外国代理人登记法》(FARA)要求代表外国政府从事政治宣传、游说等活动的个人或组织必须登记为“外国代理人”。要认定某媒体或人士为外国政府代理,通常需要硬证据证明其接受了外国政府或其控制实体的指示、资金或其他实质控制,以从事影响公众舆论的活动。 针对明镜传媒,目前掌握的更多是间接证据和行为模式推断。比如:陈军/Wu征资金链的爆料、节目内容与官方口径相似、社交平台管控言论等。这些对于舆论判断具有参考价值,却未必能在法庭上证明明镜受控于中共政府。资金来源证据方面,若能拿出银行转账记录、公司持股文件显示中方资本注入明镜,则很有力。然而迄今此类文件未公开,只有刘刚等人的爆料和推测
backchina.com
。这些爆料在法律上属传闻,除非提供第一手材料或证人证言,否则难以单凭其给明镜定性。 人员控制证据方面,需要证明何频、李其等人与中共统战或宣传部门存在指令链关系。这可能通过泄露的通信、合作协议等体现。目前并无这类直接证据。何频虽然与许多中共官员有私交,但私人交往不等于接受官方指令;李其受聘智库、媒体工作,从履历看也找不到直接政府任命或指派的痕迹。言论相似本身并非法律证据,因为相似的观点可以出于独立表达,也可以巧合一致。即便明镜大量内容迎合官方,这只能说明动机可疑,不能证明其受雇履行任务。 因此,从证据角度分析,要在法律层面认定明镜或何频、李其为“中国对外宣传代理”,目前的公开资料还远不足以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更多是舆论和学界基于行为的推断。像胡佛研究所那样的研究报告可能列出他们的倾向性,但学术报告并非司法证据。若美国司法部或安全机构要调查,他们需要掌握更实锤的资料,比如明镜账目往来、内部通信证明接受中共指令等等。在没有这些证据之前,对明镜的指控主要停留在政治层面,而非法律定性。
6.2 相关各方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与后果
尽管证据不足,目前来看明镜传媒及相关个人并未陷入法律诉讼或制裁,但这并不意味着毫无风险。一旦美国等国政府获取充分情报,确认其充当未登记的外国代理人,可能采取下列措施:
FARA登记要求或法律诉讼: 美国司法部可以要求明镜传媒或何频本人依据FARA进行登记,将其标识为外国代理机构。如不配合,最严重可面临刑事起诉和经济处罚
voachinese.com
。2018年,美国已要求新华社、CGTN等多家中国官媒在美分支注册为外国代理人
voachinese.com
。明镜虽然不明言是官媒,但如果认定其实质受控于中共,亦可能被列入名单。这将极大损害明镜的声誉和运营自由。
签证与居留影响: 何频和李其目前均在美国生活工作。倘若被认定为从事未申报的外国政治活动,他们的签证或移民身份可能受影响。最极端情况下,当局可取消相关人员签证、限制其活动甚至要求离境。不过这是建立在明确证据基础上的严厉行动,短期内发生概率不高。
民事法律风险: 如果明镜被证明收受境外(中共)经费却对外募款称独立,可能涉及欺诈或违约的问题(对赞助者不实说明)。观众或资助人理论上可提出民事诉讼,指控其商业欺诈要求赔偿。但这需要原告有具体损失,且证明因明镜隐瞒身份受骗,实践中举证较难。另一方面,何频/李其在节目中的某些不实言论也潜藏名誉风险。例如误译Stephen Walt文章被当事人认为造谣,可能导致法律警告甚至诉讼(尽管跨国诽谤案执行难度较大)。
被调查和监控: 在法律行动前,相关部门可能对明镜及其人员展开更严格的监控调查,包括情报部门监视资金流、通信等。一旦发现实质证据,他们才会启动法律程序。因此,明镜方面未来一段时间或处在美国执法部门的“关注名单”上。这对其正常采访报道也可能带来干扰。
反过来,对于爆料者和批评者,亦要注意法律风险。若无硬证据公开就直接指称某人为“特务”或“代理人”,可能被对方控告诽谤。在西方法律下,媒体人属公众人物,诽谤诉讼门槛较高,批评者只要有合理依据即不算恶意诋毁。然而仍需小心用词,避免做出确定性的指控而无证据支撑。因此本报告开头特别给出法律免责声明也是出于这个考虑——我们列举迹象和观点,但不做法律层面的定罪结论。
6.3 结论:现有分析的局限性与进一步观察建议
综合评估,目前对于明镜传媒、何频、李其是否充当中共对外宣传代理的研判,主要依据其资金疑云和言行特征,两方面均提供了强烈但尚非铁板钉钉的指向性。一方面,明镜的可疑金流和投资背景(陈军、吴征等)使其财务独立性大打问号
backchina.com
;另一方面,其内容立场与中共外宣基调的高度重合
x.com
以及对舆论的操控行为,都与“外宣喉舌”形象暗合
pincong.rocks
blog.wenxuecity.com
。这些迹象在逻辑上串联起来,构成了相当有说服力的间接证据链。然而,缺乏法律层面的直接证据,使得这一链条尚不足以在法院或执法程序中定性为“代理人活动”。 从风险角度来说,明镜传媒正站在舆论与法律的灰色地带:如果继续被曝光更多内情(例如财务记录或内部指令),不排除会触发司法介入和公众抨击的“双重危机”。对于何频和李其个人而言,他们需要意识到在美国从事可能影响舆论的行为,一旦被认定服务外国利益,职业生涯和自由都将受到严重冲击。即便不论法律,在道德舆论场上,一旦公众认定其为“带任务的记者”,则信用破产,媒体价值尽失。 因此,本报告的结论是:目前可以合理怀疑明镜传媒集团以及何频、李其具备某些中国对外宣传代理的特征,但尚无法断言其法律上属于外国政府代理人。后续有必要持续关注以下几方面动态:
美国司法或情报部门是否对明镜展开调查或提出FARA相关要求,这是验证其身份的重要风向标。
是否有内部知情者或文件泄露,能进一步揭示明镜与中共官方的关联细节。
明镜自身言行的变化:是进一步朝官方口径靠拢,抑或开始调整以自证独立。
对于受众和研究者,我们建议以批判性思维看待明镜传媒的内容。当其观点与中共立场不谋而合时,需要更多质疑;当其自诩独立却躲避敏感议题时,需要读懂弦外之音。同时,希望明镜方面能够正视外界关切,提高透明度,比如公开主要资金来源、欢迎不同意见讨论等,以澄清自身定位。唯有如此,才能打消疑云,或让真相水落石出。 参考资料:
明镜传媒创始背景及发展:
zh.wikipedia.org
m.creaders.net
hoover.org
明镜资金来源相关爆料:
backchina.com
blog.creaders.net
何频个人履历与言论评价:
web.archive.org
zh.wikipedia.org
m.creaders.net
李其教育及媒体经历:
asiasociety.org
程益中对明镜立场的评价:
x.com
明镜节目亲官方倾向实例:
blog.wenxuecity.com
blog.wenxuecity.com
明镜YouTube评论控制现象:
pincong.rocks
pincong.rocks
Whisper模型明镜广告语问题分析:
xianote.com
xianote.com
美国FARA对中媒要求及相关报道:
voachinese.com
2025-07-01 12:54:11 |
引用
无题
不管是不是大外宣,都不看那孙子的玩意
2025-07-02 10:15:15 |
引用
本坛第一毒舌
发表评论
很抱歉,仅有会员才能发表评论。
请
点击此处
免费注册, 或者
点击此处
登录,登录后您便可以发表评论。谢谢!
