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想
空间首页
|
博客
|
相册
|
存档
|
朋友和群组
|
个人资料
|
留言
文章分类
上传
Our Sponsors
快速导航
首页
论坛
Classified Search Engine
黄页/二手
北美个人空间
免费注册
登录
友情链接
更多...
统计
点击: 188070
帖子数量: 3131
开辟个人空间: 2022-10-16
最后更新: 2025-09-12
RSS订阅
荣誉的基因:日本为何走出了与中国不同的道路
2025-09-06 07:56:18
>>文章内容
一楼献给三国演义
胡思 |
点击: 0
|
评论: 7
|
分类: 上传
|
论坛: 温哥华不眠夜
|
论坛帖子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
或
分享到朋友圈
,谢谢!
分享:
分享到微信
文章评论
胡思
无题
历史有时候像家谱,不只是事件的堆砌,而是文化基因的遗传。我们今天看到日本的强大、严谨、甚至有点“轴”的社会风格,其实早在上千年前就埋下了种子。这颗种子就是“荣誉文化”。
一、三国演义的错觉
先从一个大家熟悉的画面说起: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两军对阵,总有个武将骑马出列,大喊:“来将何人!”然后单挑几合,胜者扬名立万,败者人头落地。我们读得热血沸腾,好像中国古代战争都是这么“公平决斗”式的比武大会。
可惜,这是小说家的浪漫主义。翻开《三国志》《史记》,正史中的战争是旌旗蔽日、万矢齐发,主将很少真的骑马跑出去单挑。真这么干,往往下场就是“全军士气崩溃+主帅战死”。在冷兵器的大规模作战中,个人武勇只是锦上添花,根本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换句话说,中国战场里的“阵前单挑”,主要存在于读者的想象里。
二、元寇与“纳诺利”的笑话
然而,当元朝的大军渡海进攻日本时,却见识到了截然不同的一幕:日本武士大张旗鼓地跑到阵前,骑马亮相,高声喊出自己的名字(这叫“名乗り”,类似“大家好,我叫武田信玄二世,今天请多关照!”)。然后就摆好架势,准备来一场干净利落的单挑。
问题是,蒙古和南宋降军可没这雅兴。他们的战术是弓箭齐发、队列推进,管你叫什么名,直接万箭齐射。于是,许多满怀荣誉感的日本武士,还没来得及施展刀法,就被射翻在地。场面一度十分滑稽。
这不是日本武士战术的失误,而是文化基因的使然。在日本人的战场观念里,个人荣誉大于一切。即便牺牲了效率和胜算,也要保住脸面与名声。这种做法看在蒙古军眼里是“愚蠢”,但在日本社会眼里却是“高贵”。
三、文化的深层遗传
问题来了:这种“阵前单挑”的传统是不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呢?
答案是否定的。中国的“阵前对将”更多是文学加工,历史上并无制度化传统。而日本的单挑,却是货真价实、可考的武士习惯,至少在镰仓时期就有了。它不是照搬自中国,而是日本本土武士阶层——一个以家族名誉和个人勇武为核心的集团——自然生长出的文化。
所以,日本这种荣誉文化,不是偶然,而是基因。它像DNA一样,早早就写入了武士道之中,并持续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你今天在东京街头看到的守规矩、重承诺,乃至公司职员拼命加班的“社畜精神”,其实都是这种文化的现代延伸。
有趣的是,日本这一套和欧洲中世纪的骑士文化惊人地相似。
欧洲骑士讲究“骑士精神”,要公开亮身份,公平对决,不许偷袭。
日本武士讲究“名乗り”,要喊出家名,单挑立威,不许背刺。
在效率上,这两套文化都显得笨拙,但它们的共同点是:个体荣誉就是家族乃至社会地位的资本。这也是为什么日本和欧洲都发展出浓烈的“荣誉至上”文化,而中国则更强调“集体存续”与“国家机器”的运作。
所以你会觉得:日本在很多地方都和欧洲像,荣誉观念只是最典型的一环。严格等级制、对秩序的执念、甚至“宁死也要守住颜面”的决绝,都是类似的文化基因。
四、千年差距的背后:制度与基因
文化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它背后往往有制度支撑。
在中国,庞大的帝国机器需要的是集体作战、纪律严明、将帅运筹帷幄,所以个人单挑成不了气候。
在日本,分散的武士社会靠领主与家族维系秩序,个体的声誉就是家族的资本,于是荣誉成了至高无上的法则。
这两种制度,像两条基因链,把中日社会带向了不同的方向。中国形成的是“集体为大、个体淹没”的文化,而日本形成的是“荣誉为先、个人即家族”的文化。
五、结语:差距不是今天的差距
所以,当我们感叹“为什么今天的日本在某些方面这么强大”时,别以为只是现代差距。那是上千年的差距,是千年基因的沉淀。就像你家族里从曾祖父起就写诗作画,到你这里也还会写几句打油诗;另一家族从祖上起就经商做买卖,到孙子辈也能谈判杀价。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弥补的。
