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2010-09-26 10:56:09在人類的歷史上,從未有過一家公司在光學領域有著如此卓越的貢獻和強大的開發實力,這就是獨一無二的Carl Zeiss,150年以來,蔡司在光學領域成為一個遙不可及的神話,甚至可以這樣說,每一個做光學設備的工廠,它的產品或多或少的都和蔡司有著直接或者間接的聯系,這是無法回避的事實。
1846年,卡爾.弗雷德裡希.蔡司先生在德國歷史名城耶拿創立了卡爾.蔡司公司。這家公司從為耶拿大學制造高質量的放大鏡起家,起初主要是生產顯微鏡和其它一些光學儀器。1866年,蔡司聘用了當時年僅26歲的耶拿大學教授恩斯特•阿貝(ernst karl abbe)為公司的研究員,這個牛人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蔡司的發展,可以說,沒有阿貝,就沒有今日的卡爾蔡司,甚至都不會有現代光學工業,同時這個人也是肖特玻璃工廠的創辦人之一,他死後遺囑將自己在蔡司工廠和肖特玻璃的股份全部捐獻出來,為紀念他的老朋友卡爾蔡司而創辦了卡爾蔡司基金會,這個基金會也是現今卡爾蔡司集團的奠基人和最大股東。
---------------------------------------------------
附注:恩斯特•阿貝(ernst karl abbe)的貢獻:他在 1866年開始與卡爾蔡司合作研制光學儀器,促進了德國光學工業的發展。以顯微鏡為中心,他的兩項重要貢獻為:①幾何光學中的正弦條件,確定了可見光波段上顯微鏡分辨本領的極限,為迄今光學設計的基本依據之一;②波動光學中的兩步成像理論——阿貝成像原理。a.b.波特1906年以實驗證明了這個理論。它成為近年以激光為實驗條件的光學變換基本理論之一。他在1867年制成測焦計,1869年制成阿貝折射計及分光儀。1870年後又制成數值孔徑計、高度計和比長儀等。1879年與o.肖托合作,研制成可用於整個可見光區的復消色差鏡頭。他還改進了不少天文觀察儀器。除了在光學的貢獻,恩斯特•阿貝有感當時工人所受的刻苦待遇,便在蔡司公司推行每天工作8小時、有薪假期、有薪病假、退休金等制度,成為現代雇員保障制度的先導者。
在鏡頭制造領域,卡爾蔡司的輝煌始於1890年發明的正消除色散攝影鏡頭(Anastigmat)。同年,普路塔(Protar)鏡頭問世;1896年,普蘭納(Planar)鏡頭發表,奠定了卡爾蔡司在色差糾正技術上的權威地位,而且直到現在,planar結構也是標准和中焦鏡頭首選的光學結構,各家的標頭和85mm鏡頭無一不是由planar結構稍作變化,或者根本就是原樣照搬而來。1902年,蔡司廠又設計出1:6.3的天塞(Tessar)鏡頭,這款鏡頭明快銳利,號稱鷹眼,直到現在長盛不衰,被稱為百年天塞。

1846年,卡爾.弗雷德裡希.蔡司先生在德國歷史名城耶拿創立了卡爾.蔡司公司。這家公司從為耶拿大學制造高質量的放大鏡起家,起初主要是生產顯微鏡和其它一些光學儀器。1866年,蔡司聘用了當時年僅26歲的耶拿大學教授恩斯特•阿貝(ernst karl abbe)為公司的研究員,這個牛人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蔡司的發展,可以說,沒有阿貝,就沒有今日的卡爾蔡司,甚至都不會有現代光學工業,同時這個人也是肖特玻璃工廠的創辦人之一,他死後遺囑將自己在蔡司工廠和肖特玻璃的股份全部捐獻出來,為紀念他的老朋友卡爾蔡司而創辦了卡爾蔡司基金會,這個基金會也是現今卡爾蔡司集團的奠基人和最大股東。