design:水中月shuiyue.cn 生活因感动而精彩,理想在创造中放飞
加西网为
北美中文网
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
免责声明: 本报告仅代表作者基于公开资料的分析与观点,不构成任何法律建议或结论。本报告所涉及的个人及机构均享有言论自由与无罪推定的权利,报告内容仅供公众参考,请勿用于超出合理范围的推断和指控。
关于明镜传媒、何频与李其是否具备中国对外宣传代理特征的分析报告
本文对明镜传媒集团及其相关人士何频、李其的背景、运作和言论进行全面分析,评估其是否表现出成为中国对外宣传代理(俗称“外宣”)的特征。报告内容包括:明镜传媒的成立背景、法人信息、运营结构与资金来源;何频与李其的公开履历与媒体经历;对明镜及旗下媒体在重大中国政治议题上的内容立场分析;其在YouTube、X(原Twitter)等平台的评论区管理行为;Whisper语音识别模型中频现其广告语的原因分析及是否属于语料污染;以及以上疑虑在法律上的证据效力和相关风险评估。 目录:
明镜传媒集团概况:成立背景、组织架构与资金来源
1.1 明镜传媒的成立背景与法人信息
1.2 运营模式与旗下媒体架构
1.3 资金来源与投资背景分析
何频与李其:人物履历与媒体参与情况
2.1 何频的教育背景、职业经历与媒体生涯
2.2 李其的教育背景、职业经历与媒体生涯
媒体内容立场分析:是否与中共对外宣传一致
3.1 对中共高层政治和二十大等议题的报道立场
3.2 对香港、西藏新疆等敏感议题的报道立场
3.3 内容语调与论调特征分析
社交平台评论区管理与舆论控制倾向
4.1 YouTube平台的评论管理情况
4.2 X(Twitter)平台的互动与言论控制迹象
Whisper模型广告语现象:成因与语料污染分析
5.1 Whisper模型中明镜广告语频繁出现的问题描述
5.2 成因分析:训练语料来源与模型幻觉
5.3 是否构成恶意“语料污染”的讨论
“外宣代理”指控的证据效力与法律风险评估
6.1 涉嫌“外宣代理”的证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6.2 相关各方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与后果
6.3 结论:现有分析的局限性与进一步观察建议
1. 明镜传媒集团概况:成立背景、组织架构与资金来源
1.1 明镜传媒的成立背景与法人信息
明镜传媒集团(Mirror Media Group)由华人媒体人何频于2009年前后创立,其前身可以追溯到何频更早创办的多维新闻
zh.wikipedia.org
m.creaders.net
。何频1989年因六四事件被通缉后流亡海外,辗转加拿大、美国等地从事中文媒体出版工作
zh.wikipedia.org
。1999年,他在美国创办了知名中文新闻网“多维网”,以深入报道中国高层政治闻名。2009年何频将多维新闻出售给香港商人后退出,该网站随后立场日趋亲北京,被外界视为中国“大外宣”组成部分之一
m.creaders.net
。离开多维后,何频于纽约创立了明镜新闻出版集团(即明镜传媒),延续其对中国政治内幕的报道和出版业务
web.archive.org
。明镜传媒的法人注册地主要在美国纽约州(何频长居纽约长岛),据美国智库报告,其运营据点包括美国和加拿大
hoover.org
。何频本人担任明镜集团董事长和总裁
m.creaders.net
,也是明镜系列媒体实际的法人代表和灵魂人物。 明镜传媒的名称寓意为“明镜高悬”,标榜独立媒体定位。集团初期业务以出版物为主,包括明镜书刊杂志,侧重披露中国高层权力动态等敏感内容
web.archive.org
。随着互联网兴起,明镜逐渐扩展到数字媒体领域,在YouTube等平台开设频道,形成“明镜电视”矩阵。明镜传媒目前对外常用名称包括“明镜新闻出版集团”“明镜传媒”等,其法律实体可能以美国注册公司形式存在,但公开文件有限。明镜集团旗下媒体在对外宣传中自称是独立运营的媒体平台
youtube.com
。不过,由于其创始人保留中国国籍且与中国政经界联系广泛
zh.wikipedia.org
,该集团的独立性和背景经常引发外界关注。
1.2 运营模式与旗下媒体架构
明镜传媒集团形成了一个涵盖多种媒体形式的家族体系,旗下拥有多个品牌频道和栏目。其中,“明镜火拍”、“明镜新闻台”、“明镜电视”是三大主要YouTube频道,分别侧重时政访谈评论、新闻播报和专题专访等内容
youtube.com
。同时,明镜集团合作运营“华尔街电视”(Wall Street TV)等子品牌,聚焦财经与时政分析。据华尔街电视官方介绍,该平台总部在纽约,报道范围涵盖时政、财经、教育、科技等领域
wallsttv.com
。这些频道往往共享人力资源和内容,交叉出现明镜的主持人和嘉宾。 何频本人主持的节目如《点点今天事》是明镜的旗舰时政点评栏目,主要在“明镜火拍”频道播出,其个人频道也名为“想点就点”
youtube.com
。明镜还推出过《明镜论坛》《中国研究院》《今日华尔街》等系列节目,由不同主持人和嘉宾团队打造。例如,明镜资深编辑陈小平等人也主持部分节目。李其女士在加盟明镜集团后,常与何频同台主持**“华尔街论坛”及“思想先驱报”**等节目
youtube.com
。集团内部运作上,各频道通过统一的制作团队协作,但在节目风格上有所区分,以覆盖多元受众。 运营结构方面,明镜传媒既从事新闻网站经营(明镜新闻网)也重视社交媒体平台传播,通过YouTube频道直播、推送节目剪辑吸引订阅者。在商业模式上,明镜传媒以广告、赞助和观众打赏为主要收入来源(因集团自称独立媒体,无官方补贴),同时发行付费刊物和书籍获得营收。何频曾多次强调媒体应该探索收费模式,以维系独立生存
