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2010-03-25 14:38:57
2
1992年8月,韓國總統盧泰愚對前往韓國訪問的時任山東省副省長李春亭說:“我的祖籍在山東,先祖是太公姜子牙。”並殷切地期望能幫他尋根,拜祭盧氏先祖。
回國後,李春亭親自批示,要求省史志辦公室快速查詢盧氏在山東根族的佐證材料。省史志辦接到通知後,快速運轉,以文件形式向全省史志系統發出了“緊急通知”,展開了廣泛的盧氏族姓的歷史調查。
經過一段時間,山東省地方史志辦公室組織精幹力量采訪調查,收集資料。從省方志館、省圖書館、省情庫電子信息網,收集查閱了大量方志、家譜等文獻資料,走訪了外事、文化等部門,采訪了社會科學工作者、史志研究人員以及有關盧氏的知情者。從獲得的資料和韓國盧氏來訪的有關成果看,韓國盧氏根系在山東之說不謬。
一、盧氏的起源
說起盧氏的起源,先要追述到姜太公。姜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東呂鄉東呂裡人(今山東省日照市東),其祖先為四岳,佐禹治水有功,封於呂,以封地為姓,尚隨其祖,又稱呂尚。
姜尚學識淵博,通曉軍事,明於治國之道。他輔周文王推動帶有軍事目的的新政,國勢強盛,諸侯賓從。姬昌下世,尚繼為武王姬發國師,輔武王會合各路諸侯,滅亡商紂,建立了周朝。姜尚因功封於齊,為姜齊第一代國君,稱姜太公。
齊文公是姜齊第十代國君,名赤,公元前815年至前804年在位。他的兒子名高。高的孫子名偹|牘洌巢捎諑誚襠蕉で逑匚髂希で迥酥艹怕夏酥艹螅芊飴笫酪怨鍘
經查閱,清朝康熙和光緒年間編印的長清縣志書上也均有盧氏源於長清之說。
長清縣盧莊村盧聖順現珍藏民國22年第5次修的《盧氏族譜》三卷,卷中記載:“盧之一姓本齊文公之子高之孫,受封盧國,以國為姓。”現有盧城窪、盧王墳等地名為證。
盧城傳說有5裡范圍,故址現為平疇原野。據考,北宋至道二年(996年),黃河決口,水淹盧城,城下陷,僅露半截(南、西二城門)。1958年以前,分別以盧城東門、南門、西門、北門名村。1958年河水再淹盧城後,西、南二門亦失其址,盧城四門之名完全消失,東門改稱國街村,西門分為石官莊、園莊、董崗三村,南門分為高家地、高莊、劉莊三村,北門稱褚集村。盧城之名已不再矣,而居民皆自外遷來。
據1992年出版新編《長清縣志》載:“盧姓,因齊太公之後齊文公之孫食采於盧邑,以邑名為姓。”另,該志書中還記有《獅子紅眼淹盧城》和《盧大本藝高治難症》的民間傳說。
長清縣志記載的兩個民間傳說梗概是:
(一)獅子紅眼淹盧城。古時候,緊靠濟水邊的盧城內有一戶人家,母子二人過日子,家境雖不富裕,但心眼好,樂善好施,為人忠厚鄰裡都很敬重這家人。一天,一個道士在他家門口念經,老婦以為是化緣的道士,就拿出平日積蓄的錢給他。道士說:“我不是來化緣的,而是不忍心看著你家遭難,特地來告訴你一句話:“獅子紅眼淹盧城。”說完道士就不見了。這句話很快在盧城傳開了。有些人慌慌張張地搬了家;有的一邊收拾東西,一邊到衙門口去看石獅子是不是紅了眼;也有的人不以為然,認為石獅子怎麼會紅眼呢?
