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首页 | 博客 | 相册 | 书签 | 存档 | 朋友和群组 | 个人资料

 

HOUSEOWNNER


 
 文章分类 
上传  
 标题搜索 
 
 Our Sponsors 
 快速导航 
 统计 
点击: 33761
帖子数量: 34
开辟个人空间: 2015-05-15
最后更新: 2025-08-24
 RSS订阅 
 
 
 
 
 

 
 

梅兰芳博士学位的含金量ZT

 
      文章内容

>>2014-11-13 16:05:23
 
梅兰芳博士学位的含金量

司徒宽到底是谁?就目前看到的资料,非常简单。他有两个身份,一个是梅兰芳重要智囊齐如山的好友;一个是波莫纳学院(Pomona College)校长查尔斯·K·埃德蒙(Dr.Charles K.Edmunds)和肯尼斯·邓肯(Dr.kenneth Duncan)博士的学生。这两个身份,让司徒宽这个名字留在了历史。

时间约在1930年5月中下旬,司徒宽找到了正在陪梅兰芳在美巡演的齐如山,表达了波莫纳学院校长、也是他的恩师查尔斯·K·埃德蒙和肯尼斯·邓肯博士的意思,波莫纳学院有意授予梅兰芳荣誉文学博士学位。这是司徒宽在历史舞台上一次重要的出场,很可能是唯一的一次。

真正的主角梅兰芳登场了。

从1929年12月28日从北京等车启程,29日从上海登上了“加拿大皇后号”游轮,到现在已经快半年了。梅兰芳这一次人生最重要的旅程已经接近尾声,这时也可以这样说,这是一次成功的令人满意的旅程。

当齐如山告诉梅兰芳波莫纳学院的意愿时,可以想见,只有36岁的梅兰芳还是比较吃惊的。以他温和谦逊的性格,他首先的反应是谢绝,他的理由是自己的水平不够。

历史活剧的角色缺一不可。如果说梅兰芳是这出戏的唯一主角的话,齐如山就是当仁不让的第一配角。这时的齐如山表现了作为一个伟大的文化学者的远见卓识,他力劝梅兰芳接受这个学位。他认为梅兰芳不是为自己接受这个学位,而是代表中国所有的戏曲演员接受这个学位。

齐如山生于1875年,长梅兰芳约20岁,曾祖父和父亲都是前清进士。他19岁入同文馆学习德文和法文。清末曾参与革命党人彭家珍刺杀宗室重臣良弼的行动,并获得成功,而良弼恰是他早年在同文馆的同学。齐如山后来从商,家资巨万。35岁后致力于戏剧研究,曾三游欧陆。齐如山自己也承认,以他的家庭背景、身份经历与梅兰芳交往,还是颇感压力的。

1913年,当齐如山看过梅兰芳演出的《汾河湾》后,用蝇头小楷给梅兰芳写了长达三千字的一封信,指出梅兰芳表演中的瑕疵。而年轻的梅兰芳从善如流,完全按照齐如山的方式演出。从此两人通信达一百余封,一年多以后才见面订交。可见当时齐如山的踌躇。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戏曲演员的社会地位还是相当低的,文人士大夫喜欢与戏曲演员交往,但是怎么称呼自己的戏曲演员朋友?这是对所有和戏曲演员交往的文人士大夫的考验。而齐如山是伟大的,他是第一个肯称梅兰芳为“先生”的文化人!

更多的人采取回避的态度。当时的人们酬酢往来有送书画的习惯。书画就要有上下款,按照传统习惯,称行辈是客气而尊重的方式。但是遇到戏曲演员时,文人雅士们更多的写作“小友”。按说小友也不是什么贬义的称呼,但当这个称呼专用于戏曲演员时,意思就完全变了,因此,这个称呼受到了戏曲演员的强烈抵制。清末民初的梨园泰斗谭鑫培只要是收到题有“小友”上款的书画作品,马上撕掉!而王瑶卿、梅兰芳、尚小云的业师陈德霖也是暴脾气,拿到就撕!