zh.wikipedia.org
。不过,由于明镜的受众主要为海外华人,其盈利能力和资金链一直是关注焦点。
1.3 资金来源与投资背景分析
明镜传媒的资金来源问题备受质疑。有观点认为,仅靠广告和订阅难以支撑其在纽约的运营规模
backchina.com
。外界关于明镜背后资助的传闻主要聚焦两方面:一是私人投资者注资,二是潜在来自中国方面的资金。根据旅美学者刘刚等披露,明镜传媒的大股东之一是商人陈军
backchina.com
。陈军据称在美国为他人充当“白手套”角色,投资了明镜等项目,但这些资金被指并非陈本人自有,而是代表他人分发的经费
backchina.com
。有爆料直指,中国商界人士吴征(Bruno Wu,外界广泛认为与中共统战体系关系密切)曾通过陈军向明镜提供资金支持
backchina.com
。博客文章援引刘刚的调查称:“陈军是明镜网的大股东。但凡是自己辛苦挣来的钱,都不会大额投资何频的明镜公司。陈军能投资明镜,…不过就是代吴征在海外分发经费。”
backchina.com
这暗示明镜的运营经费可能部分来源于中方背景资金,通过中间人洗钱式投入。 此外,何频本人早年创办多维网时期亦曾接受台湾和海外华人资金支持。2009年多维卖盘后,有说法指何频套现获得资金用于明镜创业。然而,这些商业交易细节鲜有公开资料。在2017年,美国胡佛研究所的一份研究曾提及何频/明镜的资金来源中来自中国的比例颇高,引发关于其“大外宣”属性的猜测
pincong.rocks
pincong.rocks
。何频对此在节目中予以否认,并称胡佛方面已就数据不实致歉
pincong.rocks
。无论如何,明镜在美多年持续运作所需的资金规模,与其公开营收模式之间的反差,令人生疑。一些评论认为:“何频的新闻媒体之所以能够在美国常年经营,必定是中国大外宣在背后提供支持”
blog.creaders.net
。上述指控虽缺乏官方证据,但结合陈军投资等线索,显示明镜的资金链存在不透明之处。这也使得明镜传媒被质疑可能接受了中方统战系统的隐性资助,从而有“外宣代理”的嫌疑。 需要指出的是,截至目前并无公开的法律文件证明明镜传媒直接接受中国官方经费。何频也多次宣称明镜坚守独立,未因压力改变编辑立场
hoover.org
hoover.org
。例如,2017年明镜独家采访中国流亡富商Guo文贵引发中方强烈不满,据称中共当局甚至拘押了明镜一位记者在国内的家属以施压,但何频表示“当然,中国政府想让我们改变立场,但我们没有”
hoover.org
。因此,明镜的实际资金来源和控制权仍是谜团,需要结合其言论取向和行为来综合研判。
2. 何频与李其:人物履历与媒体参与情况
2.1 何频的教育背景、职业经历与媒体生涯
何频(Ho Pin,1965年生)是明镜传媒集团的创办人和总裁,也是著名的海外华人媒体人
zh.wikipedia.org
。何频早年在中国湖南出生长大,80年代进入传媒业,17岁即成为湖南人民广播电台编辑,21岁时赴深圳任报纸新闻总监
web.archive.org
。他曾为香港《明报》特约记者,1989年赴北京报道学运,六四事件后被列通缉而逃亡海外
zh.wikipedia.org
。之后何频移居加拿大,90年代中期定居美国纽约长岛
web.archive.org
。何频未入外国籍,仍保留中国国籍但长期旅居美国
zh.wikipedia.org
。 在美期间,何频持续创业于中文媒体领域。1994年,他曾参与创办《多维月刊》,1999年正式上线“多维新闻网”,开创海外中文互联网媒体先河
m.creaders.net
。多维网因深入分析中共高层人事和政策走势而声名鹊起,何频凭借其广泛人脉多次抢先预测中共权力更替名单(如2002年、2007年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人事)
web.archive.org
。这让他在媒体圈有“中南海预言家”之称,但也引来对其信息来源的诸多猜测。2009年何频将多维出售后,转而投入明镜新闻出版集团的经营。他成立明镜杂志社,出版《明镜月刊》等刊物,披露中国权贵秘闻,同时经营明镜新闻网
web.archive.org
。明镜迅速成为海外关注中国时局的主要媒体之一。 作为媒体人,何频专长于中国政治趋势研究,多次接受西方主流媒体采访并撰写评论,其观点见诸《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BBC、美国之音等国际媒体
zh.wikipedia.org
。何频的立场自称是“客观中立”,但外界评价褒贬不一。部分学者称赞他对中共内幕报道的敏锐,也有人质疑他可能受中国内部消息源操纵,替某派系放风
zh.wikipedia.org
。何频本人则强调不受任何政府控制,坚持明镜的独立性。他在2022年评论文章中直言中国“大外宣”工程是失败的,呼吁“废除大外宣,让西方记者可以在中国正常采访”
m.creaders.net
。这种公开表态显示何频试图与官方外宣划清界限。然而,他在涉及习近平等议题时一些模棱两可甚至正面的评论(详见第3部分),又使人怀疑其真实态度。
2.2 李其的教育背景、职业经历与媒体生涯
李其(Lizzi C. Lee,本名李其,1992年生)是明镜传媒旗下华尔街电视的知名主持人之一。李其拥有极高的学术背景,她在麻省理工学院(MIT)完成了经济学博士XUE位
asiasociety.org
。从一名经济学者转入新闻领域,李其起初选择加入位于纽约的独立中文媒体,也就是明镜集团旗下的华尔街电视
asiasociety.org