一天,天還沒有亮,一個屠夫剛殺完豬,手上沾滿了鮮血,忽然想起“獅子紅眼淹盧城”的話,便幸災樂禍地說:“我讓獅子紅眼,看看熱鬧。”就跑到衙門口,用手上的血染紅了石獅子的眼睛,笑著走了。天亮後,人們一見獅子的眼睛真的紅了,便慌亂起來,逃的逃,搬家的搬家,盧城內外像開了鍋,屠夫在一邊看到這情景十分開心。
正巧,這天夜裡風雨大作,河水陡漲,大河決口,灌滿了盧城,淹死了屠夫全家,老婦人及其兒子和眾多盧城百姓由於及時轉移幸免於難。
(二)盧大本藝高治難症。清代庠生盧大本,長清窯頭人。他看到百姓貧病交加的悲慘情景,決心放棄仕途,立志學醫,為民治病,成了遠近聞名的醫生。窮人看病吃藥,不但不收費,還經常接濟些錢糧,深受百姓愛戴。一年夏天,盧大本被人請去看病,路過一個村莊,看到一個姑娘在碾米,面色赤紅,但無汗珠。他對牽馬的仆人說:“你到那姑娘背後,向她猛擊一掌!”仆人為難地說:“這是調戲婦女,我不敢。”盧大本說:“你放心去幹,惹出事來我承擔。”仆人悄悄走到姑娘背後猛擊一掌,姑娘一驚嚇出一身冷汗,坐到地上哭喊起來。姑娘父母聞聲趕來,聽到女兒哭訴,揪住仆人要打。盧大本向前解釋道:“請諸位息怒,我們這樣做是出於好意。在如此熱天,姑娘雖滿面通紅,但無汗珠出現,此乃內火不能外表所致,不如此不能治姑娘的病,現在她滿身是汗,看來沒有什麼危險了。”眾人覺得有理,經詢問方知此人就是名醫盧大本。
文學起源於生活。民間傳說是否影影綽綽反映了盧城在歷史長河中的變遷,字裡行間多多少少流露出盧氏族人活動的痕跡。
二、盧氏的東渡
關於由中國東遷到韓國半島的盧氏的家世,國內尚未查到系統詳細地說明。根據韓國盧氏提供的先祖的記錄可知,東渡到韓國的是唐朝末年上護軍、翰林學士盧穗。盧穗的爺爺名諱鴻表,曾任唐朝徐州刺使;盧穗的父親名諱震順,曾任唐朝兗州刺使。
時值安祿山叛亂及王仙芝、朱蘊、黃巢在各地陸續發動起義。唐朝國力衰退、朝廷腐敗,無論大小官吏都為躲避戰亂而出逃到各地。
特別是叛亂軍,對貴族與高官一律實行殘殺與掠奪。身為名門甲族的大部分盧氏們也為逃避戰亂而遷移到金門島、安徽、江蘇、江西、浙江、福建、廣西、雲南、台灣等東南地區。
這時,盧穗也帶領他的九個兒子及包括自己在內的八學士一起東遷至韓國半島。八學士即:任積、陸種、盧穗、田秋、徐稱、蘇獲、朱稷、閻稽。
此時的韓國半島上正值新羅第52代王孝恭王即位,孝恭王在東京(現今的慶州)給予盧穗以國賓的禮遇。盧穗及他的九個兒子為新羅的政治、經濟及社會穩定曾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新羅王室根據他們的功績,又因盧氏在中國曾是名門貴族,對盧家九兄弟封伯九貫。即垓為光州伯、塢為交河伯、址為豐川伯、坵為長淵伯、地為安樂伯、坤為安康伯、增為延日伯、阪為平壤伯、垣為谷山伯。
悠悠千年過去,如今的盧氏在韓國已發展到30余萬人。在今日韓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領域,盧氏後裔都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三、血脈相連,事業相助
中韓兩國,一衣帶水。韓國西海岸同山東半島最近距離只有190公裡。據《漢書》記載,當時齊國都城就有來自韓國的皮貨商人,魯韓交往可追溯至春秋戰國時代。進入20世紀中葉之後,由於冷戰的特殊情況,雙方近乎隔絕。
