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西老拙

  • 老拙

统计信息

点击: 16233
帖子数量: 9
开辟个人空间: 2015-11-23
最后更新: 2022-12-10

文章分类

上传  

最新日志

此功能已被空间主人关闭

最新访客

此功能已被空间主人关闭

RSS

  •  
     
     
     
     

 
法印
[ 2022-07-19 21:38:27 | By: 老拙 ]
 
什么是佛法的基本观念?拿什么印证?或者说,佛法与非佛法以及外道的差别在哪里?

流行的一种说法:从因果关系的角度立论,发了菩提心,因为它种下了成就菩提之因,就是佛法;否则,未发菩提心,就是外道。

发菩提心固然重要,设立目标下定决心中途不退。但是依因果关系,立足于发心,把差别定义在因上,仿佛在籽中寻求西瓜与南瓜的差别,难窥全貌。值得注意的是,佛法的法不仅仅只包含因果关系之生灭法。佛法讲因果,但是反过来,借用因果关系讲佛法,建立佛法,表面严谨,实则有缺失。


...... [More...]
 
 
 
佛法,从哲学的观点看
[ 2022-05-11 18:58:34 | By: 老拙 ]
 
哲学涉及主观客观关系,本体(本源)论,认识论等根本的问题。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一切的本源,精神只不过是物质的功能,人如机器,人死如灯灭。与唯物主义相对的是唯心主义,例如,柏拉图将本体视为永恒的先验的理念。当然,还有将世界的本体归于非精神非物质的第三类元素,主张精神与物质由此类元素衍生而来。但是,总而言之,不管哪种哲学主义或主张,首先面对的其实是我们每个个人的存在,我思故我在。面对疑惑,哲学的探索,是以人的心灵的(自我)意识功能为出发点,在感官(对象),经验,理性(包括以非理性为诉求的理性文字表现形态)中做种种取舍以立足,再以逻辑的方式思辨展开,以期达成对人以及周围环境抽象的认知,甚或其它形而上问题的判断。


...... [More...]
 
 
 
学佛是人生最大的享受
[ 2022-05-03 19:20:09 | By: 老拙 ]
 
佛法修行的目标是常乐我净。佛法的乐是超越的解脱,达根本的自在。常言自性涅槃寂静。其时法性法印佛法知见实实在在的交合,非由修得,但污染则不得。经云菩萨摩诃萨应住般若波罗蜜。然而末世时代,且不说路途坚难,至多浅尝辄止不过触碰后残留后续势力深远绵长。

佛法的不共之乐不易获得,然而,之前开始修定过程中也生乐,谓共法,不究竟。或微妙或强烈,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宿世少栽培,故浅薄短暂难持久,但据此易摆脱世间的低俗情趣,不一样的活法,何偿不是一种提升。


...... [More...]
 
 
 
威音王已前即得
[ 2016-03-23 08:52:58 | By: 老拙 ]
 
前与道友讨论玄觉见六祖,简单注解几句。

玄觉禅师,温州戴氏子。少习经论,精天台止观法门。因看《维摩经》发明心地。偶师弟子玄策相访,与其剧谈,出言暗合诸祖。策云:「仁者得法师谁?」曰:「我听方等经论,各有师承。后于《维摩经》悟佛心宗未有证明者。」策云:「威音王已前即得,威音王以后,无师自悟,尽是天然外道。」曰:「愿仁者为我证据。」策云:「我言轻。...

发明心地。 ..出言暗合诸祖。...悟佛心宗 都是见六祖前已开悟的证据.


...... [More...]
 
 
 
佛教、佛学、佛法
[ 2015-05-21 13:00:15 | By: 老拙 ]
 
佛教、佛学、佛法这三个范围不同,我佩服的、皈依的、信仰的,是佛法。佛教是个宗教,到庙上修个佛像,拜拜,这是宗教。真正的佛教反对拜偶像,佛反对拜偶像,是后世把他供起来的……你问我信仰什么,我信仰睡觉。就像刚才第一位先生问的“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切不受拘束。——南怀瑾《南怀瑾演讲录》

借用 南怀瑾 先生这一段.

佛教、佛学、佛法 这三个范围在每个人那里都不同.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