。据其公开简介,李其担任该媒体主持人期间,制作和主持了多档节目,包括与何频合作的时政评论栏目《思想先驱报》《华尔街论坛》等,以及她个人主讲的财经科技访谈节目。作为拥有博士背景的少壮派媒体人,李其以擅长将复杂经济科技问题通俗解读见长,曾在节目中采访科技企业家、学者,分析中美经贸动态等。 在明镜/华尔街电视工作之外,李其近年也活跃于主流智库媒体。她曾为The China Project网站主持英文直播节目“The Signal with Lizzi”并采访各领域专家;目前(2025年)李其受聘为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院下属“中国分析中心”的研究员,专注中国经济课题
asiasociety.org
。这表明李其一方面仍在参与明镜相关的华语节目制作,另一方面已融入英文政策研究圈,具有双语媒体和智库背景。 李其的公众形象总体上专业、理性,代表新一代华人媒体从业者。不过,她在明镜平台上的言论也引发一些争议(详见第3部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李其在美受教育多年且拥有西方价值背景,但在涉及中国官方立场的问题上,有时表现出为中共政策辩护的倾向,这点令部分观众感到失望
blog.wenxuecity.com
blog.wenxuecity.com
。例如,何频曾介绍李其是毕业于美国名校的高材生,但她主持的《华尔街论坛》节目内容却被批评“很少涉及真正的华尔街财经事务,反而带有浓厚的‘为中共辩护’倾向”
blog.wenxuecity.com
。这一反差使李其陷入舆论质疑:她究竟是在独立思考,还是在迎合某种宣传需要?这些疑问将在后续内容立场分析中进一步讨论。
3. 媒体内容立场分析:是否与中共对外宣传一致
明镜传媒及其旗下节目在报道中国政治事务时的立场和语调,是评估其是否充当中共对外宣传代理的重要依据。本节通过若干典型议题,分析明镜及何频、李其言论是否与中共官方口径高度契合,从而判断其“外宣”特征。
3.1 对中共高层政治与二十大的报道立场
明镜传媒以报道中共高层人事和党内动向起家,何频本人对中共历次党代会均有深入评论。然而,相较于独立媒体常见的批评监督视角,明镜的论调有时被指过于贴近官方逻辑或替中共高层开脱。例如,在中共二十大及其后的权力集中议题上,何频曾发表一些引发争议的观点。据爆料,何频在节目中表示过**“九龙治水不如一龙治水”**,暗示他支持习近平大权独揽的集权模式,认为相比过去多头权力,“一尊”可以提高效率
pincong.rocks
。这种说法与习近平破除集体领导、集中权力的官方论调不谋而合,被批评者称为“变相劝进”,是在为习掌权正名
pincong.rocks
。 又如,早在习近平第一任期,何频在接受美国之音专访谈及习近平时,一方面尖锐批评其威权作风(比如痛骂习在武汉疫情初期表现
pincong.rocks
),另一方面却时常称赞习近平的政治手腕和策略
pincong.rocks
。这种自相矛盾的论调让观众困惑。有评论总结何频的态度是:“虽然中共怎么不好,但是……(后面跟着替中共洗地的说辞)”
pincong.rocks
。这被形容为只反具体问题、不反最高领袖的“客观”论调。程益中等资深媒体人更直接指出:“从内容实质上看,何频和明镜集团完全符合‘中共大外宣’的调性,即**‘反贪官不反皇帝,反主义不反领袖,不支持台独等分裂主张,在涉中国的国际争端中不站外国一边’**”
x.com
。换言之,明镜的报道往往聚焦揭批中共内部腐败或某些官员错误,但很少质疑最高领导和体制本身;在统一问题和国际冲突上,则倾向于维护中国官方立场
x.com
。 2017年前后,何频对习近平“反腐败”运动的评价也体现出这种倾向。当时何频既承认习近平反腐得罪了既得利益集团,又声称此举可能为中国走向民主铺路,给习一些正面评价
blog.wenxuecity.com
。这类言论看似中立,实际上与中共官方宣传“反腐赢民心”的调门一致。而对于根本性的政治体制问题,何频多次强调自己“价值观没变”,支持自由民主理念
wenxuecity.com
,但他在节目中极少直接呼吁中国实行民主宪政,也很少正面批评习近平个人的集权倒退。因此,其整体基调被异议人士批评为“温和批中”(批贪官而不批体制),甚至被讥为对习近平个人较为恭顺
pincong.rocks
。 值得注意的是,何频本人曾撰文预测中共可能改革政治局常委制、破除接班人制度等大胆建议
yzzk.com
。这些言论在海外媒体看来颇具批判性,然而从中共视角看,何频的许多观点并未超越党官方允许的“可控舆论”范围。比如他鼓吹取消七常委制有利于习集权
yzzk.com
,这其实迎合了习近平在十九大上废除接班人惯例的现实。总的来说,在高层政治话题上,明镜传媒既有爆料揭丑(吸引观众的卖点),又在评论时保持对习当局的某种理解甚至认同。这种“点到为止”的态度,与中共外宣希望塑造的基调(批腐败但不否定共产党合法性)高度吻合
x.com
。
3.2 对香港、新疆等敏感议题的报道立场
在香港问题上,明镜传媒和何频的立场也被质疑偏向官方。2014年和2019年的香港民主运动期间,大多数海外独立华文媒体对北京表示强烈批评,而何频的论调相对温和,更多是从中共自身利益角度出发进行分析。以2016年香港铜锣湾书店事件为例,何频接受采访时没有直接谴责中共跨境抓人侵害“一国两制”,反而强调“一国两制”的安排其实是为了中共自己利益服务,暗示北京并无意彻底毁掉香港这一摇钱树
voachinese.com
voachinese.com
。他说:“以习近平为首的中共当局并没要砸自己脚的意图”,认为外界解读北京要给香港“颜色看”可能并不准确