---------------------------------------------------
附注:恩斯特•阿貝(ernst karl abbe)的貢獻:他在 1866年開始與卡爾蔡司合作研制光學儀器,促進了德國光學工業的發展。以顯微鏡為中心,他的兩項重要貢獻為:①幾何光學中的正弦條件,確定了可見光波段上顯微鏡分辨本領的極限,為迄今光學設計的基本依據之一;②波動光學中的兩步成像理論——阿貝成像原理。a.b.波特1906年以實驗證明了這個理論。它成為近年以激光為實驗條件的光學變換基本理論之一。他在1867年制成測焦計,1869年制成阿貝折射計及分光儀。1870年後又制成數值孔徑計、高度計和比長儀等。1879年與o.肖托合作,研制成可用於整個可見光區的復消色差鏡頭。他還改進了不少天文觀察儀器。除了在光學的貢獻,恩斯特•阿貝有感當時工人所受的刻苦待遇,便在蔡司公司推行每天工作8小時、有薪假期、有薪病假、退休金等制度,成為現代雇員保障制度的先導者。
在鏡頭制造領域,卡爾蔡司的輝煌始於1890年發明的正消除色散攝影鏡頭(Anastigmat)。同年,普路塔(Protar)鏡頭問世;1896年,普蘭納(Planar)鏡頭發表,奠定了卡爾蔡司在色差糾正技術上的權威地位,而且直到現在,planar結構也是標准和中焦鏡頭首選的光學結構,各家的標頭和85mm鏡頭無一不是由planar結構稍作變化,或者根本就是原樣照搬而來。1902年,蔡司廠又設計出1:6.3的天塞(Tessar)鏡頭,這款鏡頭明快銳利,號稱鷹眼,直到現在長盛不衰,被稱為百年天塞。

墨子 說道: Re: [ZT]光榮與夢想-百年光學巨人Carl Zeiss
2010-09-26 11:04:08
不過,大規模生產的民用蔡司鏡頭雖然已經擁有了卓絕的相質,但蔡司所生產的電影鏡頭才算是真正超越人類想象力極限的器材,考慮到電影膠片面積只有35mm相機膠片面積的一半,這些頂級電影鏡頭的素質就更加令人歎為觀止了,當然,和卓越的素質一樣,這些鏡頭的價格也都是非常昂貴的,一般都在數十萬美元左右,而且需要定制,特殊規格的鏡頭另外單獨報價。
墨子 說道: Re: [ZT]光榮與夢想-百年光學巨人Carl Zeiss
2010-09-26 11:13:26
和鏡頭相比,蔡司的SLR生產業務就不那麼令人振奮了,其主打品牌Contax在20世紀70年代和2005年兩次停產就足以說明問題,為應對新世紀的挑戰,蔡司放棄了自己的機身生產業務,轉而和各種各樣的公司合作,為他們提供鏡頭,並且將自己的部分135鏡頭轉入日本生產以降低成本和取得更好的市場成績,於是這就有了蔡司鏡頭的索尼DC,蔡司鏡頭的諾基亞手機,還有我們今天要介紹到的主角:蔡司的ZF接口手動鏡頭群(類似還有用於Pentax K卡口的ZK和用於M42螺口的ZS鏡頭發布,規格都是相同的,後文就不一一說明了)。
墨子 說道: 無題
2010-09-26 12:28:41
ZF系列鏡頭一共有7支,Distagon T* 2.8/25,Distagon T* 2/28,Distagon T* 2/35,Planar T* 1.4/50,Planar T* 1.4/85,Makro-Planar T* 2/50,Makro-Planar T* 2/100,下面我們將一支一支的講述他們的來龍去脈,前生今世。
墨子 說道: Re: [ZT]光榮與夢想-百年光學巨人Carl Zeiss