历史的遗传,比我们想象得更顽固。日本的荣誉文化,正是它能在近代迅速崛起、并持续影响世界的重要根源。而这一切,其实早在元军第一次见到那个喊着“纳诺利”的武士时,就已经昭然若揭了。
2025-09-06 07:59:32 |
引用
Re: 荣誉的基因:日本为何走出了与中国不同的道路
。。。。。。。。
2025-09-06 08:10:41 |
引用
艾am板豬
胡思
无题
对比之下,中国的文化基因走向了另一条道路。不是荣誉,而是权力、金钱、面子。
所以你会看到大量的山寨与抄袭:不要脸地剽窃,却还能吹嘘“自主创新”。
你会看到满地诈骗信息:不要脸地坑蒙拐骗,却能堂而皇之地包装成“生意”。
你会看到无数劣质产品:不要脸地牺牲质量,却还敢喊“世界领先”。
你会看到官场上的权力崇拜:不要脸地追逐地位,却完全不谈责任与荣誉。
你会看到论坛上的赚镑丑态:靠着一副油嘴滑舌,混上了版主,利用自己的微尘般的权力,给自己加精而毫无羞耻
@本坛第一毒舌
这一切,正是“不要脸文化”的深层产物。它不是某个时代的偶然,而是几千年制度遗传的必然。
2025-09-06 08:10:49 |
引用
无题
2025-09-06 08:14:13 |
引用
艾am板豬
明娘娘
无题
胡思
写道:
对比之下,中国的文化基因走向了另一条道路。不是荣誉,而是权力、金钱、面子。
所以你会看到大量的山寨与抄袭:不要脸地剽窃,却还能吹嘘“自主创新”。
你会看到满地诈骗信息:不要脸地坑蒙拐骗,却能堂而皇之地包装成“生意”。
你会看到无数劣质产品:不要脸地牺牲质量,却还敢喊“世界领先”。
你会看到官场上的权力崇拜:不要脸地追逐地位,却完全不谈责任与荣誉。
你会看到论坛上的赚镑丑态:靠着一副油嘴滑舌,混上了版主,利用自己的微尘般的权力,给自己加精而毫无羞耻
@本坛第一毒舌
这一切,正是“不要脸文化”的深层产物。它不是某个时代的偶然,而是几千年制度遗传的必然。
明治维新vs.戊戌变法 的根本差异,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足球改革的 J-League vs.甲A 的根本差异,简直就是异曲同工!!!!!!根本在于思维逻辑上,中国的文化基因和土共的意识形态基因始于作伪,终于无耻,中间充满破坏规则,钻空子,玩文字游戏篡改解释制度规则,这种根性习性未来3百年无解!远离土鳖社会,远离精神病式半抽疯意识形态,远离土共,远离一切专制独裁社会,远离底层。。。加西网那五个年过花甲和年近花甲的老粉红五毛都深刻明白这些道理,他们活到死也不会回到包子治下的社会里去,其中温东小兵宁可每周7天每天9到10小时站着上班,每天晚间20-30分钟放风时段上加西(最近一周旧病复发不能每天放风了),也不愿意回到他赞美到了颠倒黑白地步的天朝,短脖子老狼宁可在加西发帖子宣称他最最最最钦佩的中国有史以来的领导人是习包子,也死活不会回到他钦佩的包子折腾的社会里。。
2025-09-06 11:39:36 |
引用
Re: 荣誉的基因:日本为何走出了与中国不同的道路
苏联的文化好
日本的文化好
都一个调性
忽悠
2025-09-06 12:30:03 |
引用
飞剑仙
胡思
无题
明娘娘
写道:
胡思
写道:
对比之下,中国的文化基因走向了另一条道路。不是荣誉,而是权力、金钱、面子。
所以你会看到大量的山寨与抄袭:不要脸地剽窃,却还能吹嘘“自主创新”。
你会看到满地诈骗信息:不要脸地坑蒙拐骗,却能堂而皇之地包装成“生意”。
你会看到无数劣质产品:不要脸地牺牲质量,却还敢喊“世界领先”。
你会看到官场上的权力崇拜:不要脸地追逐地位,却完全不谈责任与荣誉。
你会看到论坛上的赚镑丑态:靠着一副油嘴滑舌,混上了版主,利用自己的微尘般的权力,给自己加精而毫无羞耻
@本坛第一毒舌
这一切,正是“不要脸文化”的深层产物。它不是某个时代的偶然,而是几千年制度遗传的必然。
明治维新vs.戊戌变法 的根本差异,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足球改革的 J-League vs.甲A 的根本差异,简直就是异曲同工!!!!!!根本在于思维逻辑上,中国的文化基因和土共的意识形态基因始于作伪,终于无耻,中间充满破坏规则,钻空子,玩文字游戏篡改解释制度规则,这种根性习性未来3百年无解!远离土鳖社会,远离精神病式半抽疯意识形态,远离土共,远离一切专制独裁社会,远离底层。。。加西网那五个年过花甲和年近花甲的老粉红五毛都深刻明白这些道理,他们活到死也不会回到包子治下的社会里去,其中温东小兵宁可每周7天每天9到10小时站着上班,每天晚间20-30分钟放风时段上加西(最近一周旧病复发不能每天放风了),也不愿意回到他赞美到了颠倒黑白地步的天朝,短脖子老狼宁可在加西发帖子宣称他最最最最钦佩的中国有史以来的领导人是习包子,也死活不会回到他钦佩的包子折腾的社会里。。
权术 骗术 心术 炉火纯青
技术 艺术 学术 粗制滥造
2025-09-06 15:22:24 |
引用
发表评论
很抱歉,仅有会员才能发表评论。
请
点击此处
免费注册, 或者
点击此处
登录,登录后您便可以发表评论。谢谢!