如果說,“乒乓外交”打開了中美關系正常化的大門。那麼,也可以說,深深的鄉情,濃濃的親情,在打破中韓之間四十余年的僵局堅冰,發展中韓兩國的關系方面起到了春風化雨的作用。實現中韓關系正常化,其盧氏後裔盧泰愚功不可沒。
隨著中韓兩國關系的改善,特別是近年來山東的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與山東一衣帶水的韓國人紛紛來山東尋求合作,開拓市場。山東是具有豐富資源的經濟大省,韓國是亞洲“四小龍”之一,魯韓經濟互補性強,共同的利益驅使魯韓經濟合作貿易發展迅速。
交往的增多,關系的融洽,為歷史上因種種原因流落到韓國的山東人的後裔們尋根祭祖帶來了機緣。1997年6月9日,韓國盧氏家族組織了考察團,有韓國水資源開發公社理事長、宗親會會長盧武植,前國會議員盧仁道,韓國房地產協會監事盧炳奎,平和堂印刷社長盧均椿,青島多元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盧顯煥等一行7人到達長清縣。
韓國盧氏訪問團在當地政府的帶領下來到長清縣歸德鎮考察了盧古城遺址、墳台村、雙乳山漢墓、孝裡鎮孝堂山等古跡。特別對長清縣政府贈送的《長清縣志》、《地名志》等書籍資料,更是驚喜。表示感謝之余,他們還回贈長清縣政府《三陵壇志》《盧姓源流史略》。
為促進中韓交流,1999年4月12日,長清縣政府批准成立“長清縣盧氏源流研究會”,並在縣民政局備案登記,成為合法社團組織。5月24日《盧氏春秋》創刊,為國內外盧氏源流的研究和聯系架起了一座橋梁。
2000年5月23日,韓國盧氏宗親會通知,韓國前總統盧泰愚將來山東省長清縣參加世界盧氏宗親會創立大會。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並應中國外交學會邀請,韓國前總統盧泰愚及夫人金玉淑一行20人於2000年6月7日到19日來我國訪問。6月18日,盧泰愚作為盧氏家族突出代表來到山東省長清縣,在世界盧氏宗親會創立盛會上發表了熱情洋溢的祝辭,當日上午,盧泰愚及夫人一行還拜謁了古盧國國王墓並與當地村民共敘親情。
來源:人文自然網
回國後,李春亭親自批示,要求省史志辦公室快速查詢盧氏在山東根族的佐證材料。省史志辦接到通知後,快速運轉,以文件形式向全省史志系統發出了“緊急通知”,展開了廣泛的盧氏族姓的歷史調查。
經過一段時間,山東省地方史志辦公室組織精幹力量采訪調查,收集資料。從省方志館、省圖書館、省情庫電子信息網,收集查閱了大量方志、家譜等文獻資料,走訪了外事、文化等部門,采訪了社會科學工作者、史志研究人員以及有關盧氏的知情者。從獲得的資料和韓國盧氏來訪的有關成果看,韓國盧氏根系在山東之說不謬。
一、盧氏的起源
說起盧氏的起源,先要追述到姜太公。姜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東呂鄉東呂裡人(今山東省日照市東),其祖先為四岳,佐禹治水有功,封於呂,以封地為姓,尚隨其祖,又稱呂尚。
姜尚學識淵博,通曉軍事,明於治國之道。他輔周文王推動帶有軍事目的的新政,國勢強盛,諸侯賓從。姬昌下世,尚繼為武王姬發國師,輔武王會合各路諸侯,滅亡商紂,建立了周朝。姜尚因功封於齊,為姜齊第一代國君,稱姜太公。
齊文公是姜齊第十代國君,名赤,公元前815年至前804年在位。他的兒子名高。高的孫子名偹|牘洌巢捎諑誚襠蕉で逑匚髂希で迥酥艹怕夏酥艹螅芊飴笫酪怨鍘
經查閱,清朝康熙和光緒年間編印的長清縣志書上也均有盧氏源於長清之說。