2010-09-26 12:34:04
在介紹這支Distagon T* 2.8/25之前,我們先從它的名字Distagon開始說起。Distagon 這個詞來源於Distanz(距離),和Gonio(角度),由Erhard Glatzel博士(同時也是Hologon的設計者)設計,是專門用於單反相機的廣角鏡頭光學結構,這種結構被稱為反望遠或者叫逆焦,我們知道在旁軸測距相機上廣角鏡頭光學設計中有著非常棒的Biogon結構,但在單反上就沒法用這個結構了,原因是Biogon鏡頭後組鏡片離焦平面太近,而單反這個地方是有個反光鏡的,而且對於任何的對稱式設計的鏡頭而言,它對焦在無窮遠的時候的光學中心位置基本都在前後鏡組之間,也就是說任何對稱設計的35MM鏡頭最後一片鏡片和焦平面的距離都遠小於35MM,那反光鏡的活動空間就沒有了,要想讓鏡頭後組和焦平面之間空出一個反光鏡活動的位置,也就是一個法蘭焦距的長度,就必須使用特殊的光學設計將整個鏡頭的光學中心後移,甚至可以後移到最後一片鏡片的後面的空氣中。和無與倫比的Biogon相比,Distagon在像質上並不差,但付出了結構更復雜,體積也更大,加工和裝配精度要求都更高的代價,因此高質量的Distagon結構鏡頭一般都價格不菲。
在蔡司Distagon的家族裡有D16,D15,D18,D21, D25, D28和D35等,無一不是令人癡迷的好頭,不過生產出ZF接環的倒是只有Distagon T* 2.8/25,Distagon T* 2/28,Distagon T* 2/35這三支,就讓我們按部就班的來從Distagon T* 2.8/25說起吧。
Distagon T* 2.8/25,實際焦距25.7mm,光圈F2.8-F22可半檔調節,對焦距離0.17m到無限遠,光學結構10片8組,濾鏡口徑58mm,鏡頭直徑65mm,長度66mm全重480g 。
Distagon T* 2.8/25號稱是大師寇德卡最喜愛的一支鏡頭
墨子 說道: 無題
2010-09-26 12:44:36
不過在確善能制造這支鏡頭的初期可能遇到了一些規格上面的小問題,不少用戶反應初期的ZF D25在無限遠的距離上不能合焦,這是風景拍攝中的大忌,不過到後期解決了這個小毛病,朋友們如果想跳一支D25的話,最好還是帶上相機去試試看。
墨子 說道: Re: [ZT]光榮與夢想-百年光學巨人Carl Zeiss
2010-09-26 12:47:05
接下來要講講Distagon T* 2/28,Distagon T* 2/35這兩支F2口徑的鏡頭。
Distagon T* 2/28實際焦距28.5mm,最大光圈F2,最小光圈F22,最近對焦距離0.24m,光學結構10片8組,濾鏡口徑58mm,鏡頭直徑65mm,全場94mm,全重530g。
ZF Distagon T* 2/28實際上是從80年代初蔡司和雅西卡合作復活康泰時品牌之後推出的Contax T* 28/2(MM) Distagon改了個接口而來的,它使用了浮動對焦鏡組以滿足縮短最近對焦距離的需求,這支頭有著油畫般的色彩表現,在蔡司的三支28mm鏡頭 (Biogon 28/2.8,Distagon 28/2.8)裡面它的色彩堪稱首屈一指!與此同時它的平衡性做的也相當出色,具有超高的細節成像。黎明前的天空,昏暗的街角都是展示它功力的絕好戰場,從大家普遍的評價來看,這支頭把蔡司的色彩表現和空氣感體現的淋漓盡致,也許只有一件事情會阻擋你擁有它,那就是價格不菲。