voachinese.com
。这种表述回避了对北京行为合法性的质疑,更像是一种理性的替北京缓颊:即认为绑架事件未必是习近平授意,而是一种“有趣看点”。何频甚至举毛泽东从未干涉香港出版自由来论证北京应保持克制
voachinese.com
。这些说法虽然不完全替中共开脱,但显然也未对受害的香港言论自由给出道义声援,反而聚焦阐述北京“聪明反而不会这么做”的逻辑
voachinese.com
。此举在一些听众看来,是在替北京降低此事的负面影响,将其描绘成局部行为而非政策使然。 至于新疆、“涉疆人权”等高度敏感议题,明镜传媒鲜少有深入调查报道。与西方媒体关注新疆再教育营、强迫劳动等问题形成对照的是,明镜节目中对新疆议题往往只是一笔带过,或以讨论反恐、民族政策的方式出现。据已有节目的观察,何频和其嘉宾团队几乎未使用过“种族灭绝”这类西方舆论中的高频措辞来形容新疆人权状况,也没有专门节目声援维吾尔族群权利。这种沉默在相当程度上迎合了中共对相关议题的噤声要求。假如明镜真是独立媒体,本应勇于揭露这些重大人权问题,但其选择低调处理,符合中共“大外宣”希望的效果:尽量不让海外中文圈深入讨论新疆压制。另外,在涉藏、涉台问题上,明镜也相对谨慎,从未支持过“西藏自由”或“台湾独立”等立场。这与程益中总结的其调性一致:不支持台独等分裂国家的主张
x.com
。例如,何频在台湾问题上多谈大陆策略,很少肯定台湾的民主价值或自决权。这些都令人生疑:明镜是否有意避免触碰中共底线,从而保持其生存空间?
3.3 内容语调与论调特征分析
通过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明镜传媒在对中国政治的解读上具有如下鲜明特征:批现象不批本质,重分析轻表态。这种论调恰是中共对外宣传常用的手法,即允许对具体弊端适度批评,以增加可信度,但总体基调维护政权稳定与合法性
x.com
。许多观察者注意到,何频及其平台喜欢以**“客观理性”**自居,对任何议题都避免走极端立场。然而批评者指出,这种所谓客观,其实是一种选择性平衡。例如,一位网评写道:“他所谓的客观,就是在纳粹德国赞美纳粹的成就……谈些中共的小成就,就是在淡化其压迫、威胁”
pincong.rocks
。换言之,明镜常通过强调中国发展的积极面、官方政策的合理出发点等,来冲淡更大的制度性问题。这样的语调与中共“大外宣”试图塑造的“中共统治有利中国发展”叙事不谋而合。 更加引人关注的是何频与李其在节目中的一系列具体言行,显示出有为中共政策辩护的倾向。例如在2022年末,当中国“动态清零”防疫政策遭遇民怨沸腾时,何频和李其在《华尔街论坛》节目上提出了一个颇为惊人的观点:“习近平动态清零之所以失败,是因为运气不好”。他们援引一位荷兰科学家的假设,称病毒变异有极小概率毒性增强,习近平正是基于这个小概率决策清零政策,只是运气不佳,病毒最终毒性减弱导致政策失策
blog.wenxuecity.com
blog.wenxuecity.com
。该节目嘉宾艾睿当场质疑这一理论有违常识,但李其仍坚持“小概率不等于没概率”的狡辩,为习近平开脱决策失误
blog.wenxuecity.com
blog.wenxuecity.com
。评论者愤慨地指出:“为了给习近平辩护/开脱,何频-李其真是破釜沉舟”,不惜违背基本科学常识,将清零失败归结为习“倒霉”而非政策错误
blog.wenxuecity.com
。博主直言:“这是我看到的何频最违背科学/逻辑/常识的说法…何频不脑残,但为了辩护习近平,他不得不背弃常识。他的雇员李其女士也不得不背弃自己多年受的西方教育”
blog.wenxuecity.com
。这一尖锐批评点出了明镜节目论调的问题本质:明知荒谬亦强行辩护,目的在于维护习近平决策的颜面。类似地,李其曾在节目中引用哈佛学者Stephen Walt关于俄乌战争的文章时,故意误译夸大“西方高官私下悲观”的内容,以描绘美国对乌克兰前景不自信
blog.wenxuecity.com
blog.wenxuecity.com
。其错误翻译被抓包后,她既未更正也未致歉,反而将剪辑片段发布宣传,明显是在迎合中俄叙事中“西方表面强硬、私下心虚”的论调
blog.wenxuecity.com
blog.wenxuecity.com
。这些案例表明,在关键议题上明镜的部分内容已非中立报道,而带有明显的倾向性,且倾向与中共官方话语一致。 综合来看,明镜传媒近年来的内容立场呈现出与北京对外宣传不谋而合的若干特征。从议题选择上的取舍(淡化人权问题,突出反腐等话题)到论述方式上的技巧(批局部不批整体、以专家分析包装亲官方结论),都符合“大外宣”常见的舆论引导模式
x.com
。这种趋势引发了海外民主人权人士的强烈不满,甚至有观点将明镜称为“有害垃圾”“外宣喉舌”
pincong.rocks
。当然,需要客观地说,明镜并非完全与中共官方口径一致:它仍曝光了一些中共不愿见光的内幕(如GUO文贵爆料、中南海权斗传闻等),这些内容严格说来不在北京授权的宣传范围。因此,一些分析认为明镜可能扮演的是更复杂的角色:在一定限度内批评中国弊政以获取受众信任,同时不挑战中共统治核心利益,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影响舆论的效果。这种“两头讨好”的策略,本身就体现了一种代理性质——既向观众扮演“独立媒体人”,又在关键处代官方说话。
4. 社交平台评论区管理与舆论控制倾向
除内容本身外,一个媒体是否扮演“外宣代理”角色,还体现在其对舆论的管理方式。审查或引导受众评论、营造单一论调的行为,是外宣媒体的典型特征。明镜传媒在YouTube和X(Twitter)等互动平台上的表现,可以为我们提供进一步线索。