長清縣盧莊村盧聖順現珍藏民國22年第5次修的《盧氏族譜》三卷,卷中記載:“盧之一姓本齊文公之子高之孫,受封盧國,以國為姓。”現有盧城窪、盧王墳等地名為證。
盧城傳說有5裡范圍,故址現為平疇原野。據考,北宋至道二年(996年),黃河決口,水淹盧城,城下陷,僅露半截(南、西二城門)。1958年以前,分別以盧城東門、南門、西門、北門名村。1958年河水再淹盧城後,西、南二門亦失其址,盧城四門之名完全消失,東門改稱國街村,西門分為石官莊、園莊、董崗三村,南門分為高家地、高莊、劉莊三村,北門稱褚集村。盧城之名已不再矣,而居民皆自外遷來。
據1992年出版新編《長清縣志》載:“盧姓,因齊太公之後齊文公之孫食采於盧邑,以邑名為姓。”另,該志書中還記有《獅子紅眼淹盧城》和《盧大本藝高治難症》的民間傳說。
長清縣志記載的兩個民間傳說梗概是:
(一)獅子紅眼淹盧城。古時候,緊靠濟水邊的盧城內有一戶人家,母子二人過日子,家境雖不富裕,但心眼好,樂善好施,為人忠厚鄰裡都很敬重這家人。一天,一個道士在他家門口念經,老婦以為是化緣的道士,就拿出平日積蓄的錢給他。道士說:“我不是來化緣的,而是不忍心看著你家遭難,特地來告訴你一句話:“獅子紅眼淹盧城。”說完道士就不見了。這句話很快在盧城傳開了。有些人慌慌張張地搬了家;有的一邊收拾東西,一邊到衙門口去看石獅子是不是紅了眼;也有的人不以為然,認為石獅子怎麼會紅眼呢?
一天,天還沒有亮,一個屠夫剛殺完豬,手上沾滿了鮮血,忽然想起“獅子紅眼淹盧城”的話,便幸災樂禍地說:“我讓獅子紅眼,看看熱鬧。”就跑到衙門口,用手上的血染紅了石獅子的眼睛,笑著走了。天亮後,人們一見獅子的眼睛真的紅了,便慌亂起來,逃的逃,搬家的搬家,盧城內外像開了鍋,屠夫在一邊看到這情景十分開心。
正巧,這天夜裡風雨大作,河水陡漲,大河決口,灌滿了盧城,淹死了屠夫全家,老婦人及其兒子和眾多盧城百姓由於及時轉移幸免於難。
(二)盧大本藝高治難症。清代庠生盧大本,長清窯頭人。他看到百姓貧病交加的悲慘情景,決心放棄仕途,立志學醫,為民治病,成了遠近聞名的醫生。窮人看病吃藥,不但不收費,還經常接濟些錢糧,深受百姓愛戴。一年夏天,盧大本被人請去看病,路過一個村莊,看到一個姑娘在碾米,面色赤紅,但無汗珠。他對牽馬的仆人說:“你到那姑娘背後,向她猛擊一掌!”仆人為難地說:“這是調戲婦女,我不敢。”盧大本說:“你放心去幹,惹出事來我承擔。”仆人悄悄走到姑娘背後猛擊一掌,姑娘一驚嚇出一身冷汗,坐到地上哭喊起來。姑娘父母聞聲趕來,聽到女兒哭訴,揪住仆人要打。盧大本向前解釋道:“請諸位息怒,我們這樣做是出於好意。在如此熱天,姑娘雖滿面通紅,但無汗珠出現,此乃內火不能外表所致,不如此不能治姑娘的病,現在她滿身是汗,看來沒有什麼危險了。”眾人覺得有理,經詢問方知此人就是名醫盧大本。
文學起源於生活。民間傳說是否影影綽綽反映了盧城在歷史長河中的變遷,字裡行間多多少少流露出盧氏族人活動的痕跡。
二、盧氏的東渡
關於由中國東遷到韓國半島的盧氏的家世,國內尚未查到系統詳細地說明。根據韓國盧氏提供的先祖的記錄可知,東渡到韓國的是唐朝末年上護軍、翰林學士盧穗。盧穗的爺爺名諱鴻表,曾任唐朝徐州刺使;盧穗的父親名諱震順,曾任唐朝兗州刺使。
時值安祿山叛亂及王仙芝、朱蘊、黃巢在各地陸續發動起義。唐朝國力衰退、朝廷腐敗,無論大小官吏都為躲避戰亂而出逃到各地。
特別是叛亂軍,對貴族與高官一律實行殘殺與掠奪。身為名門甲族的大部分盧氏們也為逃避戰亂而遷移到金門島、安徽、江蘇、江西、浙江、福建、廣西、雲南、台灣等東南地區。