Distagon T* 2/35據說就是大名鼎鼎的Distagon T* 35/1.4的ZF版,不過蔡司並沒有表示證實,而這兩者在光學結構上還是略有差別的。
Distagon T* 2/35實際焦距35mm,最大光圈F2,最近對焦距離0.3m,光學結構9片7組,濾鏡口徑58mm,鏡頭直徑65mm,全場73mm,全重530g。
這是一支令人難忘的鏡頭,它全開光圈分辨率就相當高,全開時的色彩也很好,暗角不大,BOKEH一流,在任何光圈下都有很高的清晰度,層次豐富、反差適中、色彩濃郁,另外這支鏡頭的變形控制非常好,像場也做的很平,再加上純粹的金屬和玻璃的設計,無論什麼樣的溢美之詞加在它身上都不算過分。
墨子 說道: 無題
2010-09-26 13:32:31
Planar,這是個令人激動的名字。1896年,由天才數學家Paul Rudolph博士設計, 雙高斯結構,取名Planar,為平坦之意,這是鏡頭發展史上的一個極其重要的裡程碑,它首次實現了在大光圈的時候提供無像散的像場,而且能對球面像差做出非常好的矯正的光學結構,這使得能以較大光圈擁有高質量的光學表現成為了現實,Planar也是現代標頭的鼻祖,幾乎每一支標頭都是Planar結構的或者借鑒了Planar結構,部分Planar結構的鏡頭甚至被譽為人類所能達到的光學極限,從他們的表現來看,真算是實至名歸。
需要著重強調的是,並非所有的Planar結構鏡頭都能達到光學極限的地步,Planar結構作為一個傳統的設計,非常適宜於標准鏡頭,而往往標頭都是最便宜的鏡頭規格,所以受光學材料和加工工藝成本的制約,常規的planar標頭在全開光圈時候的分辨率往往並不能使人滿意,需要收小兩檔之後,才能體驗到它那卓絕的像質。
值得一提的是兩支特別的Planar標頭,一支是蔡司在1996年為了紀念Planar結構出現100周年推出的紀念版標頭Planar 55/1.2,它才是當之無愧的標頭之王,在全開光圈下就有著優異的分辨率和非常平坦的像場,各種像差也糾正到了幾乎完美的程度。另一支特別的Planar標頭則是1966年蔡司為NASA專門設計的Planar 50/0.7鏡頭,它搭載在阿波羅計劃中的繞月探測衛星上用於拍攝月球背面的地形和地貌,因此在用料和制作上不惜工本,得到的成像質量也是相當驚人的,可以說遠遠超出我們一般人的想象力極限。
而Planar T* 1.4/50 ZF則是由這支為康泰時C/Y卡口機身設計的Planar 50mm F1.4略做改動而來,它是蔡司Planar結構的代表作,在F1.4口徑的50mm鏡頭中,它是站在世界之巔的王者。
Planar T* 1.4/50 ZF,實際焦距51.7mm,最大光圈F1.4,最小光圈F16,可半檔調節,最近對焦距離0.45m,光學結構7片6組,濾鏡口徑58mm,鏡頭直徑65mm,長度45mm全重330g。
這支鏡頭承襲了廣受好評的Contax C/y Planar 50/1.4的主要設計,但在使用的光學材料上略有變化,鍍膜上也有所不同,因此ZF版的Planar T* 1.4/50實際上光學素質是要好於C/Y卡口的50/1.4的,最突出的一點就是提高了在F1.4-F2口徑段的銳度,改善了大家都不是特別滿意的最大光圈偏軟現象,此外,這只鏡頭的成像柔和,色彩鮮艷飽滿,分辨率高。F1.4和F2時成像素質優異,反差和分辨率略低,邊緣部分有難以察覺到的畸變,從F2.8開始成像質量就令人非常驚訝,F4時候達到最佳,中心和邊角都有高水准表現,對高光和暗部的描寫准確,質感逼真,層次豐富。和尼康的AF 50/1.4相比,ZF 50/1.4在銳度和反差的匹配上顯得更加流暢和游刃有余,色彩油潤,而尼康AF50/1.4色彩則略有些幹。
