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首页 | 博客 | 相册 | 存档 | 朋友和群组 | 个人资料 | 留言

芬兰研制出沙电池,可储存热量数月且不损失能量 

艾am板豬 发表于 - 2025-07-14 14:15:53
在北部小镇Kankaanpää,冬季气温通常会骤降至零下20摄氏度。

一座不起眼的筒仓静静地矗立在一座发电厂的边缘。但在层层隔热材料之下,是一个炽热的核心——不是火,也不是燃料——只是普通的沙子,被加热到超过500摄氏度。

它能将热量储存数月之久,且不会损失能量。

这就是极地夜能公司(Polar Night Energy)的沙电池,一种芬兰的创新解决方案,将可再生能源以热能的形式储存在地球上最丰富的物质中。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分享:
分享到微信

文章评论

胡思
Re: 芬兰研制出沙电池,可储存热量数月且不损失能量
中国沙热电池(Sand Battery)研究与应用全景 —— 2025 年中期观察

一、技术缘起:从芬兰概念到“中国方案”

沙热电池的核心思路,是将可再生电(风电、光伏)转化为 500°C–1000°C 的高温热,长期储存在干沙床中,需要时释放热量供工业或供暖使用,或通过汽轮机发电。

该技术源于芬兰 Polar Night Energy 2022 年投运的世界首座商用装置。中国自 2023 年起迅速跟进,提出更大尺度、适用于北方供暖与工业蒸汽场景的“沙子热力电池”本土化方案。

二、研发动向:中国沙热研究主要集中在清华系+能源央企

  1. 清华大学魏飞、张晨曦团队联合鄂尔多斯实验室,率先构建“电磁感应加热沙床”系统,电-热转换效率超过 90%,沙床温度最高可达 800°C。
  2. 2025 年 6 月,中国首座 MWh 级沙热电池中试装置投运,实现了“加热 - 储热 - 放热”完整闭环,可产出 0.8 MPa 饱和蒸汽,接入工业管网。
  3. CETC 博微峰泰联合西安交大,尝试沙粒储热+超临界 CO₂ 涡轮发电,正在研制“沙热→电”直接耦合的高效率路径。
  4. 目前国内沙热储能密度已达 120~450 Wh/kg,热损控制在每月 2% 以下。
    三、沙热电池的典型示范与应用场景

    1. 内蒙古准格尔旗大路工业园已部署 MWh 级沙热仓,提供饱和蒸汽用于化工园区。
    2. 乌兰布和沙漠新能源基地正规划 60 万 kWh 热储容量,支持绿电+沙热+绿氢的全链条。
    3. 华电酒泉 CSP(聚光熔盐发电)站引入沙粒作为熔盐的夜间预热层,降低冻结风险。
      四、为何中国西北是沙热电池的天然试验田?

      1. 沙源丰富:风积沙、河沙成本低于熔盐,筛选烘干即可使用。
      2. 弃风弃光严重:部分沙戈壁地区风光弃电率高达 5~20%,沙热可作为“季节级储能”。
      3. 北方冬季供暖刚需:城镇热负荷大,沙热+换热站可替代煤锅炉。
      4. 工业蒸汽市场广阔:冶金、煤化工、盐湖提锂等大量需求 300~700°C 工艺热。
        五、沙热电池 vs 其他储能技术

        与熔盐储热、锂电池对比,沙热电池具备:

        • 成本极低(<10 欧元/kWh 热能),远低于锂电(>300 欧元/kWh);
        • 储能时长从 10 小时到 6 个月不等,适合跨季节储能;
        • 安全性高:不燃不爆,原料绿色;
        • 输出为热能(可发电),不适合直接为电动车供电,但适合工业和供暖。

        不足在于:热→电转换效率仅约 30%,适合在热负荷侧直接使用。

        六、能量怎么“搬出去”?热能无法长距离传输怎么办?

        由于热量不能远距离运输(热水管道仅适合 5–10 km 半径),沙热电池输出的热必须就地使用,或转换成可远送的形式,如:

        1. 热→蒸汽→汽轮发电→电网并网(转换效率约 30%);
        2. 热+绿电制氢,或制绿氨、甲醇等可运输的化学燃料;
        3. 将热源旁边部署工业负荷(如冶金厂、化肥厂),就地消纳;
        4. 将沙热仓建在城市近郊,夏天靠特高压输电进城“充热”,冬天释放供热。
          七、面临挑战与下一步

          • 汽轮机小型化与高温耐热材料仍是工业痛点;
          • 热量价值变现机制不成熟,仍依赖项目补贴或碳减排收益;
          • 政策标准尚不明确,缺乏统一设备、安全、计量标准;
          • 热输送半径限制应用范围,需精准匹配用热负荷。

          八、结语

          中国沙热电池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沙漠与园区的“双场景”示范。

          科研层面清华、西交等已完成 MWh 级持续运行验证;

          产业层面,内蒙古、甘肃多个风光大基地已将其列为储能方案;

          政策层面,正在研究将其纳入“沙戈壁光伏+长时储能”专项。

          如果未来 2–3 年能将热损控制在每月 2% 以下,热电成本降至每千瓦时热 0.15 元以下,沙热电池将成为中国北方“减煤供热”“可再生电调峰”和“工业高温脱碳”的关键补能技术之一。

2025-07-14 16:36:16 | 引用
无题
概念产品和普及产品。。。概念产品可以是天文数字价钱。普及价钱必须越贴地越有优势。。。。

2025-07-14 16:47:53 | 引用
lcheung123

发表评论

很抱歉,仅有会员才能发表评论。

点击此处免费注册, 或者点击此处登录,登录后您便可以发表评论。谢谢!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