同光时期的著名诗人樊增祥,其时年事已高,与梅兰芳交游甚深。曾帮助梅兰芳修改戏词。《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洛神》等都有樊增祥的手笔。即便如此,在送给梅兰芳书画作品时,他也是大费周章,他既不愿按习惯称梅兰芳为“小友”免得难堪,也不愿与梅兰芳按行辈称兄道弟。这里插一句,传统上对同辈称兄,对晚辈称弟,弟有弟子的意思。樊增祥苦思冥想后发明了一个词“艺士”来称呼梅兰芳。樊增祥还写了一篇长诗《梅郎曲》送给梅兰芳。而梅郎,也成为当时文人雅士称呼梅兰芳的另一个选择。

梅兰芳曾和齐白石学画。在一次北京的文化人聚会当中,衣履普通的齐白石先生不为与会者所重。梅兰芳到场后,立时轰动,人们都围着他转,如同今天章子怡出场的效果。但是梅兰芳发现齐白石后,马上趋前致意。白石老人深感其情,赋诗曰:“曾见前朝享太平,布衣蔬食动公卿。而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

齐如山对梅兰芳说,如果你接受了这个名誉文学博士学位,以后大家就可以大大方方地称呼你为梅博士了。这个理由打动了梅兰芳。

时间又冲突了。波莫纳学院希望在6月16日学院毕业典礼上举办学位授予仪式,但梅兰芳已经订好6月6日去檀香山,行程不可改变。而学院的规定,如果本人不出席,就不能授予学位。司徒宽出面和波莫纳学院校长商量,埃德蒙校长说,可以召开校董教授全体大会,如果能获得一致通过,即可改期。结果获得全体通过,确定5月28日举办仪式。

好事成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USC)也决定授予梅兰芳名誉文学博士学位。有了波莫纳学院的成例在前,这一次梅兰芳没有推辞,于是商定授予时间定为南加大建校50周年纪念日。

这两所大学都历史悠久。波莫纳学院是一所文理学院,创办于1887年。美国的文理学院注重基础教育。按照百度的资料,该校在2012年福布斯美国大学排行榜中排在第九名,我认为这个排名应是文理学院的排名。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文理学院的排名中名列第四名。应该说它的排名还是不错的。

南加大是创办于1880年的研究型大学,在各种大学排行榜中它基本上排在全美30名左右,排在世界50名左右,有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出自该校,最早踏上月球的地球人阿姆斯特朗也毕业于该校。因靠近好莱坞,它拥有世界上最好的电影学院,《星球大战》《阿甘正传》《达芬奇密码》等电影的导演以及台湾导演杨德昌都出身于南加大。

中国人熟悉的出自南加大的还有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雷洁琼先生,南加大决定授予梅兰芳名誉博士学位时,她正在南加大攻读硕士学位。按理说她躬逢其盛,但是我没有查到她关于这方面的记述。还有霍震霆,霍英东的公子,郭晶晶的公公。还有傅成玉,中海油中石化的董事长,目前他是南加大的校董。

两所大学的颁授仪式都是盛大的。齐如山专门写了一篇《梅兰芳接受博士学位记详》以志其盛。令人难忘的是梅兰芳在波莫纳学院专门为他举办的典礼上的致辞,他说:“按照历史的例证说来,真和平不能够从武力上得来的。人类希望的和平,不是暴乱后的平静,真的和平是要从精神、理智和物质里面增进人类的发展和生长,要维持世界的真和平,人类是要相互了解,相互原谅和同情,是要相互扶助的,不是要相互争斗的。”

对于梅兰芳的名誉博士学位,一直有人怀疑其含金量。也有人如齐如山所说,心怀妒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不能不佩服当年两校的眼光。梅兰芳是名副其实的。

胡适是拥有名誉博士学位最多的中国人,一共获得了35个名誉博士学位。1935年1月5日,他第一次获得由香港大学颁授的名誉法学博士学位。此时比梅兰芳获得名誉博士学位晚了五年,胡适刚刚过完44岁生日了。巧的是,南加大于1936年也授予胡适名誉文学博士学位,此时比梅兰芳晚了六年,胡适也已经46岁,比当年的梅兰芳大了整整10岁。

胡适是梅兰芳的重要支持者。他对梅兰芳的帮助和推许是多方面的。他曾用英文写过一篇《梅兰芳与中国戏剧》,2002年被梅兰芳之子梅绍武发现,并译成中文。

1930年8月24日,梅兰芳刚刚访美归来回到上海,胡适在日记中写道:“见着吴经熊,他新从哈佛回来,说美国只知道中国有三个人,蒋介石、宋子文、胡适之是也。我笑道,还有一个,梅兰芳。”
   HOUSEOWNNER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分享:
分享到微信

文章评论

现在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或者回复。

发表评论

 
 
The images, logos, trademarks used on this site and all forwarded content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We are not responsible for comments posted by our visitors, as they are the property of the poster.
All other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copyrighted by 加西网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