如果說硬要給這枚鏡頭找一個缺點出來,那就是它的焦外虛化有些生硬了,可相比它卓越的光學素質來說,這是多麼微不足道的一個缺點啊。
墨子 說道: 無題
2010-09-26 13:34:12
Planar T* 1,4/85,實際焦距84.8mm,最大光圈F1.4,最小光圈F16,可1/2檔調節,最近對焦距離1m,光學結構6片5組,濾鏡口徑72mm,鏡頭直徑77mm,全長62mm,全重570g。
Planar T* 1,4/85 ZF是這7支ZF鏡頭裡面口徑最大的一支,這也是蔡司推出的第五支135系統用85mm焦距大口徑鏡頭了,最早的是C/Y(Contax/Yashica)Sonnar T*85/2.8(5片4組),然後是比較常見的C/Y Planar T*85/1.4(6片5組),極為少見的是限量版的C/Y Planar T* 85/1.2(8片7組),還有一個跟限量版差不多罕見的是自動對焦的Contax N 卡口的Planar T* 85/1.4(10片9組),可以看出,ZF版的85/1.4實際上是繼承了C/Y卡口的85/1.4的結構略做改動的結果,實在不能稱為一支新鏡頭,不過生產商也變了,C/Y鏡頭的生產商是富岡光學,ZF則改為確善能(另有小道消息稱之前的contax鏡頭所用玻璃是由德國肖特玻璃廠提供的,現在ZF則改用了Hoya提供的環保玻璃)。
Planar 85/1.4 ZF是蔡司ZF卡口鏡頭群裡面最富吸引力的一支,單單是外表就足以激起你的購買欲望,做工精良的全金屬鏡筒,最前端的鏡片清澈無比,鍍膜顏色是淡淡的青綠色,就像一只眉目含情的大眼睛一樣看著你,令人癡迷,令人沉醉。不過,這也是最難以掌握的一支鏡頭,它就像是一個像黃蓉那樣冰雪聰明的姑娘,每當你覺得已經把她握在手中的時候,卻總發現她小腰一扭就逃出了你的掌心,沒辦法,再重來一次吧,Planar 85/1.4 ZF亦是如此,它最大光圈只有F1.4,雖然淺淺的景深對於營造氣氛非常有好處,但也帶來了對焦上面的極度困難,很少有人能把它又快又准的對好焦的。也許你激動不已的拍攝了xxx張照片之後,回家放大一看,卻只有那麼3,5張是合焦的其他都在兩可之間,那時的沮喪是可想而知的。加上尼康能使用ZF系列鏡頭的機種對焦屏一貫的做的不是那麼的亮,在對焦上難度就更大了,要用好這支Planar 85/1.4 ZF,先得練好鷹眼功,還要練好鐵手功,然後最好給相機換個裂像對焦屏,多說一句,AIS接口的ZF鏡頭裝在D200及以上的機身上時的確有合焦提示的功能,不過1.4的光圈還是太大太大了,不要盲目相信相機,學會利用裂像對焦屏還是很必要的。
很多朋友喜歡使用85mm鏡頭來拍攝人像,因此這個焦距的鏡頭也被稱為美人頭,在高手輩出的中焦鏡頭戰場上,最優秀最均衡的永遠是蔡司的Planar T*85/1.4,佳能大了半檔光圈的EF 85/1.2L軟肋是最大光圈下銳度不夠,而尼康Nikkor 85/1.4則是層次上有所欠缺,色彩顯得比較幹,不夠油潤(小編個人覺得尼康色彩最好而且層次和反差都比較合適的鏡頭是180/2.8ED)。planar T* 85/1.4 ZF比經典的C/Y卡口Planar T* 85/1.4在色彩上更加討好,這應該是新的T*鍍膜和新玻璃的功勞,具體來說, planar T* 85/1.4 ZF的色彩並不像前代那麼厚重,變得清雅而且溫暖,原本那種連空氣都像是有質量了的粘滯感消失了,代之以通透清麗而且層次更加豐富的表現,色彩還原也偏向於真實,這和康泰時G系統的中焦鏡頭G90的表現有些類似,也許百年蔡司也在不斷的尋求著自身的改變吧。