4.1 YouTube平台的评论管理情况
明镜传媒在YouTube上拥有多个频道,订阅者总计数十万不等。通常,独立媒体欢迎多元评论,以增强社区黏性;相反,如果频道运营者频繁删除批评性留言或封禁特定用户,则显示其有控制言论的动机。有多位观众反映,在明镜相关视频下发表尖锐批评时,评论会很快消失,尤其是直接攻击习近平或质疑何频立场的内容往往留存不久。这种现象难以用常规YouTube垃圾审核来解释,更可能是频道管理员手动干预所致
reddit.com
。也有观众提到,明镜频道对一些反共活跃人士的账号采取了屏蔽措施,使其评论不可见。这些做法与中共官媒频道在海外平台上的运作类似——即严格过滤负面声音,塑造对己方有利的讨论环境。 一个值得注意的例子是,明镜频道曾播出对流亡者王靖渝在中东机场被扣事件的讨论。有观众留言批评节目里何频对王靖渝出言不逊、指责后者“神经病”地发表反共言论的态度
pincong.rocks
。该留言据称很快被删除,暗示明镜不愿留下对自己节目“带风向”行为的质疑公开可见。总体而言,明镜YouTube评论区的氛围相对单一,极少出现对何频/李其个人的人身攻击或“过激”反共言论,而这并不符合一个拥有大量观众的政治频道的常态分布,除非进行了强力的内容审核。 另一方面,明镜频道经常“置顶”那些赞扬节目观点或阐述类似立场的观众评论。例如当何频发表某种为北京开脱的见解后,置顶评论往往是附和其观点或给予好评的内容,而批评异议的声音即便存在也淹没在下,很可能因为未获置顶或已被折叠过滤。这种有选择地放大支持声音的做法,亦是舆论引导的体现。总体来说,虽然缺乏直接的后台数据,但种种迹象表明明镜在YouTube上对评论进行了审查和引导,以维护自身论调的权威性。这种行为与其所标榜的独立开放精神相悖,却契合了“外宣”惯用的舆论控制策略。
4.2 X(Twitter)平台的互动与言论控制迹象
在X(Twitter)平台上,何频和明镜集团也保持活跃账号。何频的个人账号经常发布节目摘要和观点,与观众互动。从其互动来看,有选择性回应是显而易见的:支持者和知名人士的提问常获回应,而尖锐质疑者往往被忽略甚至拉黑。一些网友透露,他们在Twitter上质疑何频的资金来源或要求其表明政治立场后,很快就发现自己被何频账号拉入黑名单。拉黑行为本身并不罕见,但作为媒体人如滥用之,则有压制异议的嫌疑。 更引人注意的是,程益中等资深记者在Twitter上公开质问明镜是否为大外宣后,明镜方面并未直接反驳,却通过节目影射这些质疑者“无证据乱猜疑”,试图削弱其影响
x.com
。这种不正面交锋而暗中贬低对手的操作,也是一种话语控制手段。 此外,有评论指出,明镜及其主持人在社交平台上并未表现出与官方外宣渠道对抗的姿态。反之,他们很少转发支持香港抗争、新疆人权等帖文,却经常传播一些批评美国、西方或夸赞中国发展的内容
pincong.rocks
。例如,在疫情溯源争议中,何频曾斩钉截铁地表示“病毒绝不可能来自实验室”,甚至赌上高额赌注来证明(当时此论调与中共坚决否认实验室泄漏如出一辙)
pincong.rocks
pincong.rocks
。这种激烈表态在社交媒体上传播,迎来了不少“五毛”账号(亲北京网评员)的拥护,却让反共网友大失所望。许多支持民主的人士因此取关明镜账号,称其“跳梁小丑”“卑鄙无耻”
pincong.rocks
。明镜方面对此并未调整言论方向,可见其核心立场与北京宣传口径趋同,不在乎流失持不同观点的粉丝。这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其舆论取向的一致性。 总的来说,在互动平台上,明镜传媒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舆论管控:过滤不利言论、放大支持声音、拉黑质疑者等。这些做法与中国官媒在海外运营账号的模式类似,目的都是为塑造单一、正面的舆论环境服务。对于自称独立媒体的明镜来说,这种行为无疑削弱了其公信力,却从操作层面迎合了“外宣代理”的需求。
5. Whisper模型广告语现象:成因与语料污染分析
一个颇为技术性的现象引起了舆论对明镜传媒的关注:在OpenAI开源的语音识别模型Whisper的输出中,频繁出现明镜传媒节目的广告用语。许多用户在使用Whisper将音频转录文本时,发现文本末尾莫名其妙地多了一句**“请不吝点赞订阅转发打赏支持明镜与点点栏目”(即“请慷慨地点赞、订阅、转发、打赏支持明镜与《点点》栏目”)
mastodon.fivest.one
xianote.com
。这句话显然是明镜旗下节目常用的片尾广告语,但却出现在与明镜毫无关联的音频转写结果里,引发了关于语料库污染或模型幻觉**的讨论。
5.1 Whisper模型中明镜广告语频繁出现的问题描述
Whisper模型是2022年开源的一款多语言语音识别AI,训练自约68万小时的音频数据
5bei.cn
。按理说,其输出应忠实于输入音频。然而,大量报告显示,在识别中文音频时,Whisper有时会凭空输出上述明镜广告语。这在AI领域被称为**“幻觉”**(hallucination)现象,即模型输出了未被要求的额外内容。尤其诡异的是,这句广告词格式固定、指向特定栏目,显然来源于模型训练时学到的模式。有用户反映,“已经出现三四次了:用AI识别口述,在最后自动加上一段莫名其妙的话——‘请不吝点赞订阅转发打赏支持明镜与点点栏目’”
mastodon.fivest.one
。在GitHub开源项目讨论区也有人贴出了类似输出日志,显示Whisper每当遇到一段静音或固定背景音乐时,就插入这句广告词
github.com