這時,盧穗也帶領他的九個兒子及包括自己在內的八學士一起東遷至韓國半島。八學士即:任積、陸種、盧穗、田秋、徐稱、蘇獲、朱稷、閻稽。
此時的韓國半島上正值新羅第52代王孝恭王即位,孝恭王在東京(現今的慶州)給予盧穗以國賓的禮遇。盧穗及他的九個兒子為新羅的政治、經濟及社會穩定曾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新羅王室根據他們的功績,又因盧氏在中國曾是名門貴族,對盧家九兄弟封伯九貫。即垓為光州伯、塢為交河伯、址為豐川伯、坵為長淵伯、地為安樂伯、坤為安康伯、增為延日伯、阪為平壤伯、垣為谷山伯。
悠悠千年過去,如今的盧氏在韓國已發展到30余萬人。在今日韓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領域,盧氏後裔都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三、血脈相連,事業相助
中韓兩國,一衣帶水。韓國西海岸同山東半島最近距離只有190公裡。據《漢書》記載,當時齊國都城就有來自韓國的皮貨商人,魯韓交往可追溯至春秋戰國時代。進入20世紀中葉之後,由於冷戰的特殊情況,雙方近乎隔絕。
如果說,“乒乓外交”打開了中美關系正常化的大門。那麼,也可以說,深深的鄉情,濃濃的親情,在打破中韓之間四十余年的僵局堅冰,發展中韓兩國的關系方面起到了春風化雨的作用。實現中韓關系正常化,其盧氏後裔盧泰愚功不可沒。
隨著中韓兩國關系的改善,特別是近年來山東的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與山東一衣帶水的韓國人紛紛來山東尋求合作,開拓市場。山東是具有豐富資源的經濟大省,韓國是亞洲“四小龍”之一,魯韓經濟互補性強,共同的利益驅使魯韓經濟合作貿易發展迅速。
交往的增多,關系的融洽,為歷史上因種種原因流落到韓國的山東人的後裔們尋根祭祖帶來了機緣。1997年6月9日,韓國盧氏家族組織了考察團,有韓國水資源開發公社理事長、宗親會會長盧武植,前國會議員盧仁道,韓國房地產協會監事盧炳奎,平和堂印刷社長盧均椿,青島多元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盧顯煥等一行7人到達長清縣。
韓國盧氏訪問團在當地政府的帶領下來到長清縣歸德鎮考察了盧古城遺址、墳台村、雙乳山漢墓、孝裡鎮孝堂山等古跡。特別對長清縣政府贈送的《長清縣志》、《地名志》等書籍資料,更是驚喜。表示感謝之余,他們還回贈長清縣政府《三陵壇志》《盧姓源流史略》。
為促進中韓交流,1999年4月12日,長清縣政府批准成立“長清縣盧氏源流研究會”,並在縣民政局備案登記,成為合法社團組織。5月24日《盧氏春秋》創刊,為國內外盧氏源流的研究和聯系架起了一座橋梁。
2000年5月23日,韓國盧氏宗親會通知,韓國前總統盧泰愚將來山東省長清縣參加世界盧氏宗親會創立大會。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並應中國外交學會邀請,韓國前總統盧泰愚及夫人金玉淑一行20人於2000年6月7日到19日來我國訪問。6月18日,盧泰愚作為盧氏家族突出代表來到山東省長清縣,在世界盧氏宗親會創立盛會上發表了熱情洋溢的祝辭,當日上午,盧泰愚及夫人一行還拜謁了古盧國國王墓並與當地村民共敘親情。
來源:人文自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