這是一支極難掌握的鏡頭,它非常不適合在需要快速抓拍的場合使用,它更適宜於在安靜閒適的環境中細細的品味把玩。如果你想要135系統中最頂級的光學素質,如果你想要135系統中最好的做工與用料,如果你想知道什麼叫驚艷,就選擇這支Planar 85/1.4 ZF吧,如果沒有用過這支鏡頭,你的攝影生涯總是會存在些遺憾的。
墨子 說道: 無題
2010-09-26 13:40:39
Makro-Planar最開始叫做S-planar,S 代表的是Special Purpose,也就是特殊用途的意思,這支Makro-Planar T* 2/50實際上來源於蔡司的S-Planar T* 60mm F2.8。S 代表的是Special Purpose,也就是特殊用途的意思。S-planar一共有兩只,一支是S-Planar 100mm F4,只能接皮腔使用;另外一支就是S-planar 60mm F2.8。S-planar 自90年代開始改名為Makro-planar ,放大倍率均為1:1,之後還演化出“c”版,c的意思是compact,鏡頭結構不變,放大倍率變為1:2,鏡頭縮小一圈,便於攜帶。S-planar 60mm F2.8於1978-1989年之間生產,其間又細分為3代。S-planar 60/2.8最開始作為半導體制造工業中曝光電路圖使用的(就是最早的光刻機鏡頭),在玩家的眼裡,他被譽為2米內的王者,在這個范圍內沒有哪支鏡頭可以與之爭鋒。他的表現尤以1:10的時候為佳,解像度最高,變形幾乎為零。其實S-planar 60/2.8在無限遠的表現仍然可圈可點,對於慧像差的校正達到了完美的程度,即使是在所有蔡司135鏡頭裡面,它的表現依舊足以名列TOP5之內。
回到Makro-Planar T* 2/50上來,這支鏡頭實際焦距51.6mm,最大光圈F2,最小光圈F22,最近對焦距離0.24m,光學結構8片6組,最大放大倍率1:2,濾鏡口徑67mm,鏡頭直徑72mm,長度65mm,全重530g。
有句名言叫做微距無弱旅,這支Makro-Planar T* 2/50則是高手中的高手,除了蔡司一貫優秀的色彩還原,良好的反差層次和不錯的銳度之外,這支鏡頭的特色是立體感非常強,在用幻燈機投影出的大幅照片上,可以清晰的分辨出每一處細小的細節來,令人震撼不已。
墨子 說道: 無題
2010-09-26 13:42:34
Makro-Planar T* 2/100 ZF實際焦距97.5mm,最大光圈F2,最小光圈F22,可半檔調節,最近對焦距離0.44m,光學結構9片8組,放大倍率1:2,濾鏡口徑67mm,鏡頭直徑76mm,全長89mm,全重680g。
Makro-Planar T* 2/100 ZF應該是從前代的Makro Planar T* 100/2.8略作改進而來。這支微距鏡頭實力最強的地方並不僅僅是於微距,它從微距到人物再到風光通吃,微距鏡頭常見的那種刀劈斧刻般的銳利在它上面是見不到的,它的特色是層次豐富反差適中的銳,高分辨率只是基礎,輔以適當的反差和層次,使得這支鏡頭對於色彩的還原有著絕佳的表現,而且最重要的是,它在柔和中不失細節,而且,當你在某一個地方投入更多的注意力時,你就能看到更多的細節,層次似乎是源源不斷的從照片中撲面而來,令人歎為觀止。面面俱到,樣樣都強,這就是對這支鏡頭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