。 这一问题被广泛关注。一篇技术分析文章指出,这个广告语通常出现在音频的空白段落,属于模型在无语音输入时自行填补的一段“常见语句”
xianote.com
。模型并没有把它当成原音的转写,而是额外生成了这句话,就好像转录员自己加了一句宣传语
xianote.com
。显然,Whisper的训练语料中包含了大量带有这句口播广告的片段,模型在学习语言模式时将其内化为一种“常见结尾”。当识别时遇到类似语境(如结尾空白或某种提示音),模型便错误地输出了该句广告。这并非软件bug,而是训练数据遗留问题
xianote.com
。
5.2 成因分析:训练语料来源与模型幻觉
根据推测,Whisper模型的训练语料很可能包括了明镜传媒发布的大量视频音频。明镜旗下节目尤其《点点今天事》栏目,每期结尾往往由主持人(何频)口播“欢迎点赞、订阅、打赏支持我们的节目”,这与Whisper输出的句子高度吻合。由于明镜节目发布于公共平台(如YouTube)并带有字幕或转写文本,OpenAI在收集多语种训练数据时可能抓取了这些内容
x.com
。结果,明镜的广告语在巨量数据中重复出现,使模型将其视作中文音频转文字的一部分惯用语。简单类比,这类似于模型把电视台惯用的“广告之后见”也学进去并在静音处输出一样。 技术社区讨论认为,这种现象属于模型的幻觉输出,即输出训练中学过的常见句型而非输入所含信息
xianote.com
。幻觉背后的原因正是训练数据的“污染”:包含了模型任务无关但被模型捕捉到的模式。语料污染在这个案例中指,明镜的广告词作为一种噪声混入了Whisper的训练库,并遗留下来干扰模型的行为
xianote.com
。文章把这个比喻为“吃进各种食物,消化吸收有用的营养,但一些废料残留排不出去,这句广告语就是没排掉的废渣”
xianote.com
。因此,这一现象更多是AI训练层面的副作用,而非明镜主动为之。然而从结果看,明镜传媒的品牌和口号通过AI模型在无数场景中意外露出,获得了奇特的“曝光”。
5.3 是否构成恶意“语料污染”的讨论
对于这一事件,有人质疑:明镜广告语高频出现,是否意味着有人故意利用模型训练做广告,甚至是一次有意为之的舆论投放?目前并无证据表明明镜或中方势力蓄意干预OpenAI的训练数据。更合理的解释是,明镜作为产出海量中文内容的媒体,本身就被抓取收录,这对任何开源大模型来说都难以避免。毕竟,Whisper的数据涵盖各类来源,其中自然包含流行的YouTube中文频道音频,明镜恰是此列。在未对数据进行充分清洗的情况下,出现这类无关片段属正常的技术问题。 然而,从效果上讲,这也提示了一个可能的风险:外宣内容可以通过AI模型进入全球应用场景。试想,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AI模型反复输出某媒体的宣传口号,这无形中起到了广告乃至洗脑作用。虽然当前案例只是蹩脚的点赞请求语,但如果换作更隐蔽的政治宣传标语,亦可能“润物细无声”地散播。这引起了对AI训练数据透明度和净化的关注。有开发者已经在GitHub上提出issue讨论,建议跳过音频开头固定BGM,以避免模型产生日志所示的“请不吝点赞订阅转发…”幻觉
github.com
。 就本事件而言,可以认定Whisper模型输出明镜广告语是训练语料污染的结果,但应归咎于模型开发方的数据处理不足,而非明镜方面的主动操控
xianote.com
。当然,对于明镜传媒来说,这一意外现象倒带来了某种争议性的知名度。一些网民戏称其为“AI时代的软性广告”,调侃明镜“广告打到OpenAI头上去了”。从宣传代理的角度看,这固然出乎各方意料,但也从侧面说明:明镜内容在公开渠道的覆盖面够大,才会“喂饱”AI模型。在未来,如何防范类似语料污染导致的舆论导向偏移,将成为AI伦理和网络治理的新课题。
6. “外宣代理”指控的证据效力与法律风险评估
以上从多个层面梳理了明镜传媒、何频与李其被怀疑充当中国对外宣传代理的依据。那么,这些指控和疑点在法律上有多大效力?相关个人或机构可能面临何种法律风险?本节将对此进行评估。
6.1 涉嫌“外宣代理”的证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首先,需要明确在法律语境下定义“对外宣传代理”或“代理舆论”的标准。以美国法律为例,《外国代理人登记法》(FARA)要求代表外国政府从事政治宣传、游说等活动的个人或组织必须登记为“外国代理人”。要认定某媒体或人士为外国政府代理,通常需要硬证据证明其接受了外国政府或其控制实体的指示、资金或其他实质控制,以从事影响公众舆论的活动。 针对明镜传媒,目前掌握的更多是间接证据和行为模式推断。比如:陈军/Wu征资金链的爆料、节目内容与官方口径相似、社交平台管控言论等。这些对于舆论判断具有参考价值,却未必能在法庭上证明明镜受控于中共政府。资金来源证据方面,若能拿出银行转账记录、公司持股文件显示中方资本注入明镜,则很有力。然而迄今此类文件未公开,只有刘刚等人的爆料和推测
backchina.com
。这些爆料在法律上属传闻,除非提供第一手材料或证人证言,否则难以单凭其给明镜定性。 人员控制证据方面,需要证明何频、李其等人与中共统战或宣传部门存在指令链关系。这可能通过泄露的通信、合作协议等体现。目前并无这类直接证据。何频虽然与许多中共官员有私交,但私人交往不等于接受官方指令;李其受聘智库、媒体工作,从履历看也找不到直接政府任命或指派的痕迹。言论相似本身并非法律证据,因为相似的观点可以出于独立表达,也可以巧合一致。即便明镜大量内容迎合官方,这只能说明动机可疑,不能证明其受雇履行任务。 因此,从证据角度分析,要在法律层面认定明镜或何频、李其为“中国对外宣传代理”,目前的公开资料还远不足以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更多是舆论和学界基于行为的推断。像胡佛研究所那样的研究报告可能列出他们的倾向性,但学术报告并非司法证据。若美国司法部或安全机构要调查,他们需要掌握更实锤的资料,比如明镜账目往来、内部通信证明接受中共指令等等。在没有这些证据之前,对明镜的指控主要停留在政治层面,而非法律定性。