design:水中月shuiyue.cn 生活因感动而精彩,理想在创造中放飞
加西网为
北美中文网
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一、三国演义的错觉
先从一个大家熟悉的画面说起: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两军对阵,总有个武将骑马出列,大喊:“来将何人!”然后单挑几合,胜者扬名立万,败者人头落地。我们读得热血沸腾,好像中国古代战争都是这么“公平决斗”式的比武大会。
可惜,这是小说家的浪漫主义。翻开《三国志》《史记》,正史中的战争是旌旗蔽日、万矢齐发,主将很少真的骑马跑出去单挑。真这么干,往往下场就是“全军士气崩溃+主帅战死”。在冷兵器的大规模作战中,个人武勇只是锦上添花,根本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换句话说,中国战场里的“阵前单挑”,主要存在于读者的想象里。
二、元寇与“纳诺利”的笑话
然而,当元朝的大军渡海进攻日本时,却见识到了截然不同的一幕:日本武士大张旗鼓地跑到阵前,骑马亮相,高声喊出自己的名字(这叫“名乗り”,类似“大家好,我叫武田信玄二世,今天请多关照!”)。然后就摆好架势,准备来一场干净利落的单挑。
问题是,蒙古和南宋降军可没这雅兴。他们的战术是弓箭齐发、队列推进,管你叫什么名,直接万箭齐射。于是,许多满怀荣誉感的日本武士,还没来得及施展刀法,就被射翻在地。场面一度十分滑稽。
这不是日本武士战术的失误,而是文化基因的使然。在日本人的战场观念里,个人荣誉大于一切。即便牺牲了效率和胜算,也要保住脸面与名声。这种做法看在蒙古军眼里是“愚蠢”,但在日本社会眼里却是“高贵”。
三、文化的深层遗传
问题来了:这种“阵前单挑”的传统是不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呢?
答案是否定的。中国的“阵前对将”更多是文学加工,历史上并无制度化传统。而日本的单挑,却是货真价实、可考的武士习惯,至少在镰仓时期就有了。它不是照搬自中国,而是日本本土武士阶层——一个以家族名誉和个人勇武为核心的集团——自然生长出的文化。
所以,日本这种荣誉文化,不是偶然,而是基因。它像DNA一样,早早就写入了武士道之中,并持续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你今天在东京街头看到的守规矩、重承诺,乃至公司职员拼命加班的“社畜精神”,其实都是这种文化的现代延伸。
有趣的是,日本这一套和欧洲中世纪的骑士文化惊人地相似。
欧洲骑士讲究“骑士精神”,要公开亮身份,公平对决,不许偷袭。
日本武士讲究“名乗り”,要喊出家名,单挑立威,不许背刺。
在效率上,这两套文化都显得笨拙,但它们的共同点是:个体荣誉就是家族乃至社会地位的资本。这也是为什么日本和欧洲都发展出浓烈的“荣誉至上”文化,而中国则更强调“集体存续”与“国家机器”的运作。
所以你会觉得:日本在很多地方都和欧洲像,荣誉观念只是最典型的一环。严格等级制、对秩序的执念、甚至“宁死也要守住颜面”的决绝,都是类似的文化基因。
四、千年差距的背后:制度与基因
文化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它背后往往有制度支撑。
在中国,庞大的帝国机器需要的是集体作战、纪律严明、将帅运筹帷幄,所以个人单挑成不了气候。
在日本,分散的武士社会靠领主与家族维系秩序,个体的声誉就是家族的资本,于是荣誉成了至高无上的法则。
这两种制度,像两条基因链,把中日社会带向了不同的方向。中国形成的是“集体为大、个体淹没”的文化,而日本形成的是“荣誉为先、个人即家族”的文化。
五、结语:差距不是今天的差距
所以,当我们感叹“为什么今天的日本在某些方面这么强大”时,别以为只是现代差距。那是上千年的差距,是千年基因的沉淀。就像你家族里从曾祖父起就写诗作画,到你这里也还会写几句打油诗;另一家族从祖上起就经商做买卖,到孙子辈也能谈判杀价。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弥补的。
历史的遗传,比我们想象得更顽固。日本的荣誉文化,正是它能在近代迅速崛起、并持续影响世界的重要根源。而这一切,其实早在元军第一次见到那个喊着“纳诺利”的武士时,就已经昭然若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