6.2 相关各方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与后果
尽管证据不足,目前来看明镜传媒及相关个人并未陷入法律诉讼或制裁,但这并不意味着毫无风险。一旦美国等国政府获取充分情报,确认其充当未登记的外国代理人,可能采取下列措施:
FARA登记要求或法律诉讼: 美国司法部可以要求明镜传媒或何频本人依据FARA进行登记,将其标识为外国代理机构。如不配合,最严重可面临刑事起诉和经济处罚
voachinese.com
。2018年,美国已要求新华社、CGTN等多家中国官媒在美分支注册为外国代理人
voachinese.com
。明镜虽然不明言是官媒,但如果认定其实质受控于中共,亦可能被列入名单。这将极大损害明镜的声誉和运营自由。
签证与居留影响: 何频和李其目前均在美国生活工作。倘若被认定为从事未申报的外国政治活动,他们的签证或移民身份可能受影响。最极端情况下,当局可取消相关人员签证、限制其活动甚至要求离境。不过这是建立在明确证据基础上的严厉行动,短期内发生概率不高。
民事法律风险: 如果明镜被证明收受境外(中共)经费却对外募款称独立,可能涉及欺诈或违约的问题(对赞助者不实说明)。观众或资助人理论上可提出民事诉讼,指控其商业欺诈要求赔偿。但这需要原告有具体损失,且证明因明镜隐瞒身份受骗,实践中举证较难。另一方面,何频/李其在节目中的某些不实言论也潜藏名誉风险。例如误译Stephen Walt文章被当事人认为造谣,可能导致法律警告甚至诉讼(尽管跨国诽谤案执行难度较大)。
被调查和监控: 在法律行动前,相关部门可能对明镜及其人员展开更严格的监控调查,包括情报部门监视资金流、通信等。一旦发现实质证据,他们才会启动法律程序。因此,明镜方面未来一段时间或处在美国执法部门的“关注名单”上。这对其正常采访报道也可能带来干扰。
反过来,对于爆料者和批评者,亦要注意法律风险。若无硬证据公开就直接指称某人为“特务”或“代理人”,可能被对方控告诽谤。在西方法律下,媒体人属公众人物,诽谤诉讼门槛较高,批评者只要有合理依据即不算恶意诋毁。然而仍需小心用词,避免做出确定性的指控而无证据支撑。因此本报告开头特别给出法律免责声明也是出于这个考虑——我们列举迹象和观点,但不做法律层面的定罪结论。
6.3 结论:现有分析的局限性与进一步观察建议
综合评估,目前对于明镜传媒、何频、李其是否充当中共对外宣传代理的研判,主要依据其资金疑云和言行特征,两方面均提供了强烈但尚非铁板钉钉的指向性。一方面,明镜的可疑金流和投资背景(陈军、吴征等)使其财务独立性大打问号
backchina.com
;另一方面,其内容立场与中共外宣基调的高度重合
x.com
以及对舆论的操控行为,都与“外宣喉舌”形象暗合
pincong.rocks
blog.wenxuecity.com
。这些迹象在逻辑上串联起来,构成了相当有说服力的间接证据链。然而,缺乏法律层面的直接证据,使得这一链条尚不足以在法院或执法程序中定性为“代理人活动”。 从风险角度来说,明镜传媒正站在舆论与法律的灰色地带:如果继续被曝光更多内情(例如财务记录或内部指令),不排除会触发司法介入和公众抨击的“双重危机”。对于何频和李其个人而言,他们需要意识到在美国从事可能影响舆论的行为,一旦被认定服务外国利益,职业生涯和自由都将受到严重冲击。即便不论法律,在道德舆论场上,一旦公众认定其为“带任务的记者”,则信用破产,媒体价值尽失。 因此,本报告的结论是:目前可以合理怀疑明镜传媒集团以及何频、李其具备某些中国对外宣传代理的特征,但尚无法断言其法律上属于外国政府代理人。后续有必要持续关注以下几方面动态:
美国司法或情报部门是否对明镜展开调查或提出FARA相关要求,这是验证其身份的重要风向标。
是否有内部知情者或文件泄露,能进一步揭示明镜与中共官方的关联细节。
明镜自身言行的变化:是进一步朝官方口径靠拢,抑或开始调整以自证独立。
对于受众和研究者,我们建议以批判性思维看待明镜传媒的内容。当其观点与中共立场不谋而合时,需要更多质疑;当其自诩独立却躲避敏感议题时,需要读懂弦外之音。同时,希望明镜方面能够正视外界关切,提高透明度,比如公开主要资金来源、欢迎不同意见讨论等,以澄清自身定位。唯有如此,才能打消疑云,或让真相水落石出。 参考资料:
明镜传媒创始背景及发展:
zh.wikipedia.org
m.creaders.net
hoover.org
明镜资金来源相关爆料:
backchina.com
blog.creaders.net
何频个人履历与言论评价:
web.archive.org
zh.wikipedia.org
m.creaders.net
李其教育及媒体经历:
asiasociety.org
程益中对明镜立场的评价:
x.com
明镜节目亲官方倾向实例:
blog.wenxuecity.com
blog.wenxuecity.com
明镜YouTube评论控制现象:
pincong.rocks
pincong.rocks
Whisper模型明镜广告语问题分析:
xianote.com
xianote.com
美国FARA对中媒要求及相关报